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羽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職物流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課程內容重復、課程結構配置雜亂、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等問題,提出中職物流專業可以基于企業的崗位需求,從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專業通識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專業拓展課程模塊等方面構建課程體系,將四個模塊化課程分階段、按能力遞進逐步開展,從而使學生具備不同職業崗位的從業資格。
【關鍵詞】企業崗位 物流專業 課程體系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5B-0041-02
近年來,我國物流業發展迅速,需要大量的物流專業應用型人才。根據人才市場的需求,各中職學校紛紛開設物流管理專業。但是,由于物流專業是一個新的專業,起步較晚,師資缺乏,致使其在課程內容和設置上沒有形成獨立的體系,很大程度上照搬高職學校或其他專業的模式,導致中職物流專業的課程設置相當不合理,課程內容與崗位實際要求有較大的差距,畢業生就業后很難迅速適應企業的工作崗位。
《物流師國家職業標準》將物流師職業劃分為四個等級:物流員、助理物流師、物流師、高級物流師。而中職學生對應的是掌握物流員的相關要求,因此,中職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具有物流行業相應崗位必備的理論知識和專門知識,掌握相關基本操作技能,適應物流服務和管理第一線工作的勞動者和操作型技能人才。所以在保證基礎理論課程的同時,更要明確操作和實訓課的教學,讓學生清楚地知道將來要從事的崗位和相應崗位要掌握的技能要求。
一、傳統物流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大多數中職物流專業的課程按照知識體系來設置,注重課程體系的完整性,關注學科基礎理論,在課程實施中把“掌握學科知識的多少”作為衡量培養對象能力的標準。
傳統中職物流專業課程模式存在的弊端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課程內容重復。比如倉儲配送實務、物流技術裝備實務兩門課程中部分內容存在重復,學生在倉儲配送實務學習的知識點,在另外一門課程中又會遇到,如果任課老師對整個物流專業的課程體系把握不夠,將重復部分知識點作為新授課內容進行精講,這無疑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這種不同課程、教材之間的知識點重復現象不僅在專業基礎課上出現,在專業核心課程上也依然存在,倘若一些中職學校的課程設置不合理,這種現象將會更加嚴重。
(二)課程結構配置雜亂。合理設置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拓展課程是確保學生形成系統、合理的知識結構,掌握熟練專業技能的有效途徑。當前中職學校在課程設置中,缺乏針對用人單位對用工需求的調查,在課程開設方面主要強調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忽略技能課程的開設,實踐技能課程缺乏系統性,主要表現在技能課程的開設與理論課程聯系不緊密,技能實踐課程開出比例不夠、內容陳舊,無法滿足實踐生產需要等。此外,合理的拓展課程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社會競爭力,而這也是大多數中職學校課程設置中缺失的。
(三)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教育部制訂的《中等職業學校現代物流專業緊缺人才培養培訓教學指導方案》明確指出:“中職是培養一線的操作型技能人才”,這就明確了中職學校應根據物流企業的崗位技能需求制訂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但是,很多學校在開設本專業時,為了節約成本,省事簡便,并沒有深入區域物流企業、物流行業進行調研,而是將高職院校物流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簡單照搬至中職學校,這就導致培養對象不明確,培養目標不清楚。
二、設置基于企業崗位需求的中職物流專業課程體系
(一)培養目標。以廣東省農工商職業技術學校物流專業為例,主要面向粵西及桂南地區生產、商品流通及物流企事業單位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與素養、掌握現代物流基礎理論、具備物流業務操作技能、具有信息化管理能力的,能服務一線從事訂單管理、物流客服、倉儲配送、運輸管理、報關報檢等工作的物流一線技能型人才。
(二)課程體系構建。課程體系按“能力階段遞進式”進行模塊化分類,即整個課程體系為分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專業通識課程模塊、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專業拓展課程模塊,同時將崗位技能實訓課程分解至不同能力培養階段,擺脫“先理論課程,后集中實踐”的方式,做到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教學同步。四個模塊化課程分階段、按能力遞進逐步開展,其中,專業基礎課程培養不同職業崗位的對應核心課程的通用知識,專業核心課程根據培養學生不同崗位的核心知識與技能,專業拓展課程將各工作崗位從業資格考證課程納入課程體系,通過對學生開展針對性強調培訓,使學生具備不同職業崗位的從業資格。課程體系結構圖見圖1。
圖1 基于企業崗位需求的中職物流專業課程體系結構圖
(三)課程內容設置。要構建科學系統的課程體系,應對當前主流的企業文化、崗位能力以及未來行業的發展趨勢進行調查,并分析得出企業所需的人才結構、崗位專業技能及其他綜合能力,根據崗位能力建立課程體系,確定階段性課程內容及考核考評依據(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或階段性學習合格證書),并最終完成人才培養目標。物流行業發展變化較快,除了要了解企業對物流崗位的工作任務要求,還需要與時俱進地不斷提高物流人才的新技能,這些都需要開展深入細致的調研工作,通過調研報告結合中職學生的素質因材施教,調整教學目標和課程內容,才能形成比較完善的專業課程體系。畢業生調查結果顯示,中職物流專業畢業學生主要就業方向是裝卸搬運工、倉庫保管員、客戶接待員、分揀配貨員、單證信息員、運輸調度員等崗位。通過分析,將不同工作崗位分成不同職業方向,并就崗位所需技能開設相關專業核心課程,同時制定不同階段需要考取的職業資格證書,以此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具體見表2。
三、基于企業崗位需求的中職物流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中應注意的問題
基于企業崗位設置的物流專業課程體系是針對中職物流專業畢業學生所能從事的崗位,通過分析崗位核心能力需求,以及從業所需的職業資格證書要求,根據崗位能力構成不同的模塊,形成模塊化課程體系。實踐課程方面,改變原有“先理論課程,后集中實踐”的模式,將理論課程按崗位知識的相關性及難易程度進行由易到難的分解,形成知識能力模塊,把實訓課程按崗位分解至每一個能力模塊,做到理論知識模塊與實踐知識模塊同步,理論指導實訓。同時,在不同模塊開設相應考證課程,作為拓展項目,提升學生就業競爭能力,也通過考證情況檢驗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掌握水平,配合其他教學水平評估,實現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評價,最終形成基于企業崗位需求的中職物流專業課程體系。
總之,通過人才特色化培養,旨在抓住粵西及桂南地區物流行業快速發展對技能型物流人才的需求,通過對中職物流專業課程結構及課程內容的重構,加強校企合作,培養物流企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學權.基于“方向—崗位”的中職物流專業培養模式創新[J].物流技術,2009(5)
[2]馮 敬.對中職教育課程設置的探索與思考[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10(3)
[3]王東波.中職物流專業以職業為導向的課程體系構建[J].當代職業教育,2011(3)
[4]馬 紅.構建“能力本位”提升中職物流人才的素質[J].就業與創業,2009(10)
[5]王 楓.中職教育物流管理專業一體化教學模式初探[J].活力,2011(8)
【基金項目】2015年廣東省中小學教育科研能力提升計劃(強師工程)項目“基于優秀企業文化的中職學校校內實訓基地文化建設探究”(2015YQJK238)。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