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隆+胡楊
【摘 要】從第一部動畫片誕生至今,動畫這門藝術已經走過了將近一百年的歷程。當下,動畫更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在表現形式上有了更為豐富的可能性。本文從技術層面就動畫短片《永不饑餓》的創作,談談二維彩鉛動畫的后期制作。
【關鍵詞】二維動畫;后期制作
中圖分類號:J9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132-01
一、后期制作的概念
動畫從字面上可以簡單拆分為“動”與“畫”兩個部分,“畫”是一個無中生有的過程,是一個將想法和創意呈現出來的過程,也就是動畫的前期部分即設計繪畫;而“動”則是在前期創作的基礎上,將靜態的圖像或者無序的片段加以整合,是一個對素材精挑細選、對想法和主題集中表達的過程,也是一個二次創作最終成片的過程。
動畫作品在經過前期的繪圖、設計、拍攝之后,得到的僅僅是前期基礎素材,這些基礎素材是沒有完整敘事、沒有準確表達,甚至是沒有聲音系統的畫面片段,而想要完整表達動畫作品的主題,就需要將這些前期基礎素材按照一定的敘事策略、表達邏輯,借助對白、音樂音效等各種視聽手段進行編輯制作。這個編輯制作的過程就是影視動畫的后期制作。
傳統意義上的動畫后期制作,主要工作是剪輯,把散亂素材剪輯成為完整的一段影像。后期制作人員要根據動畫導演意圖從大量的素材中挑選出最滿意的素材,并把它們按照適當的方式組織在一起,同時,聲音的制作與合成也是后期的重要內容。隨著影視后期技術的迅速發展,后期制作又肩負起一個非常重要的職責,即特效鏡頭的設計,使得許多過去必須使用模型和攝影技術完成的特效,可以較為方便地通過計算機技術來制作完成,所以更為逼真和更具視覺表現力的特殊效果,也成為當下動畫后期制作的重要內容。
二、二維動畫《永不饑餓》的后期處理
(一)PS分層與修圖。在進行動畫后期制作之前,要把短片《永不饑餓》掃描進電腦,然后對人物和環境進行具體拆分。環境拆分成背景、道具,人物拆分出頭發、手臂等需要做動作的部件,在PS中將各個部件修整、組合,查看其合成效果。具體在PS中利用調整工具、液化工具等達到想要的效果。在《永不饑餓》中,麗博士在對小杰講述戴帽子的好處的時候,鏡頭具體分成一張室內背景靜幀、小杰的后腦勺、小杰腦袋上的汗水、麗博士身體軀干和嘴巴,這些部分在PS中先進行分層調整,然后整合看整體效果,再分層輸出,最后在剪輯軟件中組合剪輯。
(二)鏡頭剪輯。將所有的素材導入后期剪輯軟件中,根據分鏡頭逐幀剪輯。在動畫《永不饑餓》中,具體使用了兩種剪輯軟件,即FL和PR。先在FL中根據分鏡頭將人物的動作進行合成、添加背景、輸出單個鏡頭,再進入PR將單個鏡頭根據分鏡頭腳本進行組合。根據情節內容加入合適的轉場等效果,使影片更加流暢。
在《永不饑餓》中,影片的開場外星人飛船降落到城市中,城市的一棟房子變成研究所,研究所上面寫著“永不饑餓”。制作人員先在PS中合成具體的城市環境。一開始的環境、正在變形的樓房、已經完成變形的樓房,直接將單楨素材導入PR,省去在FL中動作合成。在PR中將三張單楨按照順序在序列中排列,利用添加透明度關鍵楨,將三張靜楨組合成一個能表現實際環境內容的鏡頭。例如,影片中小杰獨自走在森林中的背影鏡頭,制作人員將小杰的人物動作素材導入FL中,進行排列組合,將人物的動作表現出來。輸出AVI或者帶有透明通道的視頻素材,再將素材導入PR中,合成背景。為了表現小杰心情的落寞,這個鏡頭利用關鍵楨縮放,產生透視效果,營造孤獨的氛圍。
(三)音樂音效。音樂作為動態影像的靈魂,不僅僅在動畫情緒上起到重要的渲染作用,更是在敘事上調動著整個動畫作品的節奏。
音效也是動畫片不可或缺的部分,音效的采集有兩種形式,即現實音效采集和數字模擬音效。現實音效采集是錄音師根據動畫劇情的設計,前往能產生相關聲音的地點進行聲音的現場錄制。而數字模擬音效則是錄音師在錄音棚里,運用各種發聲道具或數字音效制作劇情所需要的聲音,再合成到動畫敘事過程中。《永不饑餓》中采用的是已有的音樂,配合音樂的節奏和背景進行畫面的設置。
(四)配音和口型對位。《永不饑餓》這部作品的配音制作在影片制作之前就已經完成,動畫師根據實際配音再進行人物創作。動畫人物的口型分層,在原畫設計部分已經設定好,動畫師根據原畫設定的口型繪制口型分層,后期進行口型和主體角色的動作及配音的合成。
參考文獻:
[1]戴少鵬.原動畫后期制作的探討[J].電視字幕,2004(12).
[2]劉金.動漫影像后期制作秘[J].人像攝影,2012(4).
[3]叢紅艷,米高峰.從藝術特性視角看動畫的本質與發展趨勢[J].陜西科技大學學報,2006(2).
作者簡介:
第一作者:錢 隆(1989- ),男,江蘇南京人,大學本科,助教,研究方向:影視編導;
第二作者:胡 楊(1997- ),男,江蘇南通人,大三在讀,影視編導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