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坤蓮
摘要:興趣是人們積極探索客觀事物的一種認識傾向,它能極大地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狀態。興趣雖屬于非智力因素,卻是學好語文的先決條件。因此,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不可忽視的問題。
關鍵詞:提高效率;初中語文;教學方法
一旦學生“樂知”的興趣激發出來,語文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所以,語文教師不但要教得得法,更要滿腔激情、持久地去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的學習情緒在四十五分鐘的課堂上始終處在最佳狀態。只有這樣,語文教學的“達標高效”才能真正成為現實。為此,應從以下幾點做起:
一、融通情感,構建和諧關系
學生往往因愛這個教師而愛上這位教師所教的學科,從而對這門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怎樣使情感通融?首先,教師對待學生要懷有一顆愛心,這是大前提。教師不要板起一副臉孔,動輒斥責學生。教師應該對學生態度親切,經常給以鼓勵和表揚,哪怕是一種贊許的眼神,或是一個滿意的點頭,學生也能領會到這是教師對他的愛。學生便會因此而喜歡這個教師。其次,教師應該想辦法激勵學生,使他們建立起自信心,并從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二、抓住心理,創造成功體驗
興趣有賴于成功。不斷獲得成功,經常得到表揚的學生,學習興趣也在不斷的鞏固和發展;而屢遭失敗,經常受批評、斥責的學生,其學習興趣就會日漸衰減,直至完全喪失。由此可見,興趣和成功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果要想提高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就一定要花點心思研究學生的心理。對于初中學生來說,他們正處于半幼稚、半成熟時期,這時的學生既具獨立性,也具依賴性,他們急切地盼望成熟和獨立,總是不失時機地想表現一下自己。如果教師懂得一點兒心理學,便可對癥下藥,因勢利導,使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成功的機會。課堂提問中,較難的問題請水平較高的學生回答;較容易的題目,則要請水平較低的學生回答。不可讓回答問題成為優秀生的“專利”。當學生在回答問題遇到困難時,教師應適時地、恰到好處地、巧妙地給以啟發指點,使學生能夠順利完成任務。這樣因人而異、難易有別的提問,使每一個學生都可能取得成功而受到老師的表揚和鼓勵,從而感受到成功的歡樂。
三、開拓思維,激發求知欲望
興趣和需要有密切的聯系。興趣的發生以一定的需要為基礎。當一個人有某種需要時,他必然會對相關的事物優先地給予注意,并且對它有向往的心情。只有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習起來才會興趣盎然。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以教材為輻射中心,盡可能的開拓知識面,從而激發學生的即興需要。這是使學生勃發臨時興趣的一種重要手段。例如教《從百草原到三味書屋》時,可以設計這樣一個練習:“假如你是文中的長媽媽,當你看到魯迅先生寫的文章時,你會給魯迅先生提出哪些意見呢?”這就要求學生必須發揮創造性才能完成。而爭強好勝,樂于創造,勇于求新,正是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所以對這樣的練習他們是有興趣的。這個課堂練習,既有利于學生熟悉課文,又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有助于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學生對這種富有創造性的練習具有濃厚的興趣。
四、提高興致,講求授課藝術
首先,語文教學是諸多學科綜合作用的復雜的師生雙邊活動。作為語文教師,應該考慮如何靈活地利用多種藝術手段幫助教學,把教學組織得生動活潑,有趣有味。教師可以巧妙利用音樂、美術等多種藝術手段進行輔助教學,改掉過去呆板的教學方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效率定會有很大提高。一堂課的結構縱然多么精美,組織教學方式縱然多么嚴密有序,授課語調如果使用不妥,也可能會使學生在催眠中昏然欲睡,或在庸煩的調子里焦燥不安。語文教學本身也可以說是一種藝術,教師的語言是表達這種藝術的載體,語文教學如果沒有好的藝術載體,感染效果勢必削弱。從藝術角度看,精美的語句伴隨著優美的語調,產生出特有的藝術效果:給人一種悅耳、輕松的愉悅感。在語文教學中巧妙地運用這一藝術手段,能喚起學生的積極情緒,逗引學生濃厚的興趣,促使他們精神振作,注意力集中,產生強烈的接受知識的欲望,并積極有效地進行思維。這樣,教師很容易地將學生導入亢奮狀態,獵取最佳效果。
五、放手的愛,給學生營造“多彩”的課堂氛圍
(一)營造活躍式的課堂氛圍
研究表明:一個人在輕松愉快、和諧民主的環境中,參與活動的欲望就會被激發起來,表現欲大大增強,思維活躍。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把時間還給學生,并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鼓勵學生要敢于質疑,敢于批判,并告訴他們這是一種非常寶貴的精神,讓學生從不同角度去探究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不“人云亦云”,幫助他們確立自主的人格。如我在講馬致遠《天凈沙秋思》這首元曲時,先是讓學生反復的誦讀詩文,然后根據自己的想象動筆畫出曲中所描寫的景物,寫出字里行間所流露作者的情感,班上40位學生在自由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的進行想象和聯想,所畫出的畫個性色彩十足,風格各有千秋,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被調動,圖畫完了基本上能當堂背誦下這首小曲。這種活躍式的課堂氛圍,打破了傳統的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輕松掌握了知識,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營造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
“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我在語文課上倡導教學民主,推崇教師“寓教于樂”,學生“寓學于樂”,讓自己成為學生可親、可敬、可信的朋友,對學生不成熟的甚至是荒誕的想法,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給予恰當的肯定和鼓勵,增強他們的信心。因此,我的課堂總是洋溢著濃濃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學術氣息。學生思維活躍,想法標新立異,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智慧飛揚的天地,成為學生個性流淌的舞臺,語文課堂的效率得到提升。
總之,在教學中,重視從根本上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時代的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品質,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創造性地學習。相信,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正確實施,將會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