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后現代的狀況——對文化變遷之緣起的探究》中,哈維將現代主義轉向后現代主義的根源這一問題納入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和闡述框架之中進行了探討,得出了福特主義向靈活積累體制的轉變是引起現代主義轉向后現代主義的根本原因,并指出對時空壓縮的新體驗是現代主義轉向后現代主義特殊的表達方式。
關鍵詞:現代主義 后現代主義 資本主義積累方式 時空壓縮
中圖分類號:B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7-0009-01
哈維在《后現代的狀況:對文化變遷之緣起的探究》中就針對現代主義,對后現代主義進行了精準的界定。認為現代主義是永恒不變的“創造性的破壞”,是一種從自身的短暫和流變中建立了永恒與不變的東西。而后現代主義是對現代主義的反叛,這種反叛不是徹底的決裂,而是現代主義在新時期的一種新形勢。
一、現代主義向后現代主義轉變的根源——資本積累方式的轉變
1.大規模的流水線生產所產生的矛盾。所謂的大規模的流水線生產就是福特主義.當時福特引進了一條自動化汽車裝配線,這大大提高了工人的效率。然而,福特主義在帶來效率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就在于福特主義處理過度積累的方式。福特主義在處理過度積累這個問題上,采取的方式不是徹底消除過度積累,而是從時間和空間這兩個方面來對過度積累進行轉移。時間上的轉移主要是指通過債務經濟——擴大虛擬資本和印制大量的貨幣來控制商業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通貨膨脹;空間上的轉移就是指建立新的各種地理中心,如美國南部和西部,這對于吸收剩余資本有著一定的作用。但是,其負面影響遠遠大于其吸收的剩余資本,因為建立的新的地理中心必然會帶來空間競爭的加劇,這就造成了一些民族國家內部的負債、階級斗爭或企業停滯的危機。
2.二資本積累方式的轉變。由于福特主義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過度積累的問題,因此隨著時間的積累,福特主義潛在的矛盾如火山爆發一樣呈現出來了。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家們開始竭力探尋新的積累方式以解決福特主義所帶來的矛盾,因此,與福特主義的“刻板”相對的“靈活積累”體制日益浮出水面。伴隨著資本主義積累模式的轉變,社會規范、政治和文化態度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主要表現為現代主義比較穩定的美學已經變為了后現代主義的短暫、流變與商業化的美學。也就是說資本主義積累模式的轉變帶來了現代主義向后現代主義的轉變。
二、現代主義轉向后現代主義的表現——新一輪的時空壓縮
1.新一輪的時空壓縮。哈維指出伴隨著資本主義積累方式的轉變,人們對空間和時間的體驗也發生了變化,這種變化就是“時空壓縮”。在哈維看來,“時空壓縮”既是現代主義轉向后現代主義的重要影響因素,又是這個轉變特殊的表達方式。哈維在書中強調,“時空壓縮”并不是現代主義轉向了后現代主義才有的,在現代主義時期,短暫、流變、分裂就已經使人們感受到了時空的壓縮。在后現代主義時期,表現出來的進一步的短暫性與易變性只不過使人們對時空壓縮的感受更為強烈而已,只是新一輪的時空壓縮。哈維認為新一輪時空壓縮中的進一步的短暫、流變與分裂就是現代主義轉向后現代主義的表現。
2.對時空壓縮的回應。哈維在書中還提到了人們對于時空壓縮帶來的消極體驗的四種回應。第一種回應是妥協,就是對時空壓縮帶來的消極體驗視而不見。第二種回應是“口號革命”,就是將世界看作一個無差異的統一體,提出一個看似符合世界各地的應對時空壓縮帶來的消極體驗的口號。第三種回應是采取一種折中的方式,就是努力在政治生活與知識生活之間找到一個中間地位。第四種回應是通過寫一些反映并希望改變時空壓縮消極影響的著作來消滅時空壓縮的消極影響。在我看來,第一種回應是極其消極且帶有唯心主義色彩的,這對應對時空壓縮帶來的消極體驗無任何作用可言。第二種回應片面的,而且是形而上學的。這種“口號”性的反應或許能為應對時空壓縮的消極體驗提供理論指導,但是它忽略了世界的復雜性,提出的是一個空泛的口號,而且也只停留于理論層面,因此不可行。第三種回應相較于前兩種其優勢在于它試圖超越電視屏幕,尋找其他可能的世界形象,這就是它具有實行的可能;但是,由于缺乏宏觀的思考,這種凡事很容易滑向地方觀念、流于短視。第四種回應也是一種理論上的反應,這對應對時空壓縮帶來的消極體驗并無實質性的作用,其作用更多在于表達人們對時空壓所犯“罪行”的控訴??偟膩碚f,我認為哈維在書中所提到的對時空壓縮的四種回應都不能實質性的改變時空壓縮帶來的消極體驗。
三、結語
總之,哈維在這本書中針對學界對后現代主義界定不清這一情況,基于對現代主義的分析之下,對后現代主義的含義做了明確的概述,而且還指出了資本積累方式從福特主義轉為了靈活積累體制就是現代主義轉向后現代主義的根源所在。而在這一變化過程中,引發人們對時空的新體驗,即新一輪的時空壓縮,就是現代主義轉向后現代主義的表現方式。
參考文獻:
[1]戴維.哈維,閻嘉(譯).后現代的狀況—對文化變遷之緣起的探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