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艷紅++董志陽
摘 要: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絢麗多彩,承載民族的精神和文化、理想和信念,蘊涵著民族精神和多元化審美觀念。然而,隨著現代經濟文化的發展與沖擊,廣西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在現代商業的沖擊下已逐漸變味,保護廣西少數民族文化,促進民族精神傳承和審美多元化的和諧,在建設和諧社會中意義深遠。
關鍵詞:傳統民族文化;旅游;手繪紀念品
中圖分類號:F592.7;F426.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7-0144-01
一、源遠流長的民族歷史與傳統民族文化
廣西是一個以壯族為主,其他少數民族為輔而聚居的地區,在四五萬年前舊石器時代晚期,就有“柳江人”和“麒麟山人”在此勞作生息。秦始皇統一嶺南后,促進了廣西與中原經濟和文化的交流。悠久的歷史形成了廣西絢麗多彩、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為我們的民族文化增添了幾分色彩,使其更加豐富。
幾千年來,傳統紋樣之所以具有極其鮮活的生命力,這跟這個民族的文化心理、文化淵源,情感表達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這些少數民族的傳統紋樣元素無不強烈的突出了當地民族精神與氣質,也是我國傳統圖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的典范。其中以壯族為主的傳統紋樣形式多樣、名目繁多,是持續不斷發展本民族能工巧匠的智慧和創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具有民族文化特色藝術設計的體系。
隨著廣西經濟的騰飛,壯族圖形元素作為民間裝飾藝術不可或缺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越來越被設計者當成一個重要的創作源泉進行實踐。廣西少數民族自治區也大力推廣旅游文化,創作更具民族特色的手繪工藝紀念品,以文化來帶動社會經濟的發展戰略使得更多本土紀念品有機會走向全世界。
二、旅游紀念品的開發對少數民族地區文化傳承的重要意義
旅游紀念品是指游客在旅游過程中所購置的物品,這些物品具有完整的物質形態和旅游當地特色。旅游購物已成為現代旅游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由此形成的收入也成為旅游經營收入中最重要的構成部分。
旅游紀念品是特色旅游商品,是我國旅游商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旅游經濟中有著突出的地位。開發創造更多更好的適應游客需要的旅游紀念品,不僅能反映當地民族傳統文化特色,也有著較高審美價值;而且制作精巧的旅游紀念品,對活躍旅游商品市場、促進旅游經濟發展、塑造我國旅游區的良好形象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發展旅游紀念品,對于培育新的旅游經濟增長點,提高宏觀效益;增加就地出口創匯;滿足游客需求,形成產業資源;促進產業結構調整;發揮我國旅游資源的獨特優勢,形成優勢產業都具有重要意義。
三、壯族傳統圖形元素在手繪類紀念品設計中的創意運用
我們應該將壯族圖形元素的形式規律、審美特征以及表現方法與現代的設計理念相結合,創作具有特色的手繪紀念品,傳統民族紋樣是現代設計創意的必要元素。現代設計運用傳統紋樣,強調其神似,使其在應用后呈現出具有傳統圖形的特征。
(一)傳統壯族元素的繼承
中國現代紀念品設計的發展,離不開優秀的傳統壯族文化。我們所說的運用壯族圖形元素,不是我們簡單的搬抄,如果沒有注入新鮮的血液,沒有經過我們自己的取舍,將會導致民族傳統文化的停滯,因此我們對傳統壯族圖形元素必須要提煉,運用其精華部分才能形成獨具特色的紀念品設計風格。
傳統壯族元素的發揚,必須要符合現代設計的審美,要與現代設計步調一致,但是又要保持自己的獨有特質,不能丟失壯族的特色的民族元素,壯族元素在現代旅游紀念品中得到繼承和發揚,不僅使得壯族文化綻放光彩,得到發展,也使得世界看到傳統壯族文化,促進各個民族之間文化的交流。
(二)傳統壯族元素的發展創新
傳統壯族元素在現代手繪設計中的運用,必須要體現壯族的傳統精神,發展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照搬現代設計的形式是不行的,雖然學習現代的東西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若是生搬硬套,一味地模仿,沒有民族特色、沒有民族精神是不行的。發揚我們壯族傳統文化就必須要結合傳統圖案元素,利用手繪對其進行創新發揚。
通過手繪方式來表達,手繪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和創造性,既能結合傳統民族文化,又能展現出年輕人要的標新立異的效果。例如在需要表現傳統民間藝術形象的紀念品設計中,可以抽取壯族傳統圖形為元素,并融合漢字進行設計,既體現出漢字的表達意念,又傳達傳統圖案的視覺效果,從而傳神、達意。
總之,壯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是一個長期的持續的過程,在未來的建設中,要積極主動作為,大膽探索實踐,找準加大開發力度與保護、傳承民族文化的結合點,以超常規的大手筆、大氣魄、大舉措,全力提升文化品位,加快將壯族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從而實現壯族文化與經濟發展的深度融合,推動社會全面發展,實現百花齊放的生動局面。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廣西民族大學相思湖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明兒手繪壯鄉民族紀念品的設計與推廣(編號:201613640038)成果。
參考文獻:
[1]百度百科—傳統紋樣在現代設計中的運用分析[Z].
[2]張來源.中國傳統文化藝術元素在現代平面設計中的運用[J].包裝工程,2008(08).
[3]李文浩.手繪設計再認識[J].昌吉學院學報,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