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 歡
在中華文明的發展歷程中,文字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魯迅先生在評價漢字的時候,認為字體的形態美可以感染人的眼睛。他所設計的書籍封面文字打破傳統名人題字、鉛字排版形式,借鑒西方流行設計風格和表現手法提高書籍的文字識別與審美性,開創了現代書籍設計的先河。
以文字為基礎的書籍出版,對于文字識別及其審美性極為看重,主要是在書籍裝幀設計中體現字體的形態美,即文字的可識別性要保持良好,還有文字的藝術審美性要達到一個較高的層次,只有充分展現出這兩個方面,文字才能在書籍與受眾之間發揮出更好的信息傳達作用,成為一座視覺的橋梁。
文字識別是書籍裝幀設計中的關鍵因素,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到文字的識別性,這與文字設計是否簡潔明了有關。當前的書籍裝幀設計應用較多的是圖形文字,既可以充分展現出漢字的形體美,深刻反映出書籍的內涵,又可以通過簡練的設計便于受眾辨識。
在書籍諸多的構成元素中,文字元素是最重要的,能夠有效表達出書籍內容,所以稱之為書籍與受眾溝通的主要途徑。文字具備較強的形態美,體現出信息傳播效應,可以突破文字語言受空間與時間的限制,從一定意義上看,對受眾交際能力的提高大有幫助。[1]在文字描述下,受眾更加容易認知和理解書籍內容,并體會到某一時代的特色,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蘊含的情感。文字的作用包括知識文化傳播、思想情操表達、創作經驗交流等。[2]文字之于書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書籍裝幀設計的文字要讓受眾能夠準確識別,有著較強的清晰性,這是書籍是否能夠取得營銷成功的關鍵所在。
在書籍的裝幀設計中,其環節包括封面描繪、字體設計、開本策劃、色彩規劃、插圖選擇等。[3]其中封面是一本書對外宣傳的窗口,對于書籍的封面設計,最重要的就是書名的精心策劃。一般來說,書名的文字一定要突出而醒目,且筆劃清晰,充分體現出書籍的屬性,通過文字增強視覺感染力,在第一時間吸引受眾的眼球,讓受眾一眼看到書名,就能夠產生對正文內容的聯想,從而引起內心的共鳴。文字貫穿于書籍裝幀的許多環節,除了正文,封面上題目和簡介、插圖標注等,都會用到文字,且用途也不一,所以需要根據書籍內涵讓文字造型充滿變化,在生動活潑中對相關內容信息進行準確的傳達,構建出整體性的文化形象,視覺傳達效果得到進一步加強。正文內容是文字的最大表現領域,字體與形態要按照受眾類型的不同創新表現手段,從而有更強的市場針對性,以實現裝幀設計的預期效果,全面展現書籍裝幀設計的特點與魅力。
書籍的文字設計類別主要有圖形文字和記錄文字兩種。其中記錄文字形態大多為標準字,追求的是識別度;圖形文字變化因素較多,形態極為豐富。但是在同一本書的設計中,要求有統一的風格形態,以體現出整體美感,這就需要準確應用圖形文字,更加形象地表達出相關的文字信息,提高受眾的視覺感以及書籍的趣味性。圖形文字藝術既可以單獨使用,成為書籍裝幀設計中的一項重要元素,也可以結合文字形態一起使用,幫助受眾深入理解書籍的文化與思想。[4]圖形文字有效提高了文字視覺的觀賞性,能夠對作者的意圖表達得更加準確。根據漢字的發展歷程,原始的象形字就是圖形化的,一直到現在,漢字的結構依然符合圖形的審美觀。可以說,書籍裝幀設計中的文字圖形化,是基于圖形涵義和文字的情感而展開的,其設計靈感不論是來自于文字的本身結構特征,還是來自于文字內容的涵義,或是來自于多元化的風格、字體的變化等,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讓受眾從字義或字形中產生無限的遐想。總之,文字識別的作用就是通過準確的、突出的、易于辨別的圖形文字或記錄文字,展現出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進一步豐富藝術設計的內涵。
有個性的圖書設計具有獨特的內涵與表現力,這一個性化設計意味著原創力和高品質,是現代圖書的設計趨勢,新的時代審美需求。[5]一款精彩圖書的面世,離不開書籍裝幀設計專家的支持,此類專家大多對文字的結構與含義有著深入的研究,充分掌握文字的應用方法,其創意通常具備一定的個性特征,還具備濃厚的文化藝術氣息,從整體上看,優秀圖書的商業功能與書籍的設計是緊密相連的。例如,王序先生設計的《意匠文字》封面,如圖1所示,在簡單干凈的線狀封皮上,圖形文字“龍”“鳳”與藝術化的圖像緊密連接在一起,書法文字的線條稱得上龍飛鳳舞,既奔放又婉約,在夸張的字形中有著些許內斂,動與靜相得益彰,充滿著平衡與和諧,傳遞出中國文化的濃郁氣息。可以說,王序先生設計的圖形文字,其整體訴求性極好,留給受眾的視覺印象非常清晰,讓受眾可以一目了然地感受到書籍的內容及屬性特征,書名是端莊大氣的宋體字,識別度極高,對于文字語義的傳達較為準確。從該例可以看出,書籍裝幀有時候需要簡單明了的文字,以提高文字識別度與內容的可讀性。

圖1 《意匠文字》的封面
在書籍裝幀中對文字進行到位的設計,可以有效提高書籍的銷售量。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圖書市場的競爭日益增大,書籍裝幀成為決定出版商命運的因素之一,通過文字的巧妙設計,并做好文字的編排處理工作,使書籍的內容與屬性達到統一,才能更好地體現中心思想,激發出受眾的購買欲,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腳跟。
文字的審美性決定了書籍外觀的美觀程度,對書籍的市場價值產生直接的影響。文字在書籍裝幀設計中的審美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文字表現、文字審美特征、文字的藝術魅力。為了更好地迎合受眾的審美觀與價值取向,應在書籍裝幀設計時掌握好這三個審美要素,以提升書籍的價值和銷量。
圖書出版需要展現出外在美,通過文字設計不斷提高對受眾的吸引力。書籍裝幀設計一般會采用組合的形式,將色彩、圖形、文字等元素巧妙整合在一起,使這些視覺表達元素有更緊密的聯系,從而賦予書籍更強的藝術美感,其中文字的表現要簡潔明快而又重點突出,從整體上看,該信息載體又是協調而統一的。[6]根據文字的結構、筆劃和形狀等方面的特征,其表現形式具備一定的規律性和可塑性,書籍裝幀設計專家只有在策劃文字結構的時候,靈活運用文字筆劃及形狀特點,并與書籍的內容相結合,才能準確表達出相關信息。文字展現主要包括文字形態、文字的語言學意義和藝術化的文字三個方面。對于書籍裝幀設計專家來說,第三種文字表現形式是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直接關系到文字審美性的提高。這就需要加強文字的美化工作,使字體內涵得到充分體現,并強化字體聯系,通過多方面的思考和研究,設計專家能夠在書籍的裝幀設計過程中,對文字的形態和體征進行準確的運用。為了實現設計目的,在書籍編排的過程中要善于運用文字,在合理的藝術處理下考慮文字整體性的布局,突出書籍思想和文化精神,在這種情況下,文字編排才能占據一定的主導地位,將其與其他的視覺元素相隔開來。在此情況下,文字的表現形式更加的主次分明,形成一幅既有變化又能夠達到和諧統一的藝術性畫面。一般來說,作為書名的文字是封面的核心組成部分,必須要結合大多數受眾的閱讀習慣,將其安排在最佳視域區,所有的設計都應該圍繞書名展開,使整個文字構成能夠受到受眾的喜愛,形成一條符合受眾自然視線的閱讀軌道,對于書籍的瀏覽可以在合理而順暢的流程中進行,從而使受眾的閱讀過程始終處于賞心悅目的狀態。
受眾對于一本書的閱讀,通常是一個視覺不斷傳達的過程,其中文字是最重要的視覺元素,在書籍的整體設計中不可或缺。無論是書籍外在還是內在的文字,都應給予受眾視覺上的美感,使受眾感受到書籍所傳達出來的文化氣息及文字之美。書籍裝幀設計需要有良好的字形設計,利用文字組合與到位的排版技巧,不斷提高書籍的美感和可讀性,這樣才能對受眾產生最大的吸引力,激發受眾的共鳴,使文字審美性得到充分的體現。
書籍裝幀設計中的文字審美性關系到其藝術特征,例如對比、韻律、平衡等。因而書籍裝幀需要體現出一定的藝術理念,賦予書籍較強的個性特征,使文字的審美性既獨特又富有創意。此外,文字設計還要突出主題,做到疏密有致,這就需要設計專家具備更加深厚的文化底蘊,能夠熟練操作各種藝術表現手法,從最大程度上發揮出文字的審美性。一般來說,具有更好審美性的裝幀排版,一般都是采用圖形文字進行設計,包括圖形化描繪文字,精彩插圖、書籍的整體外觀等,所以寓意性較強,通常使用間接的手段,使書籍內容得到更好的展現。根據書籍的不同,審美性文字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有些文字是對書籍的藝術氛圍進行渲染,有些文字則是向受眾傳達某一種審美意境,還有一些文字僅僅為了提高書籍的商品檔次。例如,寧成春先生設計的三聯版《金庸全集》封面,如圖2所示,兩邊是蒼勁有力的金庸體書法文字:“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包含了金庸的14部主要小說,每一個書法字體都有顏色區別,并配以背景圖案,顯得層次分明,充分展現出書籍的內容和精神。金庸體書法文字別具一格,既秀麗高雅,文字的筆劃粗細差別也較小,用其作為《金庸全集》封面的主要文字,極大地增強了文字審美性,加上封面正中的作者親筆簽名,整體感豁然而出,有一種讓受眾眼前一亮的感覺。寧成春先生富有特色及創意的封面設計,給受眾留下了深刻的藝術感受,對于書籍的銷售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

圖2 三聯版《金庸全集》封面
在出版市場的快速發展下,書籍裝幀設計需要擺脫傳統模式,不斷加強文字識別,使形與意達到完美的統一,以提高受眾的視覺感。文字審美性最大化的體現要求書籍裝幀策劃發揮文字審美性的獨特作用,持續完善書籍排版工作,展現出文字的形態美感。
我國的文化傳承需要借助書籍的力量,這就需要不斷強化書籍裝幀設計,賦予文字更多的藝術魅力,以體現出書籍的文化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受眾的審美觀也在發生改變,價值取向與傳統方式有所不同,直接影響到書籍的營銷出版。所以書籍出版社要更好地掌握受眾需求,利用完善的裝幀設計突出書籍的個性與蘊含的情感,讓書籍更加生動且充滿人情味。巧妙的文字編排有助于提高書籍的文化性及審美性,激發受眾的閱讀興趣。形態豐富的漢字不僅具備其他文字難以媲美的視覺感,還有著極好的信息傳達功能,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文化,在其源遠流長的演變過程中,民族特色及各階段的社會形態不斷地在文字中積淀,是世界公認的形意雙全的文字典范。書籍裝幀設計應展現出漢字的藝術魅力,同時也要借鑒和吸收國外的優秀文化,提高書籍的欣賞層次,通過優秀圖書的出版,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藝術精神。
書籍是人類的精神食糧,是人一輩子的良師益友,中華文化的傳承需要更多的優秀書籍,同樣,出版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跟優秀書籍的設計和出版是分不開的。因此,無論是大背景還是小環境,都需要更好的書籍裝幀設計專家及相關技術的發展,在此過程中,文字識別及其審美性的體現至關重要。對于書籍設計專家來說,提高書籍裝幀設計中的文字表現力度,不斷擴展各種文字的應用范圍,已經成為他們永恒的追求。圖書出版要注重文字元素,通過合理的裝幀設計,發揮出文字的最大作用,并要符合文化市場的發展規律,全面掌握受眾的價值取向和閱讀心理,崇尚書籍設計風格的多元化,以提高文字的感染力及可塑性,既做到在不墨守成規的基礎上弘揚中華民族文化,又能夠繞開一味模仿的拙劣,不斷吸收國外優秀文化的精華,結合漢字的優勢,促進書籍裝幀設計的創新發展。
注釋:
[1]唐瑋,王文灝.書籍裝幀創意設計中文學體裁式視覺表現方式探究[J].出版發行研究,2014(1)
[2]宋煥起.為裝幀設計注入靈魂——重溫包豪斯精神[J].編輯學刊,2013(5)
[3]潘擎.中國當代書籍裝幀設計現狀及其動向分析[J].社會科學論壇,2013(9)
[4]朱建霞.魯迅書籍裝幀藝術理念對現代書籍裝幀設計的影響[J].大舞臺,2013(8)
[5]包艷.享于古而無滯順于時而有持——“世界最美的書”中國兩項金獎作品分析[J].中國出版,2017(1)
[6]徐習文.論我國當代書籍裝幀設計中的圖畫語言[J].編輯之友,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