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蕊
摘要:社會對專業英語人才需求量不斷增加,對英語專業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本文結合社會崗位的實際需求,提出“四階段,五層次”的人才培養模式,旨在更好地強化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能力,使學生更好地滿足崗位需求。
關鍵詞:崗位需求 高校英語 培養模式
在經濟全球化影響下,中國逐漸進入世界經濟中心,并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這種背景下,社會對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量持續增加,英語專業化建設成為高校學科發展的重點。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學科,還涉及文化、商務等領域,這就對英語專業人才提出了較高要求。為了滿足社會崗位對英語人才的需求,教師必須將英語教學與崗位背景相貼合,培養出更多高素質、高專業的多元化優秀人才。為此,基于崗位的實際要求,筆者認為對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調整是高校英語人才培養的當務之急。
一、高校英語專業崗位需求分析
2016年1月至3月,課題組成員通過問卷調查、訪談以及研討等多種方式,深入調研了當前行業協會對英語專業人才的需求,了解了當前英語專業人才的崗位職業。課題組成員統計了高校英語專業畢業生面臨的主要崗位情況,調查的對象主要是民營企業、國有企事業單位、個體以及私營企業、股份制公司以及商貿公司等。根據結果看來,外貿專業人才占43.3%,翻譯人才占24.6%,涉外秘書占19.6%,其他崗位占12.5%。之后,課題組成員又通過對這些占比較高的崗位專業要求進行分析,發現它們對于英語專業人才最主要的要求是:①具備非常嫻熟的英語語言技能,具備國際商務技能;②具備非常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英語知識;③具備較好的職業素質、文化素質和涉外素質,包括人文科學素養、敬業精神和商務禮儀等。
二、基于崗位需求的高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通過分析上述崗位需求,筆者發現它們更多的是傾向于商務型和翻譯型的英語人才,所以在培養英語專業人才時,教師可采取“四階段、五層次”的人才培養模式,結合高校英語教學和各方面專業知識、技能要求,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相關職業技能,有效地提升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結合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訓,積極開展項目實訓體系,從而培養出多元化的英語專業人才。
1.“四階段”培養過程
目前,高校英語專業教學以專業知識為主,更加側重于語言知識的教學。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討論后,課題組提出了將英語語言與專業知識相結合的模式,即在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理論學習、認知實習(第一學年)
第一階段的教學重點是幫助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其中包括英語口語、聽力、寫作等主干課程。
在第一階段向第二階段過渡期間,教師可以為學生安排認知實習,包括拓展閱讀、專業講座、崗位參觀等相關項目。通過拓展閱讀與專業講座,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英語行業的現狀及發展趨勢;通過參觀,促使學生更深刻地了解英語崗位的具體職業能力。經過認知實習,學生能夠在具備一定專業知識的情況下,逐漸了解社會崗位的具體要求,從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與目的性。
(2)項目導向型理論學習、實踐(第二學年第一學期)
通過第一階段的學習,學生基本明確了未來發展的目標,并對崗位需求有了基本了解。
第二階段主要是基于校內實踐基地進行導向型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由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外聘專業教師或校內教師編制教學案例,并在教學案例的基礎上,開展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行業的變化,相應地調整案例內容,以確保教學始終與行業需求相結合。
(3)項目導向型理論學習、實踐、頂崗見習(第二學年的第二學期)
在這個階段,學生已基本掌握了基礎知識,并且完成了課程實踐實習。此時,教師可以安排學生進入企業進行頂崗實習。
學生進行一個月的實習,主要達到的目標有:①通過崗位鍛煉,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了解英語專業對人才的要求及具體的工作內容;②對前兩年所掌握的實踐和理論知識進行鞏固;③促使學生深入了解崗位需求,明確自身存在的問題,提高后續學習的有效性和針對性。
(4)項目導向型理論學習、實踐、崗位工作任務(第三學年)
這個階段主要分為實踐與理論學習、畢業實習兩部分。在對崗位和行業有了深入了解后,學生對自身的專業學習情況也有了更加深入地認識。在剩余時間里,學生可以結合自身不足和崗位要求,進行二次有針對性地學習,從而增強專業學習的目的性。
第三學年第二學期是教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安排實習時,教師主要采取個人自愿和學校統一安排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具體崗位、具體工作,幫助學生不斷積累實踐經驗,為其未來的就業奠定基礎。
2.“五層次”人才培養體系
“五層次”人才培養體系主要指“認、學、做、評、用”五個環節。其中,“認”主要是指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行業、專業以及崗位,經過課堂教學、基地實踐等方式提高學生認知,明確英語專業人才崗位需求;“學”主要是指在對崗位和行業有所了解的基礎上,學生通過實踐、理論知識學習,提高其學習效率和目的性;“做”是高校英語專業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是保證學生與崗位需求相契合的重要舉措。高校主要通過課程實踐、頂崗學習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體驗英語崗位的具體要求,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提升;“評”主要是驗證高素質勞動者的培養情況,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期間,它能夠更好地發揮基礎保障作用。高校英語專業人才評價體系應基于傳統理論考核基礎,加強學生的整體考核,包括實踐、頂崗學習的考核,并形成一個有效的反饋機制,及時發現培養過程中學生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促使高校英語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效率得到有效提升;“用”則是檢驗高校人才培養成果最主要的程序,重點是考核學生具備的專業知識、專業技能以及崗位操作情況。通過長時間崗位操作,可以更好地驗收學生的能力,并更好地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為學生未來崗位的操作奠定基礎。
三、結論
英語作為高校非常重要的一個專業,在設立其培養目標時,高校必須基于崗位需求,積極創新培養模式和培養手段,更好地幫助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個人素質。這樣,才能夠使學生更好地滿足當前社會對多元化人才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