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智勇
【摘 要】要充分發揮美術教學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關鍵詞】感受美;欣賞美;創造美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31-01
一、創設情境感受美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本身發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習美術的基本動力之一,美術課應突出美術教育的趣味性,充分發揮美術教學特有的魅力,使課程內容與處于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的情感和認知特征相適應。因此,教師在授課前,可根據所學內容創設一定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與積極性,以飽滿的情緒投入到學習中去。如在教學《魚兒游游》一課時,開始筆者運用多媒體播放一段自己設計的動畫故事:廣闊神秘的海底王國要舉行一場盛大的宴會,那一天,所有的海底居民都要穿上漂亮的新衣服去參加,可是,熱帶魚媽媽的孩子實在是太多了,到盛會那天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完那么多的新衣服,而孩子們硬纏著媽媽,熱帶魚媽媽急得團團轉,同學們,你們愿意幫助熱帶魚媽媽嗎?波濤洶涌的海面、廣闊神秘的海底、五顏六色的海底生物、形態各異的熱帶魚,構成了神奇美妙的畫面,加上和諧優美的音樂、聲情并茂的故事內容,像磁鐵一樣吸引著幼小而稚氣的孩子,面對著一條條光禿禿的熱帶魚“孩子”(課件展示出只有形狀,沒有圖案和色彩的熱帶魚形象),孩子們再也按耐不住了,他們急切地想給魚兒設計出漂亮的新外衣,從而積極地參入到教育活動之中,迅速達到學習的最佳狀態。
二、激發情感欣賞美
欣賞美是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審美趣味的領悟,是在感受美的基礎上,引發情感、想象、理解。對審美對象進行分析評價,從而明確該審美對象“為什么美?”“美在什么地方?”并得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情感教育。
如何引導學生欣賞美呢?筆者認為,應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基礎循循善誘,適時點撥。如講授《用線畫幾棵大樹》一課,筆者仍采用多媒體播放課件,樹葉翠綠厚重,生機勃勃;垂柳婀娜多姿,柳枝隨風擺動像輕歌曼舞的少女,樹皮像披麻;松樹蒼翠古樸,給人一種凝重、敦厚、肅穆的感覺;松葉像少女頭上漂亮的發髻;樹干如時裝模特,優雅地站在那里……讓學生欣賞和感受不同種類的樹,啟發引導學生討論畫面中的樹美在哪里?學生各抒己見,筆者根據學生的討論進行評價、總結,然后指導學生繪畫。伴隨著優美的音樂,一幅幅精美的畫面展現在學生面前,使人目不暇接。這樣精心設計,激發了學生的情感,從而引導學生欣賞美,提高學生欣賞美的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和生活的熱愛,并培養他們保護自然環境及創造美好生活的愿望。
三、培養興趣創造美
創造美是審美能力的最高層次,即是指人們在感受美、欣賞美的基礎上,運用各種藝術形式或者表現手法創造美的事物。
美術教學中,應與傳授基礎知識、造型技能相結合,鼓勵學生創造美。講授《做臉譜》一課時,筆者引導學生想象舞臺上古代戲劇中各種人物的扮相,臉部的化妝造型,然后播放一段京劇的錄像剪輯,讓學生描述旦、凈、末、丑等角色的臉譜特點,討論一下每一種臉譜的構圖設計、色彩搭配、線條組合的特點,以及與人物性格的聯系。如從色彩來區分,可分為紅臉、白臉、黑臉、藍臉、花臉等;形狀上包括方形、圓形、橢圓形、月牙形、葫蘆形等。接下來教師示范,講清步驟,學生練習,使學生初步掌握臉譜的畫法、技巧,學會安排畫面。最后,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發揮想象力,創作出一幅獨特的作品并進行作品展示評價。這樣,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充分掌握臉譜的制作方法,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讓其大膽進行藝術創作。
美術教學中鼓勵學生創造美,應從表達方式入手。教學選擇學生感知覺所提供的“形象”作為誘導內容,教學方法以“一形多物”和“一物多形”兩個方面進行啟發。讓兒童聯想有行、表現有物,在興趣盎然、思維活躍的學習過程中,掌握恰當的表現形式。如教學《有趣的半圓形》一課時,筆者描繪感知形狀讓學生認識到一個形狀得到的多種物形。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增加變化的輔導,來幫助學生學會形象造型中表現形式。如果在半圓的基礎上進行添加,那么半圓形還能變成汽車、刺猬等其他形象。
鼓勵學生創造美,還可以利用簡筆畫進行想象添加的嘗試,這一嘗試能夠充分發揮兒童的創造天賦。教師用簡筆畫的故事進行啟發,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運用簡筆形象,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性地進行想象添加的嘗試,從不完整到完整,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構圖方法,從而在嘗試指導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實踐證明,積極、活躍的課堂氛圍,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可以讓學生生動地感受美,動情地欣賞美,盡情地創造美,學生審美能力在美術課堂中得到充分的培養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小學美術新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布魯納.教育過程[M].華東師范大學外國教育研究所譯。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