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愿愿
摘 要:歷來的中國花鳥畫題材多以花卉、蔬菜、瓜果、魚蟲、禽鳥為表現對象,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原先的題材已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及人們的審美需要。隨之發展而來的是當代工筆花鳥畫題材的大膽創新,一些現代生活氣息的題材開始融入工筆花鳥畫中,比如西方繪畫中的“靜物”。本文運用文獻法、中西方藝術對比法等研究方法展開對工筆花鳥畫中的“靜物”題材的融入研究,試圖通過該研究結合自己的畢業創作心得來討論新時期工筆花鳥畫中“靜物”題材。
關鍵詞:現當代工筆花鳥畫;題材;靜物
中圖分類號:J2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7-0157-01
一、西方靜物畫與中國工筆花鳥畫
“靜物畫”與“工筆花鳥畫”概念。“靜物畫”起源于17世紀的荷蘭的靜物畫,追根溯源可到古希臘時期,發展到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獨立的畫種。就是以相對靜止的物體作為主體描繪的繪畫,根據作者的構思選擇,安排,去傳達物象內里所包含的精神。“工筆花鳥畫”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中歷史悠久,從新石器時代的陶器,夏商周的青銅,戰國帛畫開始,題材一般是飛禽走獸、花鳥魚蟲、樹木花草。從它的獨立分科來說,工筆花鳥畫開始于唐代,五代時已經發展成熟,兩宋時已經達到空前發展時期。
二、當代工筆花鳥中“靜物”題材融入的原因,意義及影響
1.融入原因。“靜物”作為一種西方的繪畫題材,在中國工筆花鳥畫的發展歷程中由配角角色一步步走向主體地位,這并不是一種偶然現象。中國傳統的美術中是沒有“靜物畫”這個名稱的。只是在后世的發展過程中,隨著西方的油畫、素描、水粉等逐漸融入中國畫的領域,以及本身中國畫需要完善走上國際走向現代化,西方的“靜物”題材概念逐漸用于中國畫中。從流傳至今的工筆花鳥畫作品中,也有許多這類題材的出現。南宋畫家李嵩的作品《花籃圖》就是典型的相似于西方的“靜物畫”,甚至與卡拉瓦喬的《一籃水果》極為接近;清代畫家鄒一桂的工筆花鳥畫中也有許多不同形態的靜物類型內容。
從某種程度上說,“靜物”雖指的是“靜止的物體”,但是其中本身富含的寓意,再加上作者寄予的意義,這些“靜物”在畫面中出現往往寄托了作者的思想,不再僅僅是“靜止”的而是靈動的帶有思維的;“靜物”從畫面的次要,甚至是特別小的部分走向主體部分是經過漫長的演變的;“靜物”在現當代的工筆花鳥繪畫中受到歡迎,也是社會生活的產物,與社會的經濟,文化發展的程度是有很大關系的,隨著中西方文化的不斷的交流深入,這種“靜物”題材的融入也是西方繪畫賦予現代工筆花鳥的新意義,就像現在許多西方繪畫中都融入中國的水墨元素一樣,算的上是一種文化的交流。
2.融入意義及影響。筆墨當隨時代,現當代工筆花鳥中“靜物”題材的融入,并作為獨立的繪畫主體出現。現代人們生活節奏快速,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少之又少,這時我們生活中的日常物品就開始作為主要接觸物“登場”了,平凡的物品更大程度的具有了世俗氣息,源于生活。“靜物”題材的融入,很大程度上給了作畫者表達自我個性,表達個人情感,發掘生活趣味的機會。在傳統的工筆花鳥的題材中,如梅蘭竹菊的題材在詩詞中借喻高尚的品質、堅韌的氣節在畫中也相同,大都是作畫者用來表達高潔品質的。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這些題材是符合當時的社會風氣大環境,到了現當代,“靜物”題材被作畫者變為自己表情達意的載體。“靜物”題材的融入,增添了工筆花鳥畫內容的多元化。現在“靜物”題材不僅僅作為基礎訓練而存在,也成為了中國工筆花鳥畫中不可或缺的題材。“靜物”題材充實了工筆花鳥畫的題材,對于工筆花鳥畫的后繼發展是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的。
“靜物”題材融入現當代的工筆花鳥畫中,使得其推動了技法方面的進步,填補了工筆花鳥畫在這個題材領域的空缺,現當代的畫家對這種西方的“靜物”題材的融入都在進行著不斷的探索。畫家們運用不同的技法,以及繪畫語言來進行表現。就像不同的物體有不同的質感,需要運用不同的表現方法一樣。
“靜物”題材的融入,豐富充實了工筆花鳥畫的裝飾性。本身“靜物”就一種裝飾物,富于裝飾,這個題材融入工筆花鳥畫中使得工筆畫花鳥畫更加的進步,掙脫傳統的審美,追求一些新的變化。從現代的許多畫家的作品中都可以見到其裝飾性的體現,如高茜、雷苗、陳林等的畫裝飾意味都非常的強烈。
總得來說,“靜物”題材在工筆花鳥畫中的融入,不管是對工筆花鳥畫的內容還是技法,包括對作者本身以及工筆花鳥畫之后的發展傳承創新都是具有特別大的意義的。
三、結語
一個時代的產物永遠是與這個時代的社會經濟,文化相關聯的。在經濟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工筆花鳥畫作為一種古老而傳統的畫種,不應該固步自封,而應該更多的去接受新的語言、技法、題材,豐富其內涵。就如“靜物”題材的融入是一種對西方繪畫的借鑒,工筆花鳥畫還可以借鑒別的東西,包括藝術形式以及思想。中國的工筆花鳥畫應該體現出一種更大的包容性。
指導教師:史宏云
參考文獻:
[1]高茜.新工筆文獻叢書·高茜卷[M].合肥:安徽美術出版社,2010 .
[2]王璜生.明清中國畫大師研究叢書:陳洪綬[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1996.
[3]周穎.淺析工筆花鳥畫的裝飾性[J].現代交際:下半月,2010.
[4]辛曄.寄情于物:借物抒情——工筆花鳥畫基礎[J].教學心得·美與時代:下,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