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彩霞
摘要:計算機應用基礎是高職學校為培養學生成才開設的重要課程之一,開設該課程旨在使學生掌握計算機理論知識基礎上,可以展現相應的應用操作,以此滿足與本專業職業有關的信息處理要求。本文以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為研究視角,闡述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一系列解決對策,以期為類似研究提供一定指導。
關鍵詞: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問題;對策
隨著信息全球化的發展,信息技術覆蓋范圍日益擴大,計算機技術逐漸應用到大眾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為讓學生能夠更快、更好的適應社會工作,高職院校重視培養學生的計算機知識與技能,這種做法不僅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也能為社會培養實用型的人才。《計算機應用基礎》是高職教育的基礎課程,該課程在學生生源及教材更新等因素的影響下,教師教學面臨較大的挑戰,文章對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展開分析,并尋找解決上述問題最佳的方案,以便于適應現代信息技術的創新發展,全面提高教學質量與水平,滿足現代社會的人才需求。
一、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隨著現代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發生較大的變化,教材改革,生源不斷增加等因素都會對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帶來較大的挑戰。近些年,高職院校的招生生源發生較大的改變,招收學生范圍不斷擴大,高中生與初中生的文化程度、接受程度以及智力等存在很大的差別。多數城市中學已開設電腦課程,這些學生已有一定計算機基礎。但來自農村或山區的孩子接觸計算機時間較短或并未學習過相關課程,這些學生計算機成績較差,自控能力差[1]。進入高職學校在計算機應用基礎學習時,學生的學習難度、壓力等都會增加,學生分層也比較嚴重。因此,在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上,教師的教學難度也逐步增加。現階段,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通過在多媒體或計算機室展開一體化教學。多媒體教師授課是由屏幕投影把老師操作計算機步驟展現在學生眼前,展示并講解相應的知識,教學信息量較大,且教學內容豐富,便于學生學習和理解,進而提升課堂教學效果。但因教學信息量比較大,教學速度較快,不方便學生做筆記,學生參與度較淺。如果老師把握不好,會使老師成為整個課堂主體,學生一直處在被動學習狀態,無法展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加之,計算機房開展一體化教學過程中,因老師數量少,學生多,老師進行引導和管理存在一定難度,多數極易脫離老師的指導,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
二、改進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現狀的對策
為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滿足學生的就業需求,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必須要實現改革,在教學中著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技能,讓學生主動適應現代社會信息技術快速變化與發展的趨勢。
(一)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時,要明確教學目標,及時更新教學觀念,不斷吸收信息技術的先進理念,并將其應用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在日常教學時,要根據教學目標以及社會就業實際要求,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依據教學目標制定教學內容,以此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2]。此外,教師還要更新教學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培養,為現代社會提供實用型的人才。
(二)實施分層次教學
現階段,高職普遍根據專業班級組織課程教學,難以做到依據新生入學時計算機基礎能力進行分班。但在實際教學中必須重視學生的個別差異,探究分層次教學模式。具體做法如下:(1)備好課是上好每一節課的基礎,老師可依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次備課,促使教與學相互適應。基于考試大綱框架之下,分清哪部分屬于共同目標,哪些為分層目標,再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明確各層次學生的實際要求。進行教學設計時,新舊知識和重難點應以差生認知水平為基準,但也要設法激發優生的求知欲望。在設計問題或布置習題任務時,練習難度要與學生層次相一致,可設計比較容易的習題讓差生練習,使每個人均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3]。此外,設置一些相對難一點的習題,讓優生操作練習,增強他們的愉悅質感,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2)實際教學過程中,優等生以放為主,放中給予恰當的指導;對中等生和后進生以幫為主,重點帶領他們有效進行學習,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需求。(3)為學生設置不同層次的練習和作業,盡量多的安排上機實訓時間,重點實施分層次輔導,以期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
(三)創新教學內容
高職學院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新教學內容,著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機能力。教師在教材的選擇上,可選擇一些比較貼近與學生工作、生活的知識。同時,教師要選用比較先進的、使用廣泛的應用軟件和技術知識,對學生進行應用訓練,培養學生的計算機能力與素質,讓學生在社會就業或工作學習中掌握主動權。另外,教師要根據教材大綱及社會現實,不斷對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創新,全面提高學生的計算機能力。
(四)及時更新教學手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現代教育學認為,學生的學習情緒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條件,教師要想提高教學效果,就要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計算機學習[4]。因此,高職教師在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時,教學手段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教育中,多媒體是輔助教學的主要手段,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多媒體教學可以呈現較好的視聽效果,更能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或進行網絡學習。教師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上,可使用幻燈片展示計算機軟件的及操作過程,如word文檔編輯、Excel表格以及數據庫等,讓學生通過多媒體技術進行實際鍛煉、操作。此外,教師也可以制作微課,上傳到學生客戶端,讓學生能夠自主觀看、學習;也可以建立計算機應用基礎論壇,與學生進行交流,提升課堂的互交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以及手段,以學生能力培養與就業需求為導向,樹立科學的教學目標,全面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技能,為學生塑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在深入分析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中的問題基礎上,提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法,以期為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提供一定指導。
【參考文獻】
[1]歐陽之光.淺談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問題[J].數字化用戶,2013(21):117.
[2]劉海蓉.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問題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06):156-157.
[3]郁春蘭.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J].九江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04):23-24.
[4]邵杰,邵靜嵐.高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問題剖析及改進策略[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3):150-15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