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吉井忍說:“人情像光,在食物的底片上彰顯為一幀幀味覺的畫面。美食如酒,在故事的發酵下醞釀成一道道記憶的況味。”LEIF ERIC BENSON(利夫?埃里克?本森)則把食物當成一把鑰匙,用它打開世界的友善之門。跨過這扇友善之門時,LEIF隨身攜帶著美國的特產土豆、牛肉、魚等等。出生于烹飪世家的LEIF,給自己的人生定位不僅僅是名揚四海的大廚,他更希望挑起一份社會責任,推廣美食理念,協助廚師們做技藝交流。時下流行的一句話:“世間所有的美食相遇,都是心靈的久別重逢”,食物是最能感覺對方的善意。而當我們用舌尖來體驗世界各地的文化之時,善意化作涓涓細流,滋潤著心田。
對話 LEIF ERIC BENSON(Q&A)
Q:請談談您的從廚經歷。
A:我生于瑞典,來自烹飪世家。我的父親就是廚師,在遠洋船上工作。因為特殊的工作性質,他有一段奇妙之旅,跟著船只航行到世界各地的港口。父親眼里的世界萬種風情,父親手下的食物味道獨特,父親是我心中的英雄,因為他我走上了廚師這條路。我在歐洲接受了10年的廚藝培訓之后,遠赴美國的加利福尼亞開設了3家我自己的餐館。后來我搬到了俄勒岡州,在著名卡斯卡迪度假村工作,一做就是31年。
Q:您的榮譽稱號有一項是“國際烹飪大使”,是用烹飪傳播國際友好理念、本土文化,還是有更深刻的含義在其中?
A:食物是世界通用的語言。食物的特殊意義在于“喂飽全世界,慰藉人們的心靈”。我曾經交流訪問了40多個國家,了解他們的農產品,體驗當地的特色美食。作為烹飪大使,我希望能夠打開餐飲交流的大門,為廚師創造分享經驗的機會,讓餐飲文化代代傳承。
Q:您曾擔任俄勒岡州烹飪廚師協會主席。中國有八大菜系,美國是否也有這樣的菜系之分?您是否也是一個菜系的代表人物?如果是,可否詳細講講的您所代表的菜系的特點?
A:美式佳肴可以被劃分為四個主要的區域。一個國家民族飲食文化的形成與發展有兩大主要因素,一個是鄉土性的地緣因素,另一個是多元性的人為因素。對美國而言,多元性的人為因素比鄉土性的地緣因素更具有關鍵性的影響。美國西部有豐富的太平洋海鮮及各種河鮮,品種繁多的蔬菜和水果,有著名的加州菜及具有亞洲菜特色的融合菜;南部有墨西哥特色的德州菜,具有法國、西班牙、非洲特色的路易斯安那菜,具有古巴、巴西熱帶島嶼特色的佛州菜;中西部有德國、荷蘭,及北歐特色的芝加哥菜、賓州菜;東部有英國、法國、愛爾蘭特色的新英格蘭菜系及紐約菜,還有大洋洲東部島嶼、葡萄牙及日本特色的夏威夷菜等。
由于我來自太平洋西北地區,那里海洋、河流、山脈和來自東部和南部山谷的干燥氣候影響著我們。所以,我們這里海鮮十分豐富,很多菜品都能感覺到“大海的味道”。這次“第二屆廚師藝術節”,我就帶來太平洋西北地區的菜品,包括是高品質牛肉、馬鈴薯,以及新鮮的太平洋野生三文魚。在我的整個職業生涯中和牛肉牧場主、馬鈴薯種植者和魚類養殖業共同合作,所以這些菜肴展現我們地區的特色是很合適的。
Q:作為一個“國際烹飪大使”應該來過中國很多次吧?
A:我到過中國大約八次,我去過哈爾濱、北京、上海、香港、廣州、臺灣等省市,這些地方都給我很好的印象。中國是一個偉大的國家,有著驚人的餐飲文化。那些帶著藝術美感和文化背景的菜品,讓人終身難忘。
Q:“第二屆廚師藝術節”上將會展示的菜品是什么?
A:我帶來的特色菜是美式comfort food(肉和土豆)。comfort food顧名思議,其原材料的選取美國的兩大家常食材——牛肉和土豆。美國人喜歡吃各種形式的美式牛肉,特別是牛排。土豆對于美國人來說,有的時候甚至當主食來食用。美國有紅土豆、白土豆等各色土豆,土豆是美國母親們熱愛的食材。因此,美國俚語里,“Comfort food”常常被引申為慰藉心靈的美食。在“第二屆廚師藝術節”上,我也準備了一款“comfort food”。這款“comfort food”先用鹽和胡椒給美式牛肉調味,直到牛肉的內部溫度慢慢達到華氏120度,然后冷卻至室溫,再用馬鈴薯包裹里脊肉,然后將馬鈴薯包裹的里脊肉油炸,直到馬鈴薯串變為金棕色而且酥脆。頂部加上額外的白醋粉蘸過的油炸土豆串,再用醬汁配上農場蔬菜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