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王艷萍++李霞
摘 要:PBL教學正是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一種教學模式,與其他基礎學科相比,病理生理學在應用PBL教學模式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因此,探索適合病理生理學特點 的教學方法,已成為當務之急。
關鍵詞:PBL教學;病理生理學;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LBL 組與 PBL 教學法的比較
傳統教學模式組(LBL 組)即“老師講學生聽,學生做老師看,預習— 聽課—復習—考試”模式,教師主要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課堂授課。LBL教學模式具有傳授知識的信息量大、講授速度易于掌握、學習的系統性強等特點,但由于該模式是以教師“填鴨式”傳授為主體,忽視了學生學習的感受、體驗及雙向交流啟迪過程,故不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難以滿足當今社會對創新型醫學人才的需求。
基于問題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以問題為中心,進行開放性、探索性的學習,是目前國際醫學教育的主流教學方法之一。PBL最早由Barrows 教授20世紀60年代后期在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率先應用到醫學教學之中。該模式以問題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以討論為主要形式,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必要的知識,學習正確的臨床思維和推理方法,同時培養自學、團隊協作、溝通交流等諸多能力。PBL更關注于學生在未來專業角色中普通能力的建構,如自我導向的學習能力、終生學習的能力、醫學生的人文關懷以及溝通能力等。
2.病理生理學的學科特點使之適用于 PBL 教學法
由于病理生理學既是由基礎課學習到臨床課學習的過渡,也是從醫學理論學習到進行臨床實踐的橋梁,具有承上啟下的特有的學科地位,將PBL教學法與案例教學法有機結合引入病理生理學教學,可將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形象、生動,由此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1)在我國醫學教育實踐中的適用性比較。蘭州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 2006 級臨床醫學專業1~4班隨機分為 PBL 教學組和傳統教學組(LBL 組)。采用考試成績、問卷調查和座談會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效果評估。教學效果評估結果顯:PBL 組基礎知識、提出問題、檢索證據、評價證據、應用證據和總成績高于 LBL 組, PBL 教學模式能很好地訓練本科生的臨床思維,培養其構建問題、綜合分析、文獻檢索、語言表達和探索創新等方面的能力,有利于全面提高醫學課教學質量。
以上結果均表明PBL教學模式促進了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PBL教學組學生對教學的滿意程度亦高于傳統教學組學生,進一步說明PBL教學模式有助于改善學生的認同度與積極性。綜上所述,在醫學教學中采用PBL教學模式可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度,并改善學生對教學工作的滿意程度。
(2)以案例為切入點,導入新課。病理生理學以病例為基礎,以問題為導向,以課堂討論為核心,在講授缺氧、腎功能不全、休克、心力衰竭的章節時,通過一個綜合臨床病例,將課堂式PBL的討論、演講分穿插于理論授課中。教師將學生所需要掌握的理論知識融匯到一個典型生動的案例中,進而對案例進行分析、推理、判斷,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
PBL教學的真實性、完整性和代表性能讓醫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已經在以“準醫生”的角色參與“實際的”病案討論,有利于將醫學生的事業責任心和榮譽感融入早期的醫學教育中。在病理生理學教學過程中,包含有大量的邏輯推理內容,PBL教學正是以問題為基礎、學生為中心、教師為引導的一種教學模式,與其他基礎學科相比,病理生理學在應用PBL教學模式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
3.PBL的教學意義
病理生理學是對疾病的發生機制進行研究的一門基礎學科,其與多門基礎學科廣泛交叉,通過小病例逐步累積學生分析病例的經驗,有了平時的積累,在進入臨床后,學生可以運用已學過的病理生理分析復雜病例,逐步鍛煉綜合能力,而且還可以檢驗學生對各章節內容的理解和靈活應用能力。通過這個啟發式的教學過程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通過理論聯系實際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賴亞曼,王偉廉,魏貽通,等.醫學學科課程體系與以問題為中心的課程體系的分析比較[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7):29-30,22.
[2]徐 芳,劉 穎,劉 巍,等.PBL結合案例教學法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