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宇翔 王丹情
法治護航改革
/施宇翔 王丹情
近年來,我省以法治中國建設為引領,貫穿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過程,不斷豐富完善法治浙江建設的內涵,一步一個腳印,讓全面依法治國各項部署在我省落地生根,奏響一曲法治浙江最強音。

作為“放管服”的升級版,浙江省全力推進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備受社會關注。汪建偉 攝
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強則國家強。
行走于之江大地,撲面而來的是法治浙江建設的勃勃生機——科學立法不斷拓展,法治政府強力推進,法治精神深入人心,崇尚法治、尊重法律、維護法律權威、自覺依法辦事的良好氛圍正在形成。
法治猶如天平,一邊是公共權力,一邊是公民權利。法治浙江建設從何深化?依法規范行政權力、全面建設法治政府是關鍵所在。
行政處罰、行政裁決、行政確認……打開杭州市富陽區政府網,醒目位置上掛著一份常用行政權力清單。清單中,每項行政權力都有各自的行政權力名稱、法定依據、實施主體等類型。
2014年5月,富陽曬出了全國首張縣域權力清單,在全國引起廣泛關注。與老百姓關系密切、使用頻率較高的行政權力,從2551項削減到1465項,削減幅度達40%以上。如今,浙江各地正不斷深化權力清單改革,再造審批流程,讓群眾和企業受益。
瞄準焦點、直擊痛點、回應難點、跟蹤熱點。5年來,在加快法治建設的道路上,省委、省政府從來都敢于動真碰硬,不惜“壯士斷腕”。
2014年6月,我省在網上“曬”出首份省級權力清單后,又率先啟動責任清單編制,規定省級部門、市縣政府部門都要拿出責任清單到網上“曬一曬”。
權力清單需要政府部門“該放的放到底”;責任清單則要求其“該做的做到位”。加上先后公布的企業投資負面清單、財政資金管理清單,近年來,我省從這“四張清單一張網”發力。2016年,全省行政許可事項從554項減少到516項,四年累計減少779項。
當權力的邊界得到厘清,社會活力被進一步激發。
今年2月,臺州小伙郁浩祥來到臺州市行政服務中心,幫朋友辦理新建商品房買入和抵押登記業務。從排隊等候到完成繳費,整個辦事過程不到一小時?!艾F在真的只要跑一次就解決了,方便了很多?!鞭k完業務的郁浩祥非常驚喜,要知道,原先他辦過同樣的業務,需要跑三四趟。
如何從跑三四趟變為只跑一趟?這緣于我省今年開展的“最多跑一次”改革。
“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2017年開始,浙江全面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將“四張清單一張網”改革再推進再深化。
5月21日,全國首個“最多跑一次”省級地方標準——《政務辦事“最多跑一次”工作規范》發布并實施,標志著我省政務服務標準化和規范化基礎工作邁出堅實一步。如今,“最多跑一次”已成為浙江大地的一個熱詞,成為“放管服”改革中政府的一場自我革命,“跑”出改革決心,“跑”出群眾期待。
在各種不同類型的平臺發展和建設中,移動通信及軟件平臺等,都具備明顯的雙邊市場特點,比如一類平臺的服務或交易,在此種背景下兩端市場可以借助相應平臺實現必要交易,不需要借助其他方式開展其他工作。在此環節中不同平臺企業也能夠在不同的市場作用下獲取經濟效益。
2017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這是深化法治浙江、法治政府建設的又一重要舉措。
對于行政復議局成立的好處,義烏快遞員崔貫偉感觸很深。當時,崔貫偉帶家人去醫院看病,返回途中看見兩個老鄉一直打不到車。崔貫偉就提出送他們回家。上車后,老鄉主動給他10元錢請他喝飲料,沒想到被運管執法人員查到。執法人員認為“10元錢買個飲料”是議價,涉嫌非法營運。崔貫偉不僅被扣車,還面臨至少3萬元的罰款。崔貫偉不服,申請行政復議。行政復議局確認崔貫偉幫助老鄉的情況屬實后,運管部門主動撤銷了行政處罰。
2015年9月,作為全省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試點的義烏市,率先成立了全國首家實體化運行的行政復議局。義烏行政復議體制改革試點以“兩整合一統一”為主要內容,其實質是通過整合義烏市域范圍內行政機關復議權限,整合金華市相關職能部門復議權限,統一由義烏市政府行政復議局行使職權。
2016年7月,我省在桐廬縣、黃巖區擴大試點,省本級同步跟進改革,評估總結改革經驗,謀劃提出了行政復議體制改革的“浙江方案”。
“正義不僅應當實現,而且應當以看得見的方式實現?!?/p>
五年來,浙江在打造法治政府的同時,也努力追求公正司法。客觀性證據審查、陽光司法指數、網絡司法拍賣、裁判文書上網……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互聯網的出現,使司法公開的方式與渠道極大拓寬,標志司法公開進入全新的網絡信息化時代,也督促司法更加公正、高效、廉潔、為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新要求、新期待。
《中國2015年度司法透明指數評估報告》中,浙江省高級法院、寧波市中級法院、寧波海事法院分列全國高院、中院和海事法院榜首。
2012年,省高院聯合淘寶網首創公開、透明、零傭金的司法網上拍賣。拍賣種類涵蓋汽車、房產、機器設備、廠房、商業用房、股權、海域使用權、商位使用權等涉訟資產。
探索零傭金網絡司法拍賣的試點成功后,在全省103家法院全面鋪開。自2012年至去年10月份,司法網拍總成交額為539.8459億元,為當事人省下傭金12.0251億元。現在,這一司法改革新舉措已被全國不少省市區法院借鑒引用。
法治的生命,不在書本里,而在實踐中。去年,浙江省檢察院著力推進規范司法行為行動,重點整治違規辦案、刑訊逼供、泄露案情等八個方面的不規范司法行為。八方面的行動如春風化雨,讓案件的當事人、律師都感受到了公平正義。
省檢察院在全國率先實行“每案必提”,審查逮捕案件時,每個案件都要當面提審犯罪嫌疑人,認真聽取辯解及有無刑訊逼供反映,依法保障了當事人的訴訟權利。
2015年,我省檢察院在互聯網上發布起訴書等終結性法律文書,全省共公開案件程序性信息172062條、重大案件信息1671條、終結性法律文書65522份。全省三級檢察院已實現官方微信、微博或客戶端全覆蓋,全省有3個單位和作品被評為全國檢察新媒體建設運營50強。
多年探索,砥礪前行,在法治中國的指引下,堅持公平正義,法治浙江建設必定更加卓有成效。
法治建設,根在基層。只有人民群眾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獲得感不斷增強,才能讓法治社會的根基不斷牢固。
2004年6月18日,后陳村村監會正式掛牌成立,立竿見影!
據統計,村監會成立后,后陳村的招待費銳減,從過去每年二三十萬元減到幾千元;實施頭一個月,工程招標節省20多萬元。
2010年,全國人大修訂村民委員會組織法,作出“村應當建立村務監督委員會或者其他形式的村務監督機構”的規定。“后陳經驗”上升為國家法度。

隨著法治觸角不斷延伸,依法善治的生動局面正在浙江大地精彩呈現。 蔡榮章 攝
在改革開放先行實踐中,浙江敏銳意識到,基層社會治理中,必須把推進法治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用民主的方式、依靠法治的力量來調節關系、平衡利益、減少矛盾。由后陳之后,杭州推行村務數字電視公開,寧波建立村級權力清單制度,紹興推行“按事計分、以分定酬”的村務監督積分管理系統……浙江的探索從未停止,基層小微權力得到愈加有效的監管。
浙江重點在村居、社區、企業等基層單位探索、推進依法治理,使民主法治理念滋養和激活每一個社會“細胞”。
社會治理越來越科學高效。從全國率先建立的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到“24小時不下班”的網上政府服務;從“網格化管理、組團式服務”管理服務新模式,到法治、德治、自治“三治合一”基層治理新機制……社會治理能力和服務發展水平,不斷自我提升、超越。
建設法治社會,需要最廣泛地動員和組織人民依法有序參與國家和社會事務管理。
在杭州,巡邏在街頭巷尾的“武林大媽”成為這個美麗城市的一張金名片。G20杭州峰會期間,“武林大媽微笑亭”為過往行人提供應急用品、涼茶和旅游資訊等便民服務,成為杭州街頭的一道別樣景致。在舟山,人們把陸地調解漁事糾紛延伸到海上,在各漁區建立了“調解船”“海上老娘舅”等群眾性協管組織,通過那些人品好、信息靈、有威信的“船老大”,及時預防和減少海上漁事糾紛的升級,依靠群眾化解糾紛,打造“海上楓橋”。
在浙江,11個設區市、89個縣(市、區)已經全部建立社會組織服務平臺。社會組織充分參與到基層社會治理中,全省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
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浙江以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和省委十三屆六次全會決定精神,繼續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持把法治建設作為深入實施“八八戰略”的重要內容和重要保障,在法治軌道上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建設法治中國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