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蜜
【摘 要】網絡環境是社會現實大環境的縮影,自2006年以來一系列的網絡事件的發生,從而產生了“網絡暴力”這一詞語,網絡暴力也成為網絡“特色之一”,甚至引發海外媒體的關注。本文結合網絡傳播學理論,如議程設置理論、把關人理論、意見領袖等對網絡暴力現象提出應對措施及建議。
【關鍵詞】網絡暴力;網絡議程設置;把關人;框架理論
中圖分類號:B82-05,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7)11-0280-01
“當一種意見、態度、觀點被廣泛傳播的時候,我們就可以認為輿論已經產生,而網絡輿論的形成是與它賴以生存的輿論環境息息相關的。這種社會輿論環境包括物質環境、公眾環境、意識環境,這些公眾的意見交流環境構成了網絡輿論形成和生存的土壤。”[1]隨著網絡傳播功能的日益強大,網民參與網絡事件程度的加深,網絡輿論一方面有利于推動社會民主決策,緩解社會輿論壓力;另一方面一些不理智的網絡輿論在道德法律上漸行漸遠,給個人的權益及社會的安定帶來威脅。網絡暴力現象可以說是網絡輿論發展擴大化的極端表現。
一、網絡暴力的含義及特點
目前國內外學界尚沒有對“網絡暴力”給予明確的定義,一般認為,網絡暴力是指網民在網絡上不理智的暴力行為,是社會暴力在網絡上的延伸。2007年7月,《人民日報》根據當年發生的“史上最毒后媽”事件,總結出了“網絡暴力”三大特征:“第一,網民以道德的名義,惡意制裁,審判當事人并謀求網絡問題的現實解決;第二,形成過程,通過網絡追查并公布傳播當事人的個人信息(隱私),煽動和糾集人群以暴力語言進行群體圍攻;第三,導致結果,在現實生活中使當事人遭到嚴重傷害并對現實產生實質性的威脅。”[2]
二、運用網絡傳播學對網絡暴力行為提出一些網絡管理方面的建議
(一)合理設置網絡議程 掌握輿論主動權。在網絡環境中,“議程設置”理論有所更新,主要表現在媒體議程設置和網民的互動關系上。就目前的形勢來說,多元化的傳播者、開放的傳播渠道、復合式的傳播形態都弱化了網絡媒體為公眾議程的效果,這種弱化一方面充分尊重網民選擇信息的權利,發揮網民的主動性和選擇性;但另一方面也會對網絡環境帶來不利。比如2016年微博上熱搜榜的“優衣庫事件”,網絡大肆傳播“不雅視頻”,視頻曝光后,當事人的微博、社交網絡信息和真實身份都被暴露在公眾面前,從而使整個事件愈演愈烈。
因此,為了健全網絡公共領域的建設和完善,減少網絡暴力行為,需要網絡上的大眾媒體適時有責任地在網上設置議程。首先,主流媒體第一時間發布真實客觀的信息,可以避免網民被一些惡意傳播的流言所迷惑。其次,門戶網站適當減少報道該事件稿件,將該事件放置不起眼位置,或加快更新頻率及時覆蓋,減少網民對暴力事件的關注,減少輿論強度。第三,“意見領袖”設置好的議題吸引用民參與,可以促成正確輿論的形成。
(二)多元化把關 規范網絡傳播內容?!鞍殃P人”理論是傳播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在高度自由,民主平等的網絡傳播環境中,雖然“把關人”的功能相對于傳統媒介來說趨于弱化,但從網絡媒介運行的實際情況看,“把關人”角色依然存在,其表現形式也更加多樣化,因此需要根據不同角色進行多元化把關,規范網絡傳播內容。
網絡傳播中的把關人具有雙重方式(群體把關和個體把關)。群體把關人主要是政府、網站和網絡新聞工作者,他們以其專業素養和社會責任始終擔負著引導、提高個體把關人的作用;個體把關人主要指的網民個人,在個體把關人的監督之下,傳統媒體的把關者依靠對信息的獨斷權而造成的信息腐敗亦難以繼續存在。
(三)運用框架理論重構信息 消解網絡暴力行為。在網絡暴力事件報道中,網絡媒體可以通過框架理論的三個層次來重構信息,消解網絡暴力行為。首先,在高層次結構框架上,給事件明確定性。這層的框架通常以新聞標題的形式表現出來,新聞標題往往直接地表現了媒體對事件的定性和立場,讓網民有是非善惡之分;其次,在中層次框架上,還原事件真相。主要包括事件的主要內容、前因后果及背景資料,客觀公正地用材料讓網民信服;第三,在低層次框架上,運用帶有感情色彩的關鍵詞或評論來呈現某種立場,在潛移默化中消解網絡暴力行為。
三、結論
“美國社會學家E·A·羅斯在其《社會控制》一書中論述到:社會發展和進步取決于整個社會如何在社會穩定和個人自由之間取得平衡,為達到社會的和諧和穩定,社會必須要有“控制”機制?!盵3]綜上所述,對于網絡暴力的控制對策,筆者認為,應該充分考慮網絡傳播環境的特點,在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下,發揮相關主體(網站、記者、網民)的微觀具體調控作用,達到一種以預防為主,多方合作,共同治理網絡暴力的理想狀態。
參考文獻:
[1]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2]屠忠俊,吳廷俊.網絡新聞傳播導論[D].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2.
[3][美]E·A·羅斯.社會控制[M].秦志勇,毛永政譯.北京:華夏出版杜,1989.
[4]李曉明.BBS輿論空間的言論自由與管理[D].清華大學2007年公共管理碩士學位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