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明
【摘 要】本文闡述利用微課突破中學化學重難點教學的方法,通過豐富和拓展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手段和空間,促進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新性,從而使學生有效地突破學習中的重難點。
【關鍵詞】中學化學 微課 重難點 實況微課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5B-0054-02
中學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在化學學習中對重難點的突破,對提高教學效率,順利達成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僅成為檢測學生是否達標的重要指標,也恰是體現化學教師教學智慧的所在。
什么是中學化學的重難點呢?筆者認為,中學化學的重難點就是那些學生難學,教師難教的,但又具有承上啟下的起“中流砥柱”作用的化學概念、原理、規律和方法等,是化學最具有教育教學價值的內容,它對學生化學思維方法的培養以及持續學習和發展起到支撐的作用。依據化學新課標、教材和對“化學學情”的了解,化學教師可從教學“重點”中梳理出那些學生在化學學習中可能遇到的“難點”,即所謂化學的“重難點”。比如化學科學探究,既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手段和途徑,又是化學學習的重要內容,是重點。與此同時,學生在進行化學科學探究時由于對先前所學的原理、性質和概念等知識基礎不牢,或對整個實驗的理解不全面,缺乏認知前提,難以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能力,難以做出全面深刻猜想與假設、有針對性地進行實驗設計,因此它又是難點。
當今新課改倡導給每一個學生平等的學習機會,但現實中,一個班級里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不盡相同,學生個體在化學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在班級(尤其“大班額”)里化學教師難以做到精準地進行因材施教。目前流行的微課是突破化學重難點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好像學生的“私人化學教師”,可隨時隨地出現在課堂內外,不厭其煩地進行“一對一”的化學輔導,直到學生解決自主學習中所遇到的化學難題,真正實現化學教學的因材施教。
為了在化學教學中體現“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新理念,教師通常要求學生預習。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或多或少會遇到學習的困難,這些新生成的問題,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果有解決重難點的微課,那么學生就不會馬上向教師反饋所遇到的問題,而是自己先看微課視頻,從中領會微課內容,并先行自己探究和解決。教師也能秉持“能學不教”的原則,由學生自己通過教學資源庫,觀看教師預先制作的其他的與新知識相聯系的微課,在復習與預習中學習新內容。到課堂上,師生就可以直接將新問題進行展示,通過課堂上的小組討論、合作探究來解決問題。在小組討論中,教師可采用點撥、引導等教學方式,使學生化學學習更加全面高效。下面以中學化學中“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取”的教學活動為例,闡述筆者運用微課引導學生突破重難點的教學方法。
一、注重課前設計
筆者根據新課標、教材和學情,將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選擇、制取操作的注意事項、氣體收集和驗滿的原理等作為本節課的重難點,針對這些重難點分別設計微課(含教學思路、教學方式、音頻文稿)。設計微課時,筆者把“學困生”作為對象,爭取做到讓每個學生都看得懂、學得會。為了更好地使學生理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筆者先讓學生學習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的原理。針對這個學習內容,如果教師只是照著教材文字進行講解,那么學生很難想象得到怎樣生成三種生成物這一過程。因此筆者制作一個物質發生化學反應的動畫模型,形象直觀地表現反應物的陰陽離子是怎樣重新組合形成三種生成物的,并配有同步講解,學生從中學習了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預備知識,這樣極大地降低學生理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反應原理的難度,避免死記硬背,學習效果也將明顯提高。
之后筆者制作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微課。在制作微課過程中,筆者邀請一位老師協助筆者來做演示實驗,拍攝制成微課音視頻。然后筆者將視頻上傳到學校資源庫,供學生自主學習使用。另外,筆者還編寫了本節課的導學案,將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問題化、層次化”,力圖圍繞重難點以問題驅動引領學生,用導學案完成本節課內容自學。導學案的最后還設計有檢測環節,用于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看學生能解決重難點到什么程度?是怎樣來突破這些重難點的?以促進學生學習,不斷完善教師教學。
二、學生利用微課突破學習重難點的過程
(一)學生觀看微視頻,完成預習
學生在自己預習時,利用學校資源庫網絡,觀看教師制作的微課,完成教師編寫的導學案中針對本節課重難點提出的問題,例如,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是怎樣生成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選用二氧化碳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的依據分別是什么?二氧化碳的檢驗和驗滿的化學原理是什么?同時了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在具體操作中的注意事項(如怎樣檢測該裝置的氣密性,長頸漏斗為什么要液封,等等)。針對上述問題要求學生設計實驗探究方案,留待實驗時通過實驗探究解決。另外,預計可能有的學生家里條件限制,無法看到微課,筆者還提前在學校課堂上,先播放一遍本節課的微課,給這部分同學預習時用。
(二)學生在實驗室進行實驗探究
學生經過自學,對CO2的制取步驟和細節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到實驗室,根據自己設計的方案,逐一對本節課重難點進行實驗探究,進行實際操作,從中領會操作要領,并進一步理解各個操作步驟的注意事項。教師在實驗室進行巡查,關注、指導學生解決在實驗中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用手機將學生的實驗操作過程拍攝下來,制成“實況微課”,供學生實驗后觀看、點評自己的實驗。例如,有的同學在加稀鹽酸和石灰石到試管里的順序顛倒了,或沒有把試管橫放就將石灰石直接放入試管底部,或添加鹽酸時沒有從長頸漏斗注入,或收集方法不正確,甚至有些女生還懼怕劃火柴,等等。這些都要求老師給予及時指正和指導。
(三)師生共同總結與評價
實驗結束后,給學生播放他們剛才的實驗“實況微課”,讓學生對照檢查剛才的探究實驗是否都很完美地解決重難點問題,還有哪些缺點需要改正,以保證重難點問題得到很好地探究,并在實驗中解決。
然后以小組為單位,讓各小組學生分別對本小組的學習與實驗情況進行總結,針對“實況微課”中暴露出來的問題進行分析,對本小組的實驗進行評價。之后,教師集中播放“實況微課”,讓所有同學都觀看這些“實況微課”,從中看到做得好的同學是怎樣做的,以后自己如何進行改正,同時,查找其中的不足。經過這個環節,學習學得更扎實,掌握得更牢固。最終突破了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所有學習重難點,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由于有了微課,學生更加容易突破化學重難點,各環節的化學學習難度明顯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更流暢,學生的學習自由度更大,從而能更大地拓展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生的化學學習更高效。通過這樣逐步實施的微課學習與教學,使教師逐步由“臺前課堂”過渡到“臺后課堂”,為“翻轉課堂”,乃至“無師課堂”的實現提供良好的基礎。
目前,我們工作坊在中學化學中用微課引導學生對重難點進行突破的方法,還只是在嘗試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知道還存在不少不成熟的地方,比如微課還沒有做到全面系統和多樣化,還無法滿足學生學習的所有需求和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微課與學科教學融合中“人機”以及師生、生生的交互性還不夠強;微課的制作水平和操作水平還不高等。如何把微課與現有的教學模式全面深度融合,真正實現“翻轉課堂”,我們還需要不斷學習和實踐。
【參考文獻 】
[1]朱宏潔.翻轉課堂及有效實施策略芻議[J].課堂與教學,2013(8)
【作者簡介】石 明(1966— ),南寧市馬山縣人,在職研究生學歷,中學高級教師,貴港市港北區第四初級中學化學科教研組組長,“七彩時空”廣西特級教師工作坊主持人。
(責編 盧建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