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秀連
【摘 要】本文針對數控模具專業機械制圖課程有針對性和特殊性的特點,從優化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順序、優化和改進傳統的教學內容、針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的教學實踐三個層面,論述該課程的教學改進及實踐策略。
【關鍵詞】機械制圖 數控模具專業課程優化 改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5B-0047-02
數控模具行業在中國的近幾十年來有了很大的進步和發展,模具的應用領域也在逐漸擴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人們生活生產水平的提高,市場對于模具的設計和制造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具備高素質的專業模具技術人才在市場中是極為短缺的。對于數控模具專業來說,現有的機械制圖課程中所學習的內容缺乏有效的針對性,如果我們仍然按照以往的教學模式來教學,那么學生在課后仍然不能夠很好地理解模具的圖樣,會給學生今后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困難,因此,對于數控模具專業的機械制圖課程就必須要有其針對性和特殊性。為此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改進和實踐機械制圖課程。
一、優化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順序
在機械制圖課程中,零件圖和裝配圖是機械制圖課程中的重要核心內容,并且其與后續的課程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學生只有學好了這部分的內容才能夠擁有較為扎實的專業基礎。然而很多學生反映這門課程的內容過于瑣碎和抽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多知識都難以理解和掌握。筆者認為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缺乏相關的實際操作經驗,教師在講課時只是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造成學生只能在頭腦中想象零件的模樣,因此也就無法將零件技術的知識理解到位。我們要對模具專業的機械課程進行改進就需要從設計它的講課順序入手,只有充分讓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踐訓練有機地結合,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零件圖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更好的學習體驗,教師可以在學生的理論課程結束之后穿插進金工實習的實踐活動,同時將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有效地結合起來,通過“學中有做、做中有學”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二、優化和改進傳統的教學內容
為了優化傳統的機械制圖教學模式,讓這門課程更好地服務于數控模具專業,職業學校要加強與企業聯手的合作模式,讓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以社會職業作為依托,徹底貫徹實用為主、必需和夠用為度的新時期的教學原則,重新構建機械制圖的教學內容。在進行課程教學內容的編排上,要以培養學生認圖和識圖的能力為教學主線,不斷地優化、整合傳統的機械制圖內容,充分地將投影的基礎理論知識與數控模具行業中的典型案例有效結合起來。
為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避免學生在學習專業時陷入局限性,筆者認為,在對機械制圖教材內容進行改進時需要將制圖標準、簡單圖樣、基本體、組合體、軸測圖以及零件的表達方法等內容安排進教材的前半部分,這部分內容的改進與傳統的教材并不存在很大的區別。例如,在設計教材內容時,設計者可以以模具的零件圖形作為例題來講解投影法,也可以將其作為零件尺寸標注的具體案例。
在教材的后半部分,則主要是以講解標準零件、常用零件以及零件的裝配圖紙為主要內容,為了貼近模具專業的專業特點,增強學生讀圖和識圖的能力,在傳統的教材內容中可以增加一些新的內容,如內六角圓柱頭螺釘的連接畫法、工作狀態下橡膠的表達方法、銷孔的習慣畫法以及模具行業中彈簧的圖紙畫法等。我們前面講到零件圖和裝配圖在整個教學環節中占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制圖教材在編制這兩部分內容時既要將傳統模具的表達方法表現出來,又要同時兼顧最新發行的國家標準中規定的畫法。例如,我們在課程內容的改進中可以靈活地穿插兩套模具裝配圖,一套裝配圖主要以講解完整的裝配圖是如何由分散的零件拼畫而成的,另一套裝配圖則主要以講解將完整的裝配圖以及模具裝配拆畫具體的組成零件圖。
筆者上述關于機械制圖課程的編排方式,既體現了職業教學以重視培養學生想象能力為主的傳統教學中認圖和識圖的基本訓練,又體現了新形勢下服務模具行業實際生產任務的識圖與制圖的訓練,這種有針對性的教學改進,讓學生既學到了傳統機械通用類的表達方法,又鍛煉了數控模具職業背景下專業的讀圖和制圖的能力。
三、針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改進的教學實踐
(一)采用案例教學法
在機械制圖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每節課程都需要有實際案例的導入,在指導案例中所采用的教學圖樣都必須是較為完整和詳細的工程圖樣,圖樣中主要包括視圖、標題欄、圖例尺寸以及制圖的技術要求等,引用圖樣案例的目的就是為了向學生講解制作工程圖樣的標準與技術規范,讓學生了解工程圖其實是一門專業的技術語言,這種案例教學法的采用能夠激發學生產生認真嚴肅的工作態度。由于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時都缺乏完善的基礎知識體系,因此教師在采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寬容的心態來對待學生,不能夠嚴格要求學生完全理解和掌握整個案例所涉及的知識點,而是應當有選擇性的、以逐漸遞增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建立起完善的基礎知識體系。例如,教師在每次上課導入教學案例時都要事先明確提出本次課程的教學要求,教師在進行案例講解時要注意做好教學引導,通過設置陷阱或者漏洞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最后主動地解決問題,學生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經過總結和積累就會發現:其實在工程圖上的每一個教學案例都是運用一種特定的方法來表達的。學生在案例教學的過程中只有掌握了機械圖形與實物之間的轉換方法,才能夠充分地發揮自己的空間思維能力,這樣就在無形當中既鍛煉了專業能力,又強化了學習的動力。
(二)利用現場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機械制圖是一門抽象的語言形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想精確掌握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如何將抽象的事物變得具體直觀,以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是目前職業教師紛紛關注的重點。現場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它不僅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具體地學習理論知識,還能夠增加學生的實際操作經驗?,F場教學法主要分為兩種形式,一種是將學生安排進相關的模具制造企業當中去實習,在此過程中有專業的實踐指導老師全程跟蹤指導,讓學生切身感受模具的生產和裝配流程,避免學生因教學知識過于抽象而產生抵觸的心理。第二種現場教學方式則是在學校中建立模擬加工場景的專用模具制圖教室。例如,筆者曾經在一所職業學校中見過這樣一間模擬教室,在這間教室中有一臺教學專用的教學投影儀,這臺投影儀主要是用來給學生講解理論知識,在教室中還擺放著專業的工作臺以及模具的拆裝工具,甚至教室中還專門擺放了與教學內容相匹配的教學模具以及多套制圖和測量工具等。在最大限度地模擬企業工廠的環境中,機械制圖課程既能夠節約教學成本,也能夠提高教學效率。
總而言之,我國目前從事模具行業的專業人才十分緊缺,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是每個企業都渴求的對象,要想培養出合格的人才,還需要不斷對當前模具專業的機械制圖課程進行教學改進與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