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雅茗
摘 要:鋼琴的重奏方式主要包括兩種,即鋼琴二重奏和鋼琴三重奏,它們在鋼琴演奏中都占據著重要地位。其中鋼琴二重奏又分為雙鋼琴和四手聯彈兩種類型,它們的區別在于所使用的鋼琴數量的不同。而鋼琴三重奏是室內樂演奏的一種主要形式,它需要演奏者準確的把握好各個聲部之間的關系。19世紀時期,浪漫主義作曲家將鋼琴三重奏這種表現形式呈現在大家面前,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鋼琴三重奏在眾多新型的演奏方式中還是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在經歷了20世紀的風格變革后,仍然幸存至今。本文將對鋼琴二重奏、鋼琴三重奏演奏方法的基本信息、歷史發展及其演奏的技巧和方法做出介紹,使演奏者能夠更加準確的把握演奏技巧,出色的完成演奏表演。
關鍵詞:鋼琴二重奏;鋼琴三重奏;技術方法
中圖分類號:J62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7-0080-02
一、前言
鋼琴二重奏作為一種音樂演奏形式,只有在每位演奏者、每個聲部充分配合、協調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完美的演繹,這在一定意義上可以提高兩位演奏者的合作和協調能力,提高其思維和聽辨能力,促進演奏者綜合全面的發展。
鋼琴三重奏包含的樂器主要有小提琴、大提琴和鋼琴等,它們之間可以進行各種各樣不同的室內樂組合,這種演奏方式是相對于專門用來進行慶祝與宮廷娛樂而言的室內樂的演奏形式,即后來所說的世俗音樂。
隨著音樂的不斷發展,在巴羅克時期有了對室內樂的具體定義,即由小型純樂器組合演奏的音樂,成為繼弦樂四重奏之后另一個重要的樂曲演奏形式。
二、鋼琴二重奏的概述
(一)對鋼琴二重奏歷史發展的簡述
資料表明,這種演奏方式起源于16世紀的歐洲,相關工作人員認為英國早期杰出的作曲家卡爾頓創作的一曲管風琴四手聯彈的曲譜,則是現在四手聯彈的起源。據悉,四手聯彈形式的出現要遠遠早于雙鋼琴的出現,因為四手聯彈是在三手聯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而三手聯彈的出現主要是因為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因為教學工作的要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用單手演奏較簡單部分,而老師則用雙手演奏較難的部分來配合學生的學習。這種演奏方式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被一直沿用;
其次,在古鋼琴的演奏中,僅靠一個演奏者是無法完成演奏工作的,因為古鋼琴有上下兩層的鍵盤,一雙手不能全面掌握,這就需要兩個人進行合作,由另一個演奏者再提供一只手來完成演奏工作。
在歷史長河中,最出色的四手聯彈演奏家無疑是莫扎特,莫扎特的演奏生涯從他的童年時期就已經開始,他的一部作品是和姐姐一起創作完成的一首四手聯彈奏鳴曲。從此以后,鋼琴二重奏在莫扎特的推動下逐漸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接受與認可,開始被人們喜愛和應用。
在這用演奏方式的不斷發展下,雙鋼琴的演奏形式也隨之得到了發展,雙鋼琴樂譜的不斷出版發行,標志著鋼琴二重奏演奏方式巔峰時期的到來。18到19世紀,因為鋼琴對當時的歌劇和交響樂的吸收融合,使得鋼琴二重奏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完善,在這個時期,眾多著名的作曲家如門德爾松、舒伯特、德彪西、勃拉姆斯以及舒曼等,也紛紛出現,創作出了許多二重奏作品和鋼琴二重協奏曲,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財富①。
(二)對于鋼琴二重奏特點的分析
因為雙鋼琴和四手聯彈都是有兩個演奏者進行合作共同來完成作品,所以鋼琴二重奏具有室內樂二重奏演奏形式的一些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因為在演奏過程中,要由兩個演奏者各自分別負責一個聲部,所以這就需要他們之間可以進行默契的配合來完成作品的演奏,要想獲得觀眾的認可,演奏者不僅要有自身的專業技能和表現力,還要和同伴進行合作與配合,達到最完美的演奏效果;
其次,作曲家可以根據鋼琴二重奏這一體裁創作出有更多聲部的作品,在演奏時,演奏者的兩雙手都會參與到演奏中,使得各個聲部之間的溝通更加清晰,音樂的高潮部分也會有更加強烈的震撼力,從而作曲者和演奏者都能夠獲得更廣闊的表現平臺,所以鋼琴二重奏很大程度上促進了音樂的發展;
最后,因為鋼琴二重奏吸收了很多其他的音樂表現形式,所以也可以為其他形式的音樂作品提供表現平臺②。
三、鋼琴二重奏的技術方法分析
(一)在技術要點方面
首先是需要觸鍵的一致性,即演奏者既要在觸鍵的同時彈奏音律,使觸鍵的音準一致協調,又要在此基礎上把握好樂音的清晰度和樂句起止的整齊度,使音樂各個部分之間的銜接自然流暢、不突兀,所以這就需要演奏者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重點練習雙方的節奏感和協調性,達到兩者內心合一的效果,還要增強對音樂的敏感度。
其次是起始音合奏的一致性,在進行演奏之前兩位演奏者可以約定特定的暗語,當作開始觸鍵的信號,演奏中要注意兩人的主次分別,主奏者必須要做到演奏動作的自然流暢,還要通過觀察合作者的手臂、手腕等肢體動作來保持演奏音符的一致性。另外要注意在樂曲中部合奏的一致性,不同的樂曲、樂段都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在音樂表現上一般分有快板樂曲和慢板樂曲,演奏者必須對其進行仔細的研究和練習,才有可能演奏出高質量的樂曲,演奏者要想演奏好慢板樂曲,必須掌握以下三點:音樂旋律的走向、音樂和聲對位和音樂節奏的進行,在掌握以上三點的情況下,還要提高自身肢體動作的協調性。
最后還要掌握樂曲演奏的節奏,把握好節拍的律動規律,提高演奏雙方的默契程度,實現二者成功的鋼琴演奏③。
(二)在音樂表現技巧方面
首先是要分清主奏方與協奏方,主奏在第一架鋼琴上演奏,協奏要在第二架鋼琴上進行演奏,演奏雙方都要仔細對兩架鋼琴的演奏旋律進行分析,提高為整體服務的能力。再者是要實現各個聲部之間的協調,進行演奏時,不僅要掌握好自己聲部的內容,還要對其他聲部進行仔細的聆聽,做好各聲部之間的協調工作,并且還要通過較強的手指控制能力實現各個聲部之間有層次的統一。最后是要運用踏板的方法,這需要在平日的練習中對樂曲進行充分的理解和用心的聆聽,使樂曲和音色達到完美的結合④。
四、鋼琴三重奏的演奏技巧
(一)了解不同樂器的音色與特性
例如大提琴聲音渾厚有磁性,中音動聽圓潤,但其靈活性卻比不上小提琴。小提琴的聲音又有很強的表現力,音色甜美且洪亮有力,對于音色的變化有很強的掌控能力。不管是大提琴還是小提琴,它們都有很強的歌唱表現力,而這正是鋼琴所沒有的,但鋼琴又有著弦樂器無法比擬的音量和穿透力。
在演奏時,要將弦樂器與鋼琴進行優勢互補,保證弦樂器不被鋼琴的音量所淹沒,使二者進行完美融合⑤。
(二)掌握弦樂演奏的技術要素
通過掌握區別于鋼琴演奏的一些技術,比如換把、運弓、撥弦等,使得鋼琴演奏者能夠在合奏中具有一定的平衡感和一致性。演奏者還要多多進行樂曲的聆聽,建立一個完整的聽覺概念系統,來找到適合自己演奏風格的聲音。例如古典時期莫扎特的作品,鋼琴需要有輕快明朗、清澈干凈的音質,細膩的指觸不僅可以用來維護鋼琴的主導地位,還不會淹沒弦樂器相對較小的聲音。
而在浪漫主義時期,音樂作品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音域變寬,和聲和結構都復雜化,比之古典時期的作品則更顯醇厚飽滿,這時候厚厚的指墊發出的聲音更加符合浪漫主義抒情的風格。浪漫主義時期的三重奏對鋼琴演奏者有著極高的要求,鋼琴演奏者要有極高的控制力,不僅要完成自己的主要旋律,還要配合弦樂的演奏,用與主旋律不同的厚度織體來襯托弦樂的旋律線,所以這又要求鋼琴演奏者對自己的表現力進行約束,努力的服務于整體⑥。
(三)理解樂曲中動機重要性
掌握樂曲中的動機和句法,都有利于確定樂曲的力度層次。古典時期的作品由于樂句比較短小,所以要弱化對漸強、漸弱的處理,重點突出段落間力度的對比,使作品的線條和層次更加清晰明了。
像海傾的作品,在演奏時對音量要進行仔細的處理,而像貝多芬的作品,由于他在樂譜上標記了很多極端的力度記號和用漸強、漸弱的方法來獲得的戲劇效果很難把握,所以演奏者要更加把握好弦樂器與鋼琴之間的音量比重,保持聲部之間的協調平衡,以免造成過度夸張的演奏表現。
浪漫時期的作品與之前相比,旋律的線條不斷加長,所以對于漸強、漸弱的處理更加明顯,演奏過程中對于樂句首尾的確認更加關鍵,因為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得到穩定可靠的基點,從而做出力度變化適宜的強度⑦。
(四)把握演奏節奏的一致性
在鋼琴三重奏的演奏形式下,三位演奏者的配合更顯關鍵,稍有不慎就會破壞演奏的整體性,使整個演奏功虧一簣,因此不論是主奏者還是協奏者又應該做好各自的工作,相互配合,在共同的努力下達到樂曲演奏的最優效果⑧。
五、結語
鋼琴二重奏這種演奏形式,需要各個演奏者、演奏聲部之間默契的配合,樂曲的完整性需要每個人的共同努力。
鋼琴三重奏作為一種技術含量較高的室內樂演奏形式,對于聲部、節奏、音量的處理都顯得十分重要,任何一點的不當處理都會對整個樂曲的演奏造成破壞。所以演奏者要有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銳的聽覺系統,來對樂譜上的各種符號標記進行精細、適宜的安排,對樂曲中句法、結構、和聲進行仔細準確的分析處理,還要與合奏者在這些方面達成共識,在做好這些工作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實際的演奏,將最完美的作品演奏給大家。
注釋:
①王明遠.鋼琴二重奏在鋼琴教學中的應用[J].黃河之聲,2016(15):16-17.
②廖譽翀.鋼琴二重奏經典作品——莫扎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賞析[J].大舞臺,2015(01):139-140.
③趙錦霞.鋼琴教學中鋼琴二重奏的應用探析[J].黃河之聲,2015(12):51-51.
④張凱.20世紀以來中國鋼琴二重奏音樂的創作與發展[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2):140-146.
⑤張李子.鋼琴教學中鋼琴二重奏的運用實踐探尋[J].黃河之聲,2016(11):46-47.
⑥鄭學思.如何提高鋼琴三重奏的演奏能力與合作意識[J].北方音樂,2016(15):78-79.
⑦魏凌霜.談鋼琴二重奏的發展前景[J].戲劇之家,2015(13):104-104.
⑧李世衛,董海珠.“漫步”鋼琴二重奏(一)[J].鋼琴藝術,2016(09):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