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握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利益觀教育的相關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正確的利益觀可以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有利于大學生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二者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因而為了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實效性,首先必須要弄清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與馬克思主義利益觀的相關性,把握好這個必要前提是開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關鍵。
關鍵詞:理想信念教育;馬克思主義利益觀;大學生
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利益觀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要把握好二者的一致性,不能將二者割裂開來。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為利益追求與實現提供根本導向,只有依靠堅定的理想信念,利益追求才不會發生偏差;反之,正當利益訴求的滿足和鼓勵則有利于理想信念的堅定。
一、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與馬克思主義利益觀根本旨歸的一致性
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利益觀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兩者在根本旨歸上是一致的、統一的。對大學生開展馬克思主義利益觀教育,就是要使大學生了解馬克思主義關于利益的本質,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關于利益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從而能夠正確看待、分析和處理利益問題,確立正確的利益取向、處理好利益關系,把自身利益的追求與人民利益的實現結合起來,從而創造自己的人生價值。要因此,馬克思主義利益觀在價值導向上,以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利益關系上,堅持物質利益與精神利益,個人利益與集體、國家和民族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統一??梢姡R克思主義利益觀,為我們確立正確的利益目標、正確處理利益關系提供了根本立場和基本原則。
理想信念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制約和主宰著一個人的價值取向和行為選擇。自然也主導著一個人的利益價值取向、利益原則和利益行為。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往往轉化為堅定的立場、鮮明的觀點、明確的態度、堅強的意志、持久的情感和不懈的行為,成為人們現實生活中的信條和準則。利益是理想信念教育的基礎和出發點,理想信念教育以實現人的根本利益為目的,理想信念教育能引導和升華大學生的利益需求,二者是相互促進、相互統一的。
當代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就是對大學生進行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教育。大學生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要通過教育,使他們懂得馬克思主義所揭示的人類社發展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進程,明確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
馬克思主義利益觀與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價值歸旨都是圍繞社會歷史范疇的“人”這個主體,圍繞“人的解放、自由、全面發展”這一價值理念發展形成的。共產主義理想是一個終極目標,他給人以目標方向、奮斗動力和精神信仰。堅持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朝著這個目標探索前進,堅信必然會有挫折但前途一定是光明的,這樣的選擇也是符合全人類根本利益的。而馬克思主義利益觀就是指導實踐活動的科學方法論,通往共產主義的道路,艱難曲折,也會歷時長遠,每一個發展階段都會遇到許多的社會矛盾,運用馬克思主義利益觀處理社會矛盾可以最大限度的消弭分歧、凝聚共識、促進發展。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是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中堅力量,只有正確認識和理解馬克思主義利益觀與理想信念的內涵和相互之間的關系,才能有正確的方向指引和正確方法論的指導,也才能夠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將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綜上所述,馬克思主義利益觀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兩者在根本旨歸上是一致的、統一的。
二、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為利益追求與實現提供根本導向
人是“自然人”與“社會人”的統一體。人對物質利益的追求主要源于人的自然屬性,所以是自發的,是不需要“教育”的;作為精神范疇的理想信念則是源于人的社會屬性。在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物質追求與精神追求之間,如果缺乏對兩者關系的認識,處理不好兩者之間的關系,就容易導致功利主義抬頭,工具理性上升;理想主義失落,價值理性下降。
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看,理想信念的根本作用分別是:指引國家發展方向,引領社會進步航向,主導人生價值取向。作為精神世界的理想信念與現實利益總是有著直接關聯性,人們趨向于站在現實利益的角度上思考理想問題。進一步認識和闡述馬克思主義利益觀教育與理想信念教育的關系,對于處理好追求利益與追求理想信念的關系十分重要。
馬克思主義利益觀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兩者在根本旨歸上是一致的、統一的。但是,理想信念教育具有崇高性,根本目標高于利益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為利益追求與實現提供根本導向。
當代大學生群體,一方面理論功底不足,另一方面社會閱歷尚淺,加之現實社會問題的影響,重物質、輕精神;重眼前、輕長遠;重個人、輕集體等現象比較普遍。針對這些現象,只有依靠理想信念教育提供根本導向,利益追求才不至于發生偏差。
理想信念教學活動是一個老師與學生互動的過程,充分調動主體積極性參與教學活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必要條件。利益是人類活動的本源動機,具體到理想信念教育教學活動,利益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動力和歸宿。如何來回應教師與學生的利益需求?絕不是無限制的滿足他們的需求,而是要體現一定的原則性。一定的原則規定之下,主體的利益觀便分化為正確的利益觀和錯誤的利益觀。正確的利益觀促進理想信念教育目標的實現,錯誤的利益觀阻礙理想信念教育目標的實現。
(一)正確的利益觀促進理想信念教育目標的實現
什么是正確的利益觀?正確的利益觀體現著物質利益、精神利益與情感利益的統一,個體利益觀與集體利益觀的統一,歷史利益觀與現實利益觀的統一,它是科學的、正義的、發展的利益觀。正確的利益觀要求當下大學生在實現共產主義最高綱領的統攝下正確看待物質利益、精神利益與情感利益的統一,個體利益觀與集體利益觀的統一,歷史利益觀與現實利益觀的統一。一是要全方面的追求利益,物質利益追求有度,物質之上追求精神生活,情感上要有身份歸屬感;二是統籌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的分配,認識到短期利益與長遠利益的統一,積極做貢獻,樂于做犧牲;三是要立足于現實條件,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從未來中獲取動力,正確評價利益格局,充分調整合理需求與欲望膨脹之間的關系。只有這樣,才能認識到理想信念實現的長期性、艱巨性,從而創新探索,艱苦奮斗;才能在面對困難時不喪失斗志,不改旗易幟。
(二)錯誤的利益觀阻礙理想信念教育目標的實現
什么是錯誤的利益觀?錯誤的利益觀是在追求利益的過程中犯了原則上的錯誤,或是對利益認識上的片面性、局限性導致的不利于人的發展、社會目標實現的利益觀。經濟活動中“錢”成為衡量一切的標準,人淪為物質的奴隸;相應的體現在文化上,膚淺的刺激的娛樂代替了陶冶身心的高雅文化,庸俗墮落,享樂成風;社會交往中,道德荒漠化,講誠信原則被認為是迂腐,實用主義、工具理性被大加推崇;政治生活中,貪污腐敗,以權謀私,脫離群眾的現象時有發生,反而被一些人視為常態;生態環境上,一些地方一些人早已拋棄了天人合一、和諧發展的傳統理念,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藍天白云成為霧霾中的奇觀……雖然這些現象不是主流,但大學生一旦接受了這些思維認識,隨波逐流,又如何能夠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當這些大學生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又何談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
開展共產主義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教育,能夠為大學生的利益追求提供價值導向,這是由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馬克思主義作為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的學說,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昭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的價值目標。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正是朝著共產主義理想前行。這樣的理想信念教育,蘊含了大學生利益追求的根本指向。
三、滿足和鼓勵正當的利益訴求是堅定理想信念的重要動力
大學生的利益追求既有物質利益,也有精神利益;既有現實利益,也有發展利益;既有眼前利益,也有長遠利益;既有正確利益,也有錯誤利益。把馬克思主義利益觀和理想信念教育結合起來,就是幫助大學生分析哪些利益是正當的、合理的。所謂正當利益訴求是指符合社會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符合法律約束和道德規范,并與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相一致的利益訴求,就是要看這些利益是否符合馬克思主義利益觀的立場和原則,是否于人民群眾的利益相一致,是否能促進自身的健康發展。對正當利益的滿足會轉變為堅定理想信念的動力。
人生不是一個純粹追求功利的過程,人具有理性、具有超越感官享樂的永不休止的對人生意義與精神價值的追求。利益是人類所有一切活動的動因,當今時代社會經濟發展迅速,人們越來越不能僅僅滿足于物質利益的需求,對精神利益的需求也日益強烈。“人們日益認識到,精神利益和物質利益具有同樣重要的意義”,“無論物質利益還是精神利益,都是人類的根本利益?!盵1]生產生活中創造的物質條件,始終是人類的根本利益,而精神利益的價值在于社會對人們精神上的鼓勵和認可,也同時促進了個體價值的自我認可,從而可以激發更高的斗志進行個體的事業。物質利益的需求和精神利益的滿足有利于強化樹立理想信念的效果,激發人們對社會主義建設的信心和動力,積極投身社會主義建設,從而樹立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因此,樹立理想信念要重視正當利益訴求和利益所起到的激勵作用,包括物質利益與精神利益。我們要積極的把利益的動力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這就需要樹立理想信念過程中從利益上把握個人發展的根本規律和動因,這樣有利于揭示人思想變化的特點和規律,為利益的激勵作用的發生和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奠定基礎。
大學生正處在一個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的大學生有了一定的獨立意識,但缺乏理性的辨識能力,加之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好奇心強,喜歡標新立異,容易被各種社會思潮帶著走。利益是社會活動的本源,什么是利益?如何區分自己的利益與別人的利益?如何區分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如何區分蠅頭小利與根本利益?這些問題大學生未必搞得清楚,不同的利益觀會給他們不同的解答?,F實中,一些學生跟著物質金錢走,卻忽略了精神利益,或得償所愿,卻一陣空虛,痛苦不已;或誤入歧途,危害社會,毀了自己的大好人生。一些學生跟著所謂的“公知”、“大V”走,處處貶損母國,宣揚西方的價值體系,自以為在爭取自由和幸福,卻不見“茉莉花革命”導致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帶給了中東世界什么?為了蠅頭小利放棄尊嚴價值,踐踏道德法律的現象時有發生……到底什么才是利益?什么才能帶來幸福的體驗?什么才能使他們獲得自由與解放?馬克思主義利益觀將引導大學生明白物質利益與精神利益的統一才是人的全面發展,中國立場、中華傳統才是他們切身的利益,道德法律看似是對自由的禁錮,卻寄予他們更大的自由,舍小利保大義,最終惠及的還是他們自己。
【參考文獻】
[1]項久雨.利益邏輯與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的生成[J].思想政治教育,2008(03).
作者簡介:劉泉葆(1990.05-),女,黑龍江雞西人,漢族,重慶商務職業學院教師,法學碩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