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
2016年,新聞出版業積極貫徹落實中央要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不斷推進新聞出版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推動新聞出版業轉型升級和融合發展,挺拔主業,突出主題出版,持續提高優質出版產品供給,實現了行業的良好發展。
2016年,全國出版、印刷和發行服務實現營業收入23595.8億元,較2015年增長9.0%;利潤總額1792.0億元,增長7.8%;不包括數字出版的資產總額為22070.3億元,增長6.2%;所有者權益(凈資產)為11245.5億元,增長6.1%。

圖1 新聞出版產業增長情況
在年度單品種印數排名前10的書籍中,主題出版品種繼續占據半壁江山,《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2016年版)》當年總印數超過5200萬冊,《習近平關于嚴明黨的紀律和規矩論述摘編》總印數超過600萬冊,《全面小康熱點面對面》總印數超過200萬冊。《時事報告》平均期印數超過400萬冊。《人民日報》《參考消息》和《環球時報》等報紙平均期印數均超過100萬份,《人民日報》平均期印數穩居綜合類報紙第一。
2016年,出版重印圖書23.8萬種,增加2.2萬種,增長10.3%;重印圖書51.2億冊(張),增加5.0億冊(張),增長10.9%;重印圖書品種與總印數增速均大幅超過新版圖書,反映出常銷書所占比重進一步提高。書籍單品種平均印數繼續增加。少兒圖書出版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品種4.4萬種,增長19.1%,總印數7.8億冊(張),增長40.0%。《平凡的世界》《曹文軒純美小說·草房子》等8種本土原創文學、少兒類圖書當年累計印數均超過100萬冊。

表1 圖書出版品種變動比較單位:萬種,億冊,%
數字出版實現營業收入5720.9億元,較2015年增加1317.0億元,增長29.9%,占全行業營業收入的24.2%,提高3.9個百分點;對全行業營業收入增長貢獻率達67.9%,提高7.7個百分點,增長速度與增長貢獻在新聞出版各產業類別中繼續位居第一,已成為拉動產業增長“三駕馬車”之首。網絡動漫營業收入增長250.7%,在線教育營業收入增長39.4%,勢頭迅猛,增長速度在數字出版所屬各類別中名列前茅。

圖2 數字出版營業收入增長情況
與2015年相比,期刊出版總印數降低6.3%,總印張降低9.4%;報紙出版總印數降低9.3%,總印張降低18.5%;平均期印數超過百萬冊(份)的期刊和報紙分別減少3種和1種,平均期印數前10位的報刊總印數繼續整體下降。但市場定位和讀者對象更為明確的專業類、讀者對象類報紙,總印數降幅分別為3.6%和1.0%,低于整體降幅5.7個百分點和8.3個百分點,反映出報紙出版供給側的專業化、細分化改革成效初顯。報紙出版主要經濟指標下滑速度趨緩。報紙出版營業收入降低7.6%,較2015年收窄2.7個百分點;利潤總額降低15.7%,收窄37.5個百分點。43家報業集團主營業務收入降低2.5%,收窄4.4個百分點;受益于投資收益與補貼收入等大幅增加,利潤總額止跌回升,增長59.4%,提高104.5個百分點;營業利潤出現虧損的報業集團29家,減少2家。
2016年,全國共輸出版權11133種,較2015年增長6.3%,提高4.6個百分點;其中,輸出出版物版權9811種,增長10.7%,提高9.2個百分點,且較引進出版物版權增長速度高出3.2個百分點;電子出版物版權貿易實現大幅順差,凈輸出1047種,增長192.5%,輸出品種數量為引進品種數量的5.8倍。全國累計出口圖書、報紙、期刊、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和數字出版物11010.8萬美元,增長5.0%,其中數字出版物出口3055.3萬美元,增長29.1%,占全部出口金額的27.7%,提高5.1個百分點。
全國120家圖書出版、報刊出版、發行和印刷集團共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476.1億元,較2015年增加474.3億元,增長15.8%;擁有資產總額6541.5億元,增加523.4億元,增長8.7%;實現利潤總額296.6億元,增加49.4億元,增長 20.0%。108家圖書出版集團、報刊出版集團和發行集團主營業務收入占全國書報刊出版和出版物發行主營業務收入的74.5%,提高6.9個百分點;擁有資產總額占全國出版發行全行業資產總額的84.0%,提高2.7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占全國出版發行全行業利潤總額的62.6%,提高7.9個百分點。共有16家集團資產總額超過百億元,其中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安徽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西省出版集團公司、湖南出版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出版聯合集團有限公司和安徽新華發行(集團)控股有限公司等6家集團資產總額、主營業務收入和所有者權益均超過百億元,“三百億”集團陣營增加2家;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和河北出版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等2家集團資產總額、主營業務收入均超過百億元。
2016年,33家在中國內地上市的出版傳媒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1368.9億元,增加235.1億元,增長20.7%;實現利潤總額170.6億元,增加36.7億元,增長27.4%;擁有資產總額2489.4億元,增加520.8億元,增長26.5%。江蘇鳳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中文天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和所有者權益均超過百億元,共同組成“三百億”公司陣營;中原大地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和北京掌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資產總額首次超過百億元,“百億”公司達到11家,占出版傳媒上市公司總數的1/3。出版公司主業挺拔,出版、發行、印刷繼續保持核心主業地位。全部10家出版公司的出版、發行、印刷業務收入在營業收入中所占比重平均為61.0%,其中,7家公司占比超過2/3。數字出版、在線教育、新媒體、游戲娛樂、影視文化、大數據等新業態、新領域布局進一步廣泛,媒體融合和跨界融合趨勢明顯,發展勢頭良好。
2016年,民營企業共有12.7萬家,增長2.8%;占新聞出版企業法人單位數量的85.0%,提高1.0個百分點。在印刷復制企業中,民營企業營業收入占全部營業收入的89.5%,較2015年提高0.9個百分點;資產總額占89.3%,提高0.9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占90.3%,提高0.7個百分點。在出版物發行企業中,民營企業營業收入占68.3%,提高0.7個百分點;資產總額占66.7%,提高1.0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占68.0%,提高0.6個百分點。
2016年,30家國家新聞出版產業基地(園區)共實現營業收入2306.2億元,擁有資產總額2934.5億元;其中14家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園區)營業收入較2015年增長17.4%,資產總額增長36.6%。7家基地(園區)營業收入和資產總額均超過百億元,其中6家為數字出版產業基地(園區),新增廣東國家網絡游戲動漫產業發展基地和西安國家數字出版基地2家。上海張江國家數字出版基地營業收入突破400億元。
2016年我國各媒介綜合閱讀率為79.9%,較2015年略有提高。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68.2%,提高4.2個百分點;成年國民手機閱讀率為66.1%,提高6.1個百分點。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8.8%,提高0.4個百分點;未成年人圖書閱讀率為85.0%,提高3.9個百分點。國民聽書率達到17.0%,“聽書”正成為國民新興閱讀的重要方式之一。

表2 圖書出版總量規模

表3 報紙出版總量規模

表4 期刊出版總量規模

表5 音像制品出版總量規模

表6 電子出版物出版總量規模

表7 數字出版總量規模

表8 印刷復制總量規模

表9 出版物發行總量規模

表10 全國出版物對外貿易情況

表11 對外版權貿易總量規模

表12 出版物對外版權貿易構成
2016年全國共出版圖書、期刊、報紙、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512.5億冊(份、盒、張),較2015年降低6.9%。其中,出版圖書90.4億冊(張),增長4.3%,占全部數量的17.6%;期刊27.0億冊,降低6.3%,占5.3%;報紙390.1億份,降低9.3%,占76.1%;音像制品2.2億盒(張),降低24.8%,占0.4%;電子出版物2.9億張,增長35.6%,占0.6%。
圖書主要包括書籍、課本和圖片3類。2016年,全國出版書籍41.0萬種,較2015年增長6.7%,占圖書品種數的82.1%;課本8.9萬種,降低1.9%,占17.8%;圖片445種,降低15.9%,占0.1%。全國出版書籍57.4億冊,增長7.9%,占圖書總印數的63.6%;課本32.8億冊,降低1.3%,占36.3%;圖片0.04億冊,增長22.6%。2016年全國書籍單品種平均印數13988冊,較2015年增加149冊;課本單品種平均印數36819冊,增加229冊。
2016年,全國出版哲學、社會科學類期刊12.7億冊,較2015年降低3.4%,占期刊總印數的47.1%,提高1.4個百分點;文化、教育類期刊6.2億冊,降低4.7%,占22.9%,提高0.4個百分點;文學、藝術類期刊2.6億冊,降低20.3%,占9.6%,減少1.7個百分點;自然科學、技術類期刊3.7億冊,降低6.7%,占13.7%;綜合類期刊1.8億冊,降低7.4%,占6.8%。哲學、社會科學類期刊占期刊總印數比重繼續提高,文化、教育類期刊所占比重有所回升,文學、藝術類期刊占比繼續減少。
2016年,共出版全國性報紙78.8億份,較2015年降低0.9%,占報紙總印數的20.2%,提高1.7個百分點;省級報紙185.6億份,降低11.6%,占47.6%,減少1.2個百分點;地市級報紙124.9億份,降低10.8%,占32.0%;縣級報紙0.8億份,降低3.2%,占0.2%。全國性報紙所占比重繼續提高,省級報紙仍占據半壁江山,但比重繼續減少;省級和地市級報紙印數下滑加劇,占報紙總印數比重出現下降。
印刷復制、數字出版和出版物發行三者營業收入合計21859.1億元,較2015年增長9.9%,占全行業營業收入的92.7%,提高0.9個百分點。印刷復制占全行業營業收入53.9%,降低2.7個百分點;數字出版占24.2%,提高3.9個百分點;出版物發行占全行業營業收入的14.5%,降低0.4個百分點。
廣東、山東、浙江、江蘇、北京、上海、河北、安徽、福建和四川依次位居全國前10位。其中,前7位均屬于東部地區。與2015年相比,四川躋身前10,江西退出前10;前10位中山東排名上升,北京排名下降。

表13 圖書出版集團經濟規模情況

表14 總體經濟規模綜合評價前10位的圖書出版集團

表15 報刊出版集團經濟規模情況

表16 總體經濟規模綜合評價前10位的報刊出版集團

表17 發行集團經濟規模情況

表18 總體經濟規模綜合評價前10位的發行集團

表19 印刷集團經濟規模情況

表20 總體經濟規模綜合評價前10位的印刷集團
出版傳媒公司經營規模不斷擴大,產出和利潤持續增長,總體保持穩健發展態勢。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和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新華文軒成為首家“A+H”兩地上市的出版傳媒公司。

表21 在境內外上市的出版傳媒公司股市流通市值
以2016年12月31日收盤價計算,37家在境內外上市的出版傳媒上市公司股市流通市值共計4075.6億元人民幣,較2015年同期減少910.9億元,下降18.3%。其中,在中國內地上市的33家公司股市流通市值共計4029.6億元人民幣,減少830.7億元,降低17.1%。
各類出版傳媒上市公司的股市流通市值規模,降序依次為出版公司、印刷公司、報業公司、發行公司和新媒體公司。流通市值平均規模降序依次為印刷公司、出版公司、新媒體公司、發行公司和報業公司。股市流通市值前10位的出版傳媒公司,降序依次為康得新、皖新傳媒、中南傳媒、鳳凰傳媒、中文傳媒、浙報傳媒、華聞傳媒、掌趣科技、勁嘉股份和東港股份。其中,出版公司3家、報業公司2家、發行公司1家、印刷公司3家、新媒體公司1家;均在中國內地上市。
以2016年12月31日收盤價計算,在中國內地上市的33家出版傳媒公司股市總市值共計5109.2億元,較2015年同期減少986.8億元,降低16.2%。
各類出版傳媒上市公司的股市總市值規模,降序依次為出版公司、印刷公司、發行公司、報業公司和新媒體公司。總市值平均規模降序依次為新媒體公司、發行公司、報業公司、出版公司和印刷公司。股市總市值前10位的出版傳媒公司,降序依次為康得新、皖新傳媒、中南傳媒、中文傳媒、鳳凰傳媒、掌趣科技、昆侖萬維、浙報傳媒、華聞傳媒和新華文軒。其中,出版公司3家、報業公司2家、發行公司2家、印刷公司1家、新媒體公司2家。
截至2016年年底,在中國內地上市的33家出版傳媒公司資產總額共計2489.4億元,較2015年同期增加520.8億元,增長26.5%。
各類出版傳媒上市公司的資產總額,降序依次為出版公司、印刷公司、報業公司、發行公司和新媒體公司。
資產總額前10位的出版傳媒公司,降序依次為康得新、鳳凰傳媒、中文傳媒、中南傳媒、華聞傳媒、新華文軒、皖新傳媒、紫江企業、掌趣科技和大地傳媒。其中,出版公司4家、報業公司1家、發行公司2家、印刷公司2家、新媒體公司1家。
2016年,在中國內地上市的33家出版傳媒公司營業收入共計1368.9億元,較2015年同期增加235.1億元,增長20.7%。
各類出版傳媒上市公司的營業收入,降序依次為出版公司、印刷公司、發行公司、報業公司和新媒體公司。營業收入平均規模降序依次為出版公司、發行公司、印刷公司、報業公司和新媒體公司。
營業收入前10位的出版傳媒公司,降序依次為長江傳媒、中文傳媒、中南傳媒、鳳凰傳媒、康得新、紫江企業、大地傳媒、皖新傳媒、時代出版和新華文軒。其中,出版公司6家、發行公司2家、印刷公司2家。
2016年,在中國內地上市的33家出版傳媒公司利潤總額共計170.6億元,較2015年同期增加36.7億元,增長27.4%。
各類出版傳媒上市公司的利潤總額,降序依次為出版公司、印刷公司、報業公司、發行公司和新媒體公司。利潤總額平均規模降序依次為出版公司、報業公司、發行公司、新媒體公司和印刷公司。
利潤總額前10位的出版傳媒公司,降序依次為康得新、中南傳媒、中文傳媒、華聞傳媒、鳳凰傳媒、皖新傳媒、浙報傳媒、勁嘉股份、大地傳媒和新華文軒。其中,出版公司4家、報業公司2家、發行公司2家、印刷公司2家。

表22 在中國內地上市的出版公司平均凈資產收益率
依據30家國家新聞出版產業基地(園區)報送的數據匯總,上述基地(園區)2016年共實現營業收入2306.2億元,利潤總額309.6 億元,擁有資產總額2934.5億元。其中,營業收入超過百億元的7家,資產總額過百億的11家,利潤總額超過20億的5家。
在30家產業基地(園區)中,營業收入超過400億元的1家,即上海張江國家數字出版基地;營業收入在200億元~300億元之間的2家,即江蘇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和廣東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在100億元~200億元之間的4家,降序依次為安徽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廣東國家網絡游戲動漫產業發展基地、西安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和杭州國家數字出版產業基地;在50億元~100億元之間的7家,降序依次為天津國家數字出版基地、青島國家數字出版產業基地、中國北京出版創意產業園區、中南國家數字出版基地、重慶兩江新區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廣東國家音樂創意產業基地和江西國家數字出版基地。上述14家基地(園區)營業收入合計占30家基地(園區)的84.8%。

表23 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園區)的營業收入
營業收入不足50億元的16家,降序依次為天津國家級新聞出版裝備產業園、西安國家印刷包裝產業基地、河北·廊坊國家印裝產業園區、贛州吉安國家印刷包裝產業基地、海峽國家數字出版產業基地、遼寧國家印刷產業基地、上海金山國家綠色創意印刷示范園區、成都國家音樂產業基地、華中國家數字出版基地、重慶市出版傳媒創意區(中心)、北京國家音樂產業基地、華中國家綠色印刷包裝物流產業園、遼寧國家動漫產業發展基地、黑龍江省平房國家動漫出版產業基地、上海國家音樂產業基地和北京國家數字出版基地。
上海張江國家數字出版基地、江蘇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廣東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安徽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廣東國家網絡游戲動漫產業發展基地、西安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和杭州國家數字出版產業基地等7家基地(園區)資產總額和營業收入均超過100億元,組成“雙百億”基地(園區)陣營。
2016年,14家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園區)共實現營業收入1705.9 億元,較2015年增長17.4%;擁有資產總額1759.4億元,增長36.6%;實現利潤總額271.1億元,增長3.8%。
營業收入。在14家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園區)中,營業收入超過400億元的1家,即上海張江國家數字出版基地;營業收入在200億元~300億元之間的2家,即江蘇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和廣東國家數字出版基地,新增1家;在100億元~200億元之間的3家,即安徽國家數字出版基地、西安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和杭州國家數字出版產業基地,新增1家;在50億元~100億元之間的5家,即天津國家數字出版基地、青島國家數字出版產業基地、中南國家數字出版基地、重慶兩江新區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和江西國家數字出版基地;低于50億元的3家,減少2家。
資產總額。在14家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園區)中,資產總額超過300億元的1家,即安徽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在200億元~300億元之間的2家,即上海張江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和江蘇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在100億元~200億元之間的5家,降序依次為青島國家數字出版產業基地、廣東國家數字出版基地、西安國家數字出版基地、中南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和杭州國家數字出版產業基地;在50億元~100億元之間的2家,即重慶兩江新區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和天津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其余4家均少于50億元。
利潤總額。在14家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園區)中,利潤總額超過50億元的1家,即上海張江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在30億元~50億元之間的2家,即江西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和重慶兩江新區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在20億元~30億元之間的2家,即廣東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和安徽國家數字出版基地,減少1家;在10億元~20億元之間的2家,即江蘇國家數字出版基地和西安國家數字出版基地,新增1家;其余7家均少于10億元,其中1家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