陳科宇
【摘 要】本文利用問卷調查的研究方法,調查玉林市 12 所高中鄉土地理教學現狀,并對問卷調查進行統計分析,對現階段鄉土地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可供參考的對策,探索適合當地的鄉土地理教學方法。
【關鍵詞】高中 鄉土地理 調查研究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5B-0026-02
鄉土地理教學是指教師在常規教學內容完成后,結合本地地理知識,開展鄉土地理知識教學,培養學生對家鄉的認同感,提升學生地理素養,加深鄉土情感的地理教學。《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指出,學生要有開展地理實驗和地理調查分析的能力,使學生的地理知識從了解上升到運用層次,這也使鄉土地理教育成為高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廣西實施新課程標準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廣西各地鄉土地理教學的現狀如何呢?本文結合理論與實踐,對廣西高中鄉土地理教學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為鄉土地理教學提供理論與實踐依據。
一、高中鄉土地理教學調查本情況
本文作者設計了調查問卷,對玉林市 12 所高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調查,調查的學校包括自治區示范性高中、普通高中和農村高中,涵蓋不同區域的學校,以全面了解不同學校鄉土地理教學情況。教師的問卷主要涉及鄉土地理課程的教學基本情況,總共向地理教師發放了 60 份問卷,并對部分地理教師進行了訪談。調查情況如表 1 所示:
其中自治區示范性高中問卷 120 份,回收 118 份,有效問卷 116 份。普通高中問卷180 份,回收 168 份,有效問卷 164 份。城區高中發放問卷 200 份,回收 195 份,有效問卷190 份。農村高中 100 份,回收 98 份,有效問卷 90 份。
二、高中鄉土地理教學的現狀分析
從調查的 12 所高中和 300 名學生的調查結果中分析可知,鄉土地理教學在很大程度上被忽視了,大多是在課堂上做簡單介紹,未結合鄉土地理特色進行教學。
(一)鄉土地理教學流于形式。鄉土地理學科的教學是增強學生家鄉情感的有效手段。根據對 12 所高中教師進行調查的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可知,地理教師教學鄉土地理的普及率普遍較低,從未教授過鄉土地理知識的教師占比 52%,講授家鄉地理知識的占 23%,不確定和根本沒有講授的分別占 56% 和 21%。安排學生在暑假或寒假進行鄉土地理調查活動的學校只有 3 所,全部都是示范性高中,從完成的調查報告來看,此類活動更多流于形式,少有地理老師能進行專業輔導。
(二)學生對鄉土地理課程的理解程度和認知度不高。調查學生鄉土地理教學的問卷旨在了解學生對鄉土地理課程的理解程度和認知度。為了探討不同層次學校(示范性高中和普通高中)和不同地理位置學生(城區高中和農村高中)之間的差異,我們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方差分析。分析結果如表3和表4所示:
表 3 和表 4 的數據從統計學角度分析可知,示范性高中學生和普通高中學生在鄉土地理課程意識上存在明顯的差異,示范性高中學生的課程意識高于普通高中學生;鄉土地理課程的認知度,城區高中與農村高中沒有顯著性差異,但城區高中學生的認知度略高于農村高中學生。
在被調查的受訪者中,占 34% 的學生認為,鄉土地理與其他學科學習有關。占 32% 的學生認為鄉土地理對他們的學習研究有幫助,這反映出學生對鄉土地理的認知。只有占 25% 的學生認為鄉土地理教學是他們了解家鄉的渠道,占 46% 學生選擇不知道,占 29% 的學生說完全不懂。占 31% 的學生認為學習鄉土地理可以為家鄉服務,但不確定的學生占比最大,達到 53%。上述數據反映出大多數學生并不清楚鄉土地理教學的目的。
(三)教師鄉土教學研究能力不足。從教師的角度出發,忽視鄉土地理實踐教學不利于提高科學研究的能力。教師不僅要做知識傳授者,更應該是研究者,教育者。對教師鄉土地理教學的調查顯示,52% 的老師認為自我知識儲存有限,57% 的老師認為,實踐鄉土地理活動或引導學生進行研究的主要困難在于自身的研究能力不足,而認為開發鄉土地理教學可能有助于其專業發展的教師占比 62%。很明顯,雖然大多數教師認為鄉土地理教學有助于他們的專業發展,但明顯受到自身水平和科學研究能力的限制。
三、結論與建議
(一)重視鄉土地理教學。目前的教學模式使鄉土地理教學處于邊緣地位,教師、學生對教學意義的認識不高,對其作用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此鄉土地理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作為綜合實踐課程,鄉土地理教學需要教師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綜合多個環節的教學環節,使學生掌握一定的地理實踐知識,喜歡開展鄉土地理的研究。教師在實踐鄉土地理教學過程中,要重視理論與實踐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二)走出教室,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鄉土地理教學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從教室里“走出來”,注重實踐。實施過程必須精心設計各個環節,開展鄉土地理觀察,地理實驗,調查和專題研究等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利用現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通過實踐進行創新學習;綜合運用專業統計工具進行數據收集,統計,分析,創造探究性學習、教學環境,有助于學生認識和形成鄉土地理知識的能力。
鄉土地理教學需要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綜合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認知情境和社交能力。例如,進行課堂教學、戶外實踐或社會調查等,精心設計教學環節,注意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三)創新鄉土地理教學策略,探索適合本土的鄉土地理教學方法。鄉土地理教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鄉土地理教學應在注重理論教學的同時,創新鄉土地理教學策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教師要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和技能的培養。結合本土特色學習鄉土地理知識,了解區域可持續發展和解決方案面臨的主要問題,研究地理現象,地理實驗與調查,掌握閱讀,分析,使用地理圖表和數據的技能。
(2)注重鄉土地理教學設計的過程和方法。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收集和分析鄉土地理信息,嘗試找出地理問題,設計研究計劃,開展調查研究,提出解決方案。通過適當的過程和方法,培養學生的地理理解能力、情感態度和情感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關心和熱愛家鄉,了解區域合作的價值,逐步形成正確的地理意識,增強對環境的社會責任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此外,教師還要不斷完善鄉土地理綜合教學模式,探索更有效的鄉土地理教學法。
(責編 周偉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