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肖霏
摘 要:古典油畫到現代油畫的發展與演變,經歷了不同的派別也具有不同的特點。隨著歐美油畫的傳入和扎根,中國繪畫領域再次接受了西方藝術的“腐蝕”,尤其是油畫風景的意境經過中國畫家的再創作輸出到國際市場,使得中國油畫在接受了西方的繪畫藝術熏陶后,秉承了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具有了獨特的“中國印象”。
關鍵詞:山水畫;現代油畫;發展與演變
中圖分類號:J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7-0161-01
中國的油畫風景自20世紀90年代獨立于油畫領域,至今已有20多年的歷史,不管是傳統的山水畫還是現在的油畫風景,都被作為中西方兩種不同的繪畫方式,其表現的對象都是以自然景觀為主,但中西方在審美和踐行方面的差異導致了中西方油畫風景的選取角度不同,從而導致了中西方油畫風景的不同特點,為世界畫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多元化。
一、中國山水畫中的風景過渡
中國的山水畫蘊含著濃重的文化素養,在代代傳承的過程中形成了傳統山水畫哲學、美學、以及處世之道的繪畫風格,體現了儒家、佛家和道家的傳統思想。比如春秋時期的孔圣人曾經提出“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儒家觀念,最早把中國山水畫的雛形見于紙張。《論語·述爾》中說:“至于道,據于得,依與人,游于藝。”在孔子的眼里藝術品的“美”是來源于“善”,“善”是藝術的全部內涵,“美”是藝術的外在表現形式。再如魏晉南北朝時期,我國雖然處在朝代更迭,社會動蕩的膠著狀態,卻促使了有很多士族以退為進、歸隱山林,追求一種安逸、自由、清凈的生活,習慣性的把山水作為描寫對象,以此來寄托自己對于社會、國家的失望之情。最后人們依賴于這種山水的安慰作用,“無為而治”、“淡泊名利”等思想逐漸占據社會主流,老莊的主張變成了世人寬慰社會的手段。《莊子》中這樣描述:“嫉俗而避世,俱禍而遁世,悠游而出世。”這種悠閑、恬淡的生活境界使得畫家寄情于山水之間,將心中所想所感所悟一筆一劃的展現在了自己的繪畫中,傳達出一份自然孕育生命的偉大意義。
中國的山水畫誕生于東晉時期,這個時期正是道家玄學廣為流傳的時期,重“心”略“物”的思想奠定了中國山水畫的基調,從此我國畫家的繪畫風格就形成了游走于山水之間的系統,重視主客體融合,主張“天人合一”。
二、中國油畫風景的發展
中國的油畫是舶來品,很多的繪畫技巧都是運用西方的技法。但隨著中西繪畫藝術的不斷碰撞,中國在接受西方優秀得繪畫技巧之后勇于創新,誕生了大量的新作。比如吳冠中先生的作品,就是中國油畫風景的創新性突破。他把舶來的油畫風景與中國傳統的美術學結合起來,堅持探索中西方美術繪畫語言的不同,踐行“油畫民族性”、“中國油畫風景現代化”的觀念,將祖國、家鄉、親人等真實的感情融入到油畫當中,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的審美訴求。20世紀初,中國一大批年輕的藝術家到日本和歐洲學習油畫藝術,但由于中西方的價值觀念和審美意識的不同,導致了此時中國的油畫出現兩種風格,一是以徐悲鴻先生為代表的追求歐洲寫實主義風格,二是以劉海粟為代表的追求歐洲現代主義風格。
早期的徐悲鴻作品受歐洲傳統繪畫影響很深,傳達出一種深刻的山水情節。比如《天目山風景》、《嘉陵江磁器口》等,以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為主,西方油畫藝術技巧為輔,通過中西方繪畫藝術的協調在筆墨中傳達出畫家狂熱的感情和心靈的震顫。而1949年之后,油畫風景變成了服務革命服務社會主義的工具,風景也從山水之間轉換為大型典型的建筑物,講求對稱,缺乏色彩美。比如吳作人畫家的《佛子嶺水庫》,就是通過對新建的水庫按比例的繪畫展現了國家的建工建業。50年代以后,中國開始引入前蘇聯的油畫課程,促使蘇聯特有的風景寫生成為一種流行,并成為了各大藝術院校美術活動的模式。之后,我國很長一段時間都處在前蘇聯的油畫教學中無法創新突破。現在的油畫風景更多的是回歸到了中國古典油畫的傳統,在煩躁和快速的時代當中開始向內關注自我,以山水人物畫來表現自己對于時代對于社會現狀的贊同或是不滿。值得注意的是,現代油畫風景的雛形里人物的占比有望超過山水油畫。因為當畫家轉為“心”的發掘與啟發時,更多的是展現個人真實的感情訴求。
三、現代油畫風景
筆者認為,中國現代油畫風景缺少一些深重的文化內涵。究其原因,一是商業的介入使得油畫本身帶有了一定的“金錢”味道,為賺錢而繪畫自然不會在油畫中體現強烈的審美意識;二是高校的目的性教學也促使油畫藝術氛圍失去該有的美術本質,導致了學生在學習和寫生過程中憑感覺繪畫,不能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最后是整個社會環境的偏好將油畫藝術放置在了邊緣地位,人們的不理解和社會的阻礙都讓油畫藝術,甚至是油畫風景變得沒有真情實感,不能感到欣賞油畫的人。
筆者以為,要真實的將油畫風景藝術改革放到社會環境當中,破除阻礙油畫藝術發展的柵欄,將中國油畫風景的文化氛圍拉回正規,賦予油畫民族性、世界性的文化內涵,找回“清凈”、“淡雅”、“心性”的蘊味,傳承中國傳統油畫美學的同時整合西方的先進技法,為我國的油畫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楊捷.中國當代油畫風景寫生的研究與分析[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1.
[2]林旭.當代中國油畫風景的思考與探索[D].青島:青島科技大學,2012.
[3]伍幫軍.論中國油畫風景創作中的地域特征[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