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婷
【摘 要】音樂歌劇《巴黎圣母院》是法語音樂劇的典型代表。這部歌劇之所以能夠長盛不衰,與歌劇獨特的法語語言要素有著直接關系。本文從語音角度分析這部歌劇的發音規律,進而探究法語語言要素在這部歌劇中的經典體現。最后圍繞法語教學與語言文化推廣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
【關鍵詞】音樂劇;法語;語言要素;法語教學;文化推廣
中圖分類號:J8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083-02
《巴黎圣母院》這部法語音樂劇是一部由法國文學巨匠雨果所創作的巨著,由歐美頂尖音樂奇才Luc Plamondon 譜詞,由Richard Cocciante 作曲。在1998年1月法國嘎納唱片展中獲得成功,并在秋季巴黎的國會大廳進行了首演,受到了人們的廣泛好評和追捧。這部劇迅速走紅并在兩年內席卷了整個歐洲,并且獲得了無數的國際大獎。《巴黎圣母院》這部音樂劇在形式上繼承了法國人的浪漫主義人文色彩,在表現手法上大膽創新,布景的設置抽象而迷幻,道具服裝簡單實用。
一、語音因素
法語音樂劇的語音編排方面比較符合法語的發音規律,下面將以《巴黎圣母院》為例進行分析:
(一)注重元音和輔音的合理搭配,充分考慮元音和輔音的發音特點
法語中共有15個元音,而元音的發音又各有其特點,既有元唇音又有鼻化音,輔音的發音也很有特點,要求注重區分清輔音和濁輔音。基于以上的不同音的發音特點,它們都可能在音樂劇的唱段中成為主旋律。由于法語元音發音具有鏗鏘有力,富有表現力的特點,它更多地被用在主旋律和長音符中。
在英語經典歌劇《La fête des fous》的愚人慶典這部分演奏中,元音長調a、g、e、U等都是依托元音音符唱出來。元音音符的使用,使得整體唱段清晰明確,同時又朗朗上口。法語也重視節奏唱腔的設計。法語與英語不同,在重音音符中一般是在最后一個音節的元音上。每個法語結構音組一般采取2拍節奏或者4拍節奏。結合法語重音與節奏的特點,法語作曲家經常采用符合法語發音特色的音樂設計方式。當然,不管是英語重音還是法語重音,都重視元音的使用,在歌曲設計中,二者都重視每個節奏組設置元音重音。只不過二者在元音重音的節奏組設置中存在差別。但是,對英語和法語歌曲的聆聽者來說,二者在歌曲中元音重音等音樂設計都給人以極強的音樂感染力。
(二)音樂劇中法語音素中的特色音——小舌音
小舌音的發音比較有特色,發音時讓通過喉嚨的氣流沖擊喉部的“小舌頭”,會發出一個顫動的輔音,這就使得法語發音時發音器官的位置靠后,以此形成了法語的發音特點,也成為法語的一種語音特色。在音樂劇中,由于小舌音的存在,使得元音與輔音的搭配能夠得到一種平衡,使得元音的發音不會特別的高調,輔音的發音不會過于平淡,從而使整個句子的發音既有旋律美又鏗鏘有力。
小舌音的恰當運用使得整部劇非常的有特點。最出彩的地方莫過于法國著名年輕歌手Julie Zenatti演唱的《la monture》(騎士)。Julie扮演的腓比斯未婚妻在得知艾斯梅拉達被捕和未婚夫背叛自己出軌后,那種強烈的嫉妒和憎恨的情感正是通過小舌音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通過小舌音夸張地表現出主人翁深刻的恨意,同時也賦予了這部音樂劇一種邪惡的魔力,受了觀眾的高度贊賞。
二、語法因素
這部劇的成功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語音因素外,精彩的歌詞也為這部劇的成功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歌詞中一些語式運用使得這部劇演唱起來頓挫有力,非常富有節奏感。
(一)“無人稱句”的大量使用也是這部《巴黎圣母院》的語言特色之一
“無人稱句”,顧名思義,就是一句話中沒有設置人稱,但是讀者卻能夠通過上下語境清楚地獲知是誰在說這句話。在無人稱句中,一般以代詞il為形式主語,而真正的主語在后面,這種句式的運用能夠給人一種客觀自然而又莊嚴的風格。《巴黎圣母院》這部歌劇中就運用了大量的這種“無人稱句”,使得整部話劇在清晰傳達感情的同時,劇情也更加的清晰明了。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采用法語書寫,具備法國人的思維習慣。歌劇《巴黎圣母院》基本上借鑒了這一做法。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歌劇的開場歌曲《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大教堂時代)。副歌采用逐漸攀升的音調,讓“Ilest venu 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大教堂時代來臨了)這句法語歌詞不斷重復出現,但是卻沒有讓聽眾有審美疲勞的感覺。因為,這首副歌中,“Ilest venu le temps des cathédrales......”這句歌詞重音不同、音調不同,不但不顯得啰嗦,相反更加引人入勝。這首歌曲的音樂音調、音節和元音重音等設計方式,給后來其他法語歌曲以深遠影響。這也是這首副歌能夠長遠流傳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強調句式的運用也使得部分劇目變得更有節奏感,更能突出人物的情感,也使得整部作品更有表現力
比如“Cest moi qui taime encore”(愛你的人還是我)只用了簡單的一句話,就表現出了腓比斯那種出軌后還想利用花言巧語繼續欺騙未婚妻的丑惡嘴臉,將其內心活動表現得淋漓盡致,使得整部劇都表現出強烈的節奏感。
(三)句式的恰當運用也是使得整部話劇更富有表現力的一大重要因素
話劇中運用了大量的關系從句。關系從句的恰當運用既簡化了句子結構,使得話劇明了易懂,又可以通過修飾詞使得句子變得明確清晰。通過關系從句的大量運用,使得話劇的語言富有節奏感和美感。如在《les oiseaux quon met en cage》(囚籠之鳥)、《vivre》( 求存)、《Belle》(美人)等唱段中,通過關系從句的運用把平淡的描述變得生動而吸引人,賦予了語句以節奏感和美感,使得每一句歌詞都變得優美動人,讓人百讀不厭。
(四)《巴黎圣母院》流行又不落俗套,有許多其他法語流行歌曲不同的特點
《巴黎圣母院》中的唱段經常使用同一句式和主題詞匯的反復出現,比如《déchiré》(撕裂)、《les sans papiers》(非法移民)、《Belle》(美人)等等唱段,歌詞中無論是句子還是背景音樂的選擇都做到了千錘百煉,這些唱段不僅通俗易懂,更重要的是富有節奏感和美感,并且極富表現力,使人們能夠很容易記住精致的句子和富有美感的節奏,比起讀書背書,是另一種形式的文化享受。
三、結語
語言不僅是人們傳遞和表達感情的一種工具,更是一門藝術,各個國家的語言都有其獨特的特點和魅力。《巴黎圣母院》這部有文學名著改編的音樂劇,既能讓人們在觀賞的時候領略文學名著的魅力,又能讓人們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感受語言的力量,激發學習法語的興趣,為人們的學習進步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
參考文獻:
[1]張為民.愛,走在鋒刃邊上 觀法國經典音樂劇《巴黎圣母院》[J].上海戲劇,2012(01).
[2]蔣琴.音樂劇的內部架構及其成敗——評《巴黎圣母院》[J].大舞臺,2011(02).
[3]戚蒙.觀看與聆聽的橋梁——音樂劇《巴黎圣母院》的舞美藝術[J].世界文化,2010(06).
作者簡介:
楊 婷(1987-),女 ,山西平遙人,山西旅游職業學院,助講,法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