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張愛鄰
【摘 要】黎錦暉先生自20世紀20年代創造了兒童歌舞劇的音樂體裁。這是一種嶄新的針對少年兒童的藝術形式,如今也不斷應用于各小學、幼兒園中,尤其在幼兒園教育中重要性不斷擴大。
【關鍵詞】兒童歌舞劇;藝術領域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52-01
一、兒童歌舞劇
提到歌舞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是一種將音樂(聲樂與器樂)、戲劇(劇本與表演)、文學(詩歌)、舞蹈(民間舞與芭蕾)、舞臺美術等融為一體的綜合性藝術。而黎錦暉先生在20世紀20年代,結合中國國情與西方音樂開始創編并初步形成一種嶄新的音樂體裁——兒童歌舞劇。
兒童歌舞劇主要包括四大元素,分別是劇本、音樂、舞蹈、舞美。而兒童歌舞劇也正是這幾個元素的一種綜合性藝術運用。在劇本的選擇中,選擇形象鮮明生動的作品,要有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劇情結構,選擇一些貼近兒童生活或者感興趣的題材,要保證內容健康積極向上,符合兒童身體與心理的發展規律。同時可以鼓勵兒童進行一些劇本情節創編的工作,激發創作的熱情。而在音樂和舞蹈的設計上,兒童歌舞劇主要表現手段是音樂歌舞,歌的形式可以是獨唱、對唱、齊唱、合唱、幕后伴唱等,舞的形式可以是動作造型、律動、即興表演,或是獨舞、雙人舞、集體舞等。它區別于普通兒童劇就是因為有大量的音樂伴奏、歌唱與舞蹈來表現人物鮮明的性格特征、情節的矛盾沖突、劇情的不斷發展。它又區別于歌曲也是因為充滿了戲劇性,利用音樂手段完成戲劇性也正是兒童歌舞劇的一大特征。在表演的時候,盡可能給孩子發揮的空間,讓孩子根據自己的理解、想象在原有的程度上自由表現出來。在舞美方面,在服裝與道具制作上,使用多種材料,多種手段完成,可以鼓勵孩子積極加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讓孩子成為歌舞劇的一份子,不斷投入新的熱情和活力。
二、學前教育藝術領域
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獨特方式。藝術領域的教育對于幼兒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包括感受與欣賞,表達與創造兩大內容,主要的表現形式則是音樂、美術、舞蹈和表演,是希望幼兒通過各種表現形式,參與各種各樣的藝術活動,發現和感受自然之美、藝術之美,并積極參與藝術表現和創造,形成健全人格。因此,兒童歌舞劇就藝術領域而言,是多種藝術手段的綜合展示。
三、兒童歌舞劇在學前教育藝術領域的體現
首先,上文中提到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重要形式。《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提到幼兒園的任務是:“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按照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規律,實施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岡察洛夫曾說:“美是藝術的目的和推動力”。可見幼兒美育對于幼兒的藝術培養與身心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兒童歌舞劇是一種集音樂、舞蹈、朗誦、表演于一體的綜合性藝術表現形式,因此通過觀賞或表演兒童歌舞劇對幼兒進行美育教育是十分有效的方式之一。
幼兒藝術領域的培養不僅僅體現在音樂、舞蹈、繪畫、表演等可見的藝術形式上,還體現在對幼兒的行為品德,社會交往能力的潛移默化的藝術熏染上。讓孩子們獲得快樂,這種真善美的品質就在劇情發展、人物形象的塑造中不斷傳達到孩子的心里,讓孩子在不經意間形成美好品德,這也符合現在提倡素質教育的宗旨。主題的闡述與升華全部融入于歌舞表演,通過人物情感的表達,劇情的不斷深入,不斷滲透,與幼兒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使幼兒能夠感知美、欣賞美,這就是兒童歌舞劇在學前教育藝術領域最主要的體現。
藝術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對于培養幼兒的藝術發展,最恰當的就是從他們身邊熟悉的事物、事情出發,通過他們自己的加工,想象和再造后,以他們喜愛的方式呈現出來。如:可以讓幼兒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創編兒童歌舞劇。整個兒童歌舞劇的創作到表演過程中,孩子不僅僅在想象力與創造力方面得到了鍛煉,在音樂、舞蹈、繪畫等藝術技法上也得到了啟示,最重要的是孩子更加體會到了通過多種形式表達自己情緒情感的樂趣,這也達到了學前藝術教育的培養目標。
無論從欣賞和感知的方面還是從表現與創造的方面,我們都可以體會到兒童歌舞劇將不同藝術魅力、不同美學范疇、不同審美方式的藝術高度綜合起來,對培養兒童的藝術表現力、想象力有著巨大意義,在幫助兒童主動發現美、感悟美和創造美,培養兒童富有愛心、學會合作、融通各領域知識等方面都體現得淋漓盡致,對學前教育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S].20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6版幼兒園工作章程[S].2016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S].2012.
[4]王子元.藝術領域活動中幼兒主體性的發揮[J].科教導刊,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