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材行業媒體工作座談會一直是我在主導,到今年已經開了四次。我們黨歷來對輿論宣傳工作非常重視,善用媒體也是各級領導干部的一項基本功。我對行業宣傳導向工作一直都在抓,經常安排媒體刊發我的講話,這既不是也沒有必要宣傳我自己,而是要通過媒體的傳播告訴行業從業者應該往哪里走,在前進的過程中應該注
意什么。
開會之前聯合會有關部門對聯合會系統主管、主辦的媒體首次摸清了家底。聯合會系統有49本期刊(含電子期刊、內部資料),有網站75個,微博5個,微信公眾號62個,整個建材聯合會系統有大小192個媒體,再加建材報和他們的網站共計200個媒體在工作,在為行業服務。從媒體自身的重要性來看,把這么多的期刊、雜志、網站管理好,組織好,引導好,其作用和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過去三年我們召開的媒體工作座談會,都局限在講傳媒的重要性和作用,講如何配合好行業中心工作和唱響主旋律開展報道的問題。這次會議除了仍然講傳媒的作用和配合中心工作外,根據中央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的精神,要拓展新的內容,要從根本上再次明確新聞媒體、報刊、雜志、網站的共同任務和各自有側重的改革任務。因此,可以把今天的會議歸納為三個目的。
一、進一步樹立政治意識,強化媒體領域的意識形態建設,堅持正確輿論導向
聯合會系統的所有媒體必須按照中央的統一要求,樹立“四個意識”,即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這是中央對全黨的要求,但對媒體領域來說更要強調,更要率先做到。向中央看齊,首先是政治堅定,樹立黨的宗旨、黨的信仰、黨的政策、黨的紀律高于一切。不管你是什么媒體,首先必須方向明確,體現黨領導一切,黨管一切,黨管宣傳輿論的原則。我們所有期刊、網站的主管、主辦單位以及媒體的主編和工作人員,不管你是什么歷史背景,不管你是什么體制,不管你有什么特殊情況,都必須用政治統帥媒體的采編、發行等各個方面的工作。
只有意識形態方向是正確的,報紙、刊物、網站才有正確的方向;只有意識形態思想是進取向上的,才能使媒體的改革進取沿著正確的軌道發展、探索與前進;只有媒體的主辦者意識形態是健康的,才有報紙、刊物、網絡的健康,才能起到引領作用和鼓舞作用;只有媒體主辦者在世界觀、價值觀上樹立正確的思想認識和方法論,才能有擔當精神、刻苦精神,勇于在實踐中總結提煉出體現時代進步的作品與報道,否則就會是“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就會要么抄襲別人,要么守住陳舊的格調,拖前進的后腿;要么浮躁只追求短期的、個人的、局部的利益而對國家,對社會,對行業起不到實質的指導與鼓舞
作用。
行業轉型升級,首先需要媒體轉型升級,這一點我在幾年前就談到過。媒體自身發展的關鍵是提升認識問題的水平和能力,增加轉型的緊迫性,有的媒體二十年、三十年都沒有什么變化和新意,這如何能起到引領作用。有人固守所謂技術期刊定位,認為把技術信息傳播出去就可以了,但是關起門來傳播的技術能代表行業先進的生產力嗎?不了解行業的發展思潮,不熟悉政策變化,這樣能甄別哪些是真正推動行業進步的技術和產品嗎?思想空洞、理論欠缺的媒體,即使只傳播技術信息也只能是枯燥乏味的,不能打動人心的。時代進步了媒體要跑在前面,媒體要對行業發展變化有敏銳的洞察力,這是媒體的基本屬性和功能。
二、形成目標統一的、結構層次清晰的、以創新提升為牽引的、各有側重的發展格局
現在我們的媒體發展水平和層次參差不齊,中國建材報、中國建材雜志社等是由正規新聞單位傳承下來的;有的是相對從事過傳媒工作的人組織起來開辦的;有的是沒有經過正規訓練,開辦后也沒有受過嚴格管理培訓,從而看出了對這支隊伍管理的重要性。
所謂目標統一,要在三個方面體現出來。第一,作為行業和各產業的媒體,要在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有關經濟工作方面的方針、政策,包括“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三去一降一補”政策,國辦發[2016]34號文關于建材行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指導意見等,對這些文件和政策要有貫徹的聲音,有落實的典型,有推動的聲勢。第二,對于全行業的發展戰略、規劃、供給側改革、調結構、去產能、打好打贏四個攻堅戰和兩個加快、每年會長全體會上確定的主要工作等方面的宣貫與推進,應該有直接的作為,有間接的效應。第三,每個產業自身的創新提升,每個產業引領行業的標準、政策、技術、指導目錄以及去產能、補短板等工作都要體現出該行業媒體自身的主旋律作用。一個行業不能沒有目標、方向,一份刊物不能沒有目的與方向,即使有也必須與時俱進,創新理念,創新辦刊方式,創新內涵。
所謂層次清晰是指在一個總的傳媒框架中要體現媒體的政治性、政策性、行業性、專業性。政治性多指綜合型媒體報道要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行業、專業等方面都有體現。政策性是指不管哪個類型的刊物都要涵蓋對政策的傳播和解讀,各個產業媒體都要體現出來。行業性主要體現行業發展的主旋律,把握行業每個階段發展的特征、規律和中心任務。專業性的刊物以學術、技術交流傳播為主,但要傳播最新的、前沿的、正在創新的技術,而不是守著即將被淘汰的技術,還圍繞落后產能鼓與呼。層次清晰是說不僅明白自身定位,而且明白在與時俱進中的定位,更要明確媒體的作用體現在哪里,解決了或參與解決了什么問題,不要刊物一年出了幾麻袋,但作用幾何不清楚,這就是要層次清晰的目的。
三、要改革體制,創新機制,重新定位,調整職能和優化傳媒人員結構
首先要提升聯合會系統傳媒的功能、作用,要解決管理體制不到位的問題,要界定并明確主管、主辦的各自職責。“主管”如果只管方向、只管政策則太抽象,沒有具體內容的把握,其管方向就是空的,方向也會是亂的;“主辦”管編輯、發行、質量,但沒有框定內容要求和考核內容的主辦則可能辦出各式各樣、主題不明、思想混亂的刊物和網站。有的主管單位把媒體委托出去一托了之,什么都不管,既不管方向又不管具體工作,在組織上是脫節的,而且也是危險的。媒體有其特殊性,一旦出事故就可能是政治問題,主管、主辦單位都要繃緊這根弦。所以下一步要制定出媒體主管、主辦的各自職責、代管的原則、考核檢查的標準,由聯合會協調服務部組織有關單位統一制定。
其次要有機制,現在多數情況是各個媒體的經濟效益不好,個人收入不高,創收無正規渠道,掛靠單位多數無補貼,憑廣告吃飯,既沒有多少社會價值,又往往靠人情,給企業增加負擔,甚至有些廣告都是落后產品,還通過廣告給行業抹黑。多數媒體單位人手少、收入低,專業技術能力強和文才好的人進不來,任其發展原地打轉。因此這些媒體創新無目標,無新意,自身價值不高。不少人說紙媒會被替代這是方向,我認為替代不僅是形式的替代,而是作用的替代。所以沒有影響力,沒有引領作用,不管以什么形態都是缺乏價值的,都會被淘汰的。要起到引領作用,要有影響力,要辦出質量的刊物起碼有三個基本條件,一是人,二是有素質的人,三是對有素質的人要有相應的經濟收入做保障。
為此,媒體如何為實體經濟服務,如何與實體經濟融合,如何在目前這種被動的、簡陋的服務中跳出來,媒體主辦單位和主管單位必須深刻思考。憑人情、憑關系、憑廣告、憑開會只能是收入的一部分,應該作為過渡期的創收。
從現在起各主管、主辦單位都要認真找到媒體與自己主營業務發展的連接點,不能就辦刊而辦刊,就辦網而辦網,不把媒體作用與主營業務有機連接起來,兩者分離既沒法體現傳媒作用,也無法體現主管、主辦的作用。所以讓媒體除宣傳外應向實體延伸,走向為實體服務,在增加服務功能中得到實體經濟的支撐;或者以聯合的方式,使媒體與本產業相關實體結合,共同組成服務平臺。
這次會議結束后,各主管、主辦單位都必須有新的計劃與設想。有人會說這個政策不允許,那個政策不允許,總想吃現成飯,總想靠這靠那,不提靠自己,不大膽創新就永遠處于被動。要用改革的方式、靈活的方式解決這個根本問題。只有收入增加了,對媒體要求也能提高,工作上軌道了,一切要求才能落地。建材行業媒體要加強意識形態建設,加強體制機制建設,加強思想引領作用,共同把行業傳媒這篇文章做好。會后聯合會協調服務部對貫徹落實這次會議情況進行跟蹤,使之取得
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