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霞 孫昭甜 劉曼
摘 要: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瑰寶,結合時代特點,被賦予新的生命和價值,弘揚長征精神有利于從高尚思想理念、愛國主義精神、集體主義精神等方面樹立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通過河北農業大學渤海校區調研數據的研究,探索當代大學生弘揚并踐行長征精神的現狀,并對長征精神在大學生中的弘揚路徑進行創新。
關鍵詞:長征精神;大學生;弘揚
長征勝利距今已有80余年,那段崢嶸歲月已逝,但20余萬紅軍將士及中國共產黨人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長征精神永垂不朽,并隨著時間和空間的轉變,被賦予了新的價值和意義。建國初期的大慶精神、焦裕祿精神無不是長征精神的傳承與延續,近到北京奧運精神、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精神、女排精神、李保國精神都是當代人民踐行長征精神的經典。長征精神在傳承中被賦予了與時俱進的時代特性,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進步、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具有積極的導向作用[1]。
一、長征精神對當代大學生的時代價值
(一)學習長征精神有利于幫助當代大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
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但缺乏是非曲直的判斷力,依賴心強,容易受一些消極思想、利己主義錯誤思潮的影響,導致是非不分。另外,正值青春期的大學生自制力薄弱,易產生享樂主義思想,導致大學生產生沉溺于網絡等問題頻發。人類思想對行為起著指導作用,要想實現行為上的積極向上就必須把思想的正向作用放到首位,因此必須豐富大學生的精神世界,樹立高尚的理想信念。處于和平年代的當代大學生幸而免去經歷當時長征路上的槍林彈雨、饑寒交迫,但在新時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仍需發揚革命先輩努力拼搏、勇往直前、眾志成城、百折不撓的長征精神,樹立高尚的理想信念。在未來各行各業的激烈競爭中,發揮克服困難、堅忍不拔的長征精神,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奉獻一份力量。
(二)學習長征精神有利于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當前大學生一般生于世紀之交,他們的成長伴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中國經濟全面融入全球大經濟環境的時代背景下,不僅僅是經濟,中國的思想文化與世界各地的文化相互融合,并在某種程度上產生矛盾、遭受質疑,這些思想的矛盾體現在行為上是國外反動勢力不斷制造分裂中國事件。當代大學生屬于承載中國文化與先進科技的精英群體,肩負推動我國社會向前發展的重大使命,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希望所在。面對國外思想的沖擊、國外反動勢力的挑釁,當代大學生學習什么、弘揚什么就顯得尤為重要。長征作為人類史上絕無僅有的阻礙之強大、條件之艱苦的一次征途,正是偉大的愛國精神支持者紅軍頑強的堅持下來,長征的勝利是中華子孫愛國精神的完美體現。學習并弘揚長征精神能夠激發當代大學生的愛國熱情,并使之樹立起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愛國主義情懷,增強他們的思想自信、文化自信,使其學會以中國的傳統文化、優良精神抵御錯誤思想,并以實際行動踐行長征精神,主動維護中國的和平,建設更加和諧美好的家園。
(三)長征精神有利于培養當代大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
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成長過程中逐漸產生自私利己主義者較多,自我意識較強。此外,大學生的浮躁情緒伴隨著當今社會的快速發展日益嚴重,導致當今大學生通過團結努力解決困難的傾向性越來越弱,集體主義觀念日益淡漠。紅軍長征過程中,物資匱乏、阻力強大,正是長征精神中的舍己為人的互助精神、集體利益高于個人利益、顧全大局的精神凝聚成巨大的力量,支撐著廣大紅軍將士堅持到長征的勝利。 雖說沒有了往昔的槍林彈雨,但當代大學生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長征路上也會遇到各種困難,這就需要大學生團結互助、凝聚力量,將集體主義精神根植于大學生的思想意識中。因此,需鼓勵大學生主動學習長征精神,以長征中的團結奮進實際、長征中集體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教育引導當代大學生正確處理個人、集體、國家的利益關系,培育并提升大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2]。
二、當代大學生弘揚并踐行長征精神的現狀
——基于河北農業大學渤海校區的調研
河北農業大學渤海校區設有文管學院、理工學院、海洋學院,截止2016年底,共有在校生6048人。此次調研問卷《關于紅軍長征精神弘揚并踐行現狀的調查問卷》的發放范圍為河北農業大學渤海校區在校大學生,涵蓋大一到大四四個年級,涉及三個學院15個專業學生,共發放調查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600份,在校生調研率達9.92%。
(一)大學生對長征基本知識的掌握一般,但具有較強的學習意愿
當前大學生對長征基本知識的掌握度及關注度一般。僅有21.17%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對長征知識比較了解,52.50%的大學生認為自己對長征知識的了解程度僅為“一般”。根據調研結果,在長征的起止時間和會師地點兩個基本問題的回答中,69.67%的大學生能回答對起止時間,86.33%的大學生能回答對會師地點,對以上兩個問題都給予正確答案的學生僅占62.84%。大學生對長征事跡感興趣,且愿意主動了解長征相關知識。53%的學生表示對長征事跡感興趣,42.33%的學生對長征事跡的興趣程度一般,僅有4.67%表示毫無興趣。92.5%的大學生會學習了解長征知識,其中44.67%的學生會主動學習,而47.83%的學生則會關注在日常生活中能了解的長征知識。
(二)大學生認可長征精神的時代意義,但是踐行主動性小
長征精神的時代意義獲得大學生認可。將近一半的大學生認為長征精神在當今社會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值得深入學習理解并踐行;42.83%的大學生認為長征精神在現代仍然重要,但需結合時代發展延伸。61.5%的大學生認為作為一名在校大學生,深入了解長征精神非常有必要。在長征精神是否適用于現代人的生活與工作這一問題中,持有長征精神“非常適用”這一觀點大學生占28%,61.33%的大學生則認為“可以適用”,僅10.67%的學生認為勉強適用或不適用。大學生踐行和弘揚長征精神的主動性弱,且對長征精神的未來發展持有消極態度。接近一半的大學生會偶爾主動踐行和弘揚長征精神;23.67%的大學生則從未或者很少主動踐行和弘揚長征精神;此外,15.83%、49.67%的大學生認為長征精神肯定會、可能會隨著時間慢慢淡化。
(三)大學生傳承弘揚長征精神積極性高
首先,大學生普遍樂于學習長征,長征活動參與積極性高。56.85%的大學生支持長征知識納入課堂學習內容并且列入考試范圍。對重走長征路活動“非常感興趣”“感興趣”的大學生所占比例分別為22.83%、35.83%。其次,實地參觀和感受是最易接受的學習方式。在可以接受的長征精神宣傳方式中,59.5%的大學生把以參觀革命遺址的方式放在喜好的第一位,第二位是通過網絡媒體的宣傳方式,第三位則是書報期刊的方式。如果有機會參加長征精神的宣傳,“積極參加”“參加的人多我也參加”“有伴才參加”的大學生所占比例分別為62.33%、16.67%、17%,僅有4%的人表示長征精神的宣傳和弘揚“與我無關”。
三、創新長征精神在當代大學生中的弘揚路徑
(一)長征精神融入思政課教學,加強基礎教育
長征不僅僅是一段讓人銘記的革命歷史,在此過程中數萬中國共產黨人和紅軍將士浴血奮戰、頑強拼搏的萬千事跡凝練成的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不可磨滅的精神財富。長征精神的教授可以融入思政教育課程中,為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理論講解提供鮮活的案例,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其次,設置長征精神專題討論,例如與學生探討長征精神在現實社會的當下價值,以專題細化長征精神融入課程教學中,實現長征精神的現實化,不僅加深了大學生對長征精神的理解,也豐富了長征精神的現實內涵。
(二)發揮第二課堂作用,以校園活動為載體弘揚及內化長征精神
實踐教學側重以生動的物質實例表達抽象的理論,學生可以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有利于提升教學的時效性、針對性和靈活性。長征精神的傳播及內化需充分應用第二課堂實踐教學。首先,組建長征主題學生社團,與學校志愿者服務機構聯合組織關注中國革命歷史的學生開展長征精神學習活動,深挖長征精神的內涵及時代價值;其次,開展校園文化活動,除了傳統的主題講座、視頻學習活動,以話劇、小品等藝術形式再現長征歷史事跡,使得學生對長征精神的學習更為立體;最后,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宣傳長征精神,利用公眾號宣傳長征知識、發布長征相關活動、開展問卷調查,使得學生對長征知識的探索更為高效便捷。[3]
(三)挖掘長征人物、事跡、遺址,切身感受長征精神
挖掘當地長征人物、事跡、遺址。樹立長征人物典型,以他們的高尚品格指引當代大學生學習的方向。聆聽長征路上革命先烈的浴血奮戰、忍饑挨餓的事跡,以鮮活的事跡讓學生感受革命先烈頑強拼搏、堅毅隱忍的精神。挖掘當地的長征遺址,還原長征的歷史實況。一方面作為學生長征精神的教育實踐基地,讓學生能夠接觸革命史實、觀看革命歷史文物,感受戰火紛飛的革命動蕩年代,珍惜當下和平時代的美好生活;另一方面組織學生定期擔任長征遺址志愿者,向更多的人講述長征史實,弘揚并踐行長征精神。
(四)創建良好的育人環境,營造信仰至上的校園氛圍
要加強大學生長征精神的信仰教育,需要創建追求信念、推崇信仰的校園環境??梢远ㄆ陂_展以長征精神為主題的紅色校園文化活動,讓學生在此校園氛圍中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了解有關長征歷史的相關知識,進而感受長征精神的強大力量。一方面可以倡導學生閱讀長征等革命歷史方面的紅色書籍報刊,定期公開放映紅色影視作品;另一方面,邀請紅色史學學者開展主題報告或講座,豐富學生對長征的認識,提升學生的思想高度,從外在的知識內化為學生的信念,并以此指引學生未來前進的方向。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EB/OL].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6-10-21.
[2]苗壯,岳陽,曹君.淺析當代大學生對長征精神的傳承與弘揚[J].大慶社會科學,2016,(12):13-14.
[3]梁蕊.把長征精神融入大學生信仰教育中的對策分析[J].中國職工教育,2014,(12):33.
作者單位:
河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