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開齋節是穆斯林在世俗社會與精神信仰的神圣世界之間的一種聯系儀式,在穆斯林的精神洗禮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對新疆師范大學塔吉克斯坦留學生的訪談,本文擬對開齋節的歷史緣起和具體儀式作簡要分析,并進一步探討開齋節具有的社會功能作用。
關鍵詞:開齋節;社會功能;訪談記錄
一、開齋節的歷史緣起
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德·費圖爾”的意譯,它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一年中最隆重的宗教節日。根據伊斯蘭教經典的相關記載,公元610年萊麥丹月(伊斯蘭教歷9月)穆罕默德突然得到真神安拉的啟示,命令穆罕默德以人間使者的身份傳達真神安拉的教誨。后來穆罕穆德將這個月定義為齋月。而開齋節就在齋月結束的第二天。開齋節不僅是齋月結束,而且是感謝真神安拉使他們信仰更加堅定,是和平歡樂的節日。
古爾邦節和開齋節一直是穆斯林最重視的宗教節日。通過訪談了解到從1400年前起,開齋節習俗并沒有明顯的發展變化。受訪者米樂說:“從1400年前起,齋月節守齋、禁忌、習俗都是一樣的,沒有變化。這是穆斯林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蹦滤沽衷陂_齋節當天要沐浴更衣,穿上節日新裝,拜訪親友以祈求來年的祝福。
二、開齋節的具體表現儀式
通過對新疆師范大學塔吉克斯坦留學生的訪談后,得知塔吉克斯坦城市與鄉村開齋節在飲食、服飾、會禮、禁忌等主要節日文化事項的內容與形式相差甚小。本文接下來主要借助人類學家范熱內普的“過渡禮儀理論模式”來具體分析開齋節的具體表現儀式。塔吉克斯坦開齋節作為一種完整的過渡性教義禮儀,需要經過三種不同的階段,使得穆斯林教義由世俗轉向神圣再轉向世俗的過程。該過渡性禮儀主要包括了身心凈化儀式、邊緣近主儀式以及聚合回歸儀式三個階段。
首先在身心凈化儀式階段,穆斯林要通過開齋節之前洗大凈、著新衣和開齋節的捐款來進行心靈和肉體方面的凈化。開齋節當天早上的會禮結束以后,清真寺會準備很多食物,穆斯林可以吃一些食物,以棗子和甜點為主。在開齋節前一天,穆斯林均須大凈即沐浴全身,在清真寺附近的男女可以選擇在寺廟內部進行清洗,遠離清真寺的男女可以考慮在自己家中進行清洗儀式。全身每個部位清洗三次,在清洗完成后在身上涂抹一些香粉。在出門前,換上新的衣服,意味著帶著美好的愿望進入新的一天。伊斯蘭教對男女著裝都有著嚴格的講究,男性穆斯林一般穿白色衣服、戴禮帽去清真寺做禮拜。女生則穿綠色、紅色等多種顏色搭配的衣服。開齋節當天不能穿黑色和深色的衣服,黃色也最好不要穿,因為塔吉克斯坦人認為黃色代表痛苦、悲傷。并且要求男性肚臍以下和膝蓋以上在任何場合不準暴露出來;女性則要求除了手、腳和臉可以裸露,其余部分均不能裸露。開齋節當天塔吉克斯坦穆斯林會自愿捐獻錢或者食物來幫助窮人。在中國,穆斯林要進行開齋捐,在穆斯林眼中社會所有的財物都屬于真主安拉,真主安拉會保佑在開齋節前進行錢物施舍的信徒。在開齋前,新疆的清真寺會對信徒所捐贈的錢財和物品做詳細的記錄,開齋捐的形式豐富多樣,得到的錢財大多數分給清真寺周圍的貧困者或者殘疾者,盡可能體現真主安拉的社會財富公平分配。
通過訪談新疆師范大學塔吉克斯坦留學生,發現在開齋節當天僅允許男性穆斯林參加做禮拜,女性可以在家里做禮拜或者到現場觀看。男性穆斯林進入清真寺大殿內,需要將自己的鞋子脫下放在大殿的外面,均席地而坐開始誦讀《古蘭經》,表達自己對真主安拉的信仰。他們都是以相同的方式進行禮拜真主,使得信徒之間的信仰和精神都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參加開齋節慶典的人并沒有社會地位和財產之間的產別,真主安拉面前一律平等。這一會禮儀式使穆斯林完成了從世俗到神圣的轉化過程。
第三個階段就是當穆斯林走出清真寺大殿以后,進入世俗世界。他們會舉辦祭祖游墳的回歸禮儀。所謂的游墳是穆斯林紀念已故亡人的一種方式,通過在墳前誦念《古蘭經》來表達真主對已故親人的寬恕和祝愿。在男性穆斯林祭祀結束以后,人們便會開始走親訪友,共飲餐食。塔吉克斯坦穆斯林和新疆地區的穆斯林飲食較為相似。在開齋節前夕,穆斯林家家戶戶都需要準備“油香”和相關甜點,食物種類較豐富,同時還會將自己做的美食與街坊好友分享。在開齋節日期間,穆斯林們借助共同進餐的形式促進彼此之間的交流,加強情感聯系,有助于社會團結。
三、開齋節禮儀的社會功能
穆斯林的開齋節是眾多過渡性的禮儀之一,體現了穆斯林對宗教的虔誠信仰和時間的關注。穆斯林社會身份的轉變在開齋節可以體現為三個不同的階段:精神凈化階段、近主儀式階段和回歸儀式階段,這些不同階段的儀式對穆斯林的社會行為起到了一定的約束作用,尤其在增強社會凝聚力和維護社會秩序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對個人言行的約束
開齋節是穆斯林虔誠信仰真主安拉的一種體現,是將自己的內心轉化為社會行動的真實寫照。從凈身前的洗浴和著裝新衣到進入清真寺禮拜的脫鞋禁忌再到相互贈送食物的餐桌禮儀規范,都體現出穆斯林信徒的一言一行受到教義的約束。在實際訪談的過程中,發現雖然做禮拜是穆斯林中比較常見的現象,當提及為什么男性穆斯林不在家里做禮拜時,這些穆斯林學生回答說:“開齋節每年只有一次,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節日。所以每天塔吉克斯坦男性穆斯林會去清真寺做5次禮拜。雖然女性穆斯林不能參加會禮,但在開齋節當天她們會與小孩圍在大殿的周圍,聽阿訇講解《古蘭經》,從而逐漸讓小孩子知道如何做一個有著虔誠信仰的穆斯林。
(二)增強穆斯林的社會凝聚力
開齋節使一個城市的穆斯林從四面八方聚集到清真寺舉行會禮,體現了一定的民族信仰凝聚力。在與塔吉克斯坦學生對話的過程中發現,到了開齋節,無論他們距離家鄉有多遠,都會盡力從遠方趕回來和家人團聚,期望得到真主安拉精神上的庇護。眾多穆斯林通過在清真寺做禮拜,將自己從世俗社會剝離出來,消除彼此社會地位的不平等和財富上的懸殊差異,并沒有任何民族與地位之分,促進了穆斯林之間的精神信仰交流,進一步增強了穆斯林對伊斯蘭教的信任并且增強了社會的凝聚力。
(三)現實社會秩序的維護功能
中國少數民族的開齋節在維護社會秩序方面也體現了巨大的調節功能。在通過與塔吉克斯坦學生交流,得知開齋節對穆斯林信徒的各種行為規范做出了比較嚴格的規定,比如早晨清洗的次序、吃飯的時間以及穿戴服飾的類型做出嚴格的規定。用這些比較嚴格的戒條來約束穆斯林的社會行為,要求他們具有順從和忍耐的和平精神。穆斯林并將這種精神回歸于社會實踐之中,有助于共同維護社會秩序、加強民族團結。
四、結語
開齋節作為穆斯林宗教節日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根據對新疆師范大學塔吉克斯坦留學生的訪談內容,對開齋節的緣起和節日文化事項進行了簡要的分析。同時對開齋節在社會功能方面的作用進行了相關探討,比如開齋節在對穆斯林群體的言行規范和增強社會凝聚力方面都體現出很大的作用,希望本文能夠為以后少數民族開齋節的研究提供有意義的借鑒。
【參考文獻】
[1]高丙中.作為一個過渡禮儀的兩個慶典——對元旦與春節關系的表述[J].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7(01):50.
[2] 張 瑞,唐衛青.世俗與神圣的過渡禮儀-以大同回族開齋節為例[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6):35-37.
[3] 楊曉純.拉薩世居穆斯林節日中的藏族文化元素-以開齋節為例[J].科技致富向導,2015(36):48-56.
[4]王喜峰.當代文化與穆斯林開齋節研究[J].民族信息,2016(34):89-93.
作者簡介:龍紫薇(1995-),性別:女,2016級新疆師范大學國際文化交流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