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瀚中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文化館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還有待豐富和完善。文化館是以群眾文化輔導為主要職能的公益文化事業單位,加強其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對提高群眾的文化素養,展示群眾的精神風貌,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此,筆者結合自身參與基層群眾文化輔導的一些實踐和體會,談談文化館加強基層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文化館;文化輔導;建設
中圖分類號:G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7-0190-01
新時期下,群文輔導工作的開展應該始終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伴隨著政府逐漸由管理的角色向服務性角色轉變,廉政建設的深入開展等,群文輔導工作應該發揮自己的導向作用,提倡優秀文化、弘揚經典傳統文化、摒棄落后、不健康的文化,充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和諧健康文化”的理念傳遞給大眾,促進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發展。
一、文化館輔導重在人才隊伍建設
群文輔導工作開展的好壞關健在人才,人才是第一要素,人才隊伍建設顯得尤為重要。加強人才的培養和各業務門類在職人員的培訓己成為文化館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所以,筆者建議采取如下措施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一是在群眾文化高層次人才培養上,應該拓寬思路,創新方式,組織舉辦短期或中長期的培訓或輪訓,面向文化單位、文化館、群藝館、圖書館乃至文化站干部的輪訓,開設文藝表演、舞蹈、攝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專業培訓和優秀人才文化管理研討班。二是群眾文化活動是群眾參與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群眾接受輔導、投身創作、參加表演受到了藝術的熏陶,得到了藝術享受和樂趣,在不知不覺中群眾素質得到了提高。群眾性文化活動表面上展示的是藝術作品,藝術人才,而其本質展示的是群文業務輔導人員在幕后的辛勤勞動,提高文化館業務干部的綜合素質,是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關鍵。各類群文競賽性活動,其競賽的實質是群文專業人員的智慧、組織能力和輔導才能。因此,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比其結果更具意義,必須引起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和關注。抓好群文輔導人員的培訓工作,提升他們的管理輔導水平,以達到提升群眾文化輔導的整體素質為目的。
二、文化館應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要不斷探索群眾文化活動的規律,以提供文化服務為天職,除辦好經常性的民間組織培訓、日常輔導外,還要結文合節假日群眾文化活動最活躍之機,大力發展通俗文化,使通俗易懂的文藝作品,貼近生活反映普通人的思維和情感,直視平凡人的生活。因此,古往今來,群眾都喜歡通俗的、現代的、潮流的文化藝術作品。而在現階段發展群眾文化活動的過程中,通俗文化卻受到了抑制,不被重視,在今后的群文工作中,一定要改變習慣,有計劃地辦好輔導傳授工作,向群眾推薦一些群眾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優秀文藝節目和精神食糧。促進群眾文化事業大發展、大繁榮、提高廣大市民的文化素質和表演水平,讓群眾真正享受到人類共同的文化成果,提高群眾的審美情趣,促進企業文化、農村文化、校園文化、社區文化、廣場文化的建設。
同時還要擴大群眾文化發展空間,利用這些空間,使群眾文化活動成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有效載體,發揮積極作用。根據文化館的工作性質、輔導干部的設置,利用現有的資源做好如下工作:一是開展少兒舞蹈培訓、書法繪畫培訓、民間工藝制作培訓,攝影培訓、常年開展培訓輔導;二是結合實際走出去或派專業人員到機關單位、企業、社區、學校進行藝術輔導,指導排練文藝演出活動;三是發揮陣地作用,抓好各種協會的輔導培訓工作,向社會推薦一批文化藝術名人,發揮名人效應作用開展工作;四是大力開展廣場、公園、景區等群眾休閑場所文藝輔導,重點抓好校園、廣場、社區的輔導培訓工作。
三、文化館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深入實踐
強化群眾輔導干部的責任意識,推進文化輔導工作順利進行責任意識是每個處在工作崗位的人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針對文化館的群眾文化輔導工作中出現的相關輔導人員責任心不夠強的問題,需要進行改進。輔導人員應以工作為主,以群眾為主,樹立責任意識,協調好個人創作與群眾輔導之間的關系。積極地與群眾交流,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將群眾的事當作自己的事。對于群眾文化輔導工作應有責任心、耐心,提高群眾文化輔導工作的質量。積極探索更好的群眾文化輔導方式,例如在社區中展開群眾文化輔導交流會,開展適當的文化活動,建立廣場文化。在各個藝術課程上不僅重視理論知識的講授,還要注重技藝的傳授。
提高群眾文化輔導工作意識,促進文化館的服務性工作的發展,文化館是為了促進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豐富以及促進具有特色的區域文化形成的主要機構,文化館與群眾之間的關系應該是服務性的關系,文化館需要發揮文化工作的優勢,為群眾提供良好的文化輔導課程,提高課程質量,依據實際情況以及群眾的興趣,增加課程種類,促進文化館在群眾心目中的良好的形象的形成。例如,可以開展老年人喜歡的書法課程、舞蹈輔導、歌唱輔導或是樂器輔導。同時可以從高校中選取各個專業的志愿者或是長期的工作儲備人員,提高文化館的隊伍水平,充分促進文化館職能的發揮。
參考文獻:
[1]蔣琴.淺談各地文化館對基層群眾文化的輔導培訓[J].大眾文藝,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