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帥 周 斌
智慧審判的蘇州模式
/張 帥 周 斌
語音自動生成庭審筆錄,給一個指令證據會自動“彈出”,簡易案件裁判文書一鍵生成……去年3月以來,蘇州中院利用現代信息處理技術,開展了“智慧審判”建設探索,向人們展示了法院審判也可以如此智能。
近年來,蘇州法院收案量持續高位增長,2016年收案25萬件,為江蘇全省之最;蘇州員額法官697人,案多人少矛盾十分突出。而隨著司法體制改革的深入推進,對審判質量和效率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此,蘇州積極探索智慧審判,借助科技手段輔助和服務法官辦案,有效提高了審判質效。
1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周強在《蘇州中院以“電子卷宗 語音識別”建成智慧審判蘇州模式》信息上作出“應大力推廣智慧審判蘇州模式”的重要批示后,智慧審判蘇州模式吸引了全國政法系統的目光。
智慧審判蘇州模式,是以“電子卷宗+庭審語音+智能服務”為主要內容,覆蓋訴訟全流程的智慧審判一體化集成解決方案。數據顯示,運用智慧審判系統以來,法官事務性工作剝離約40%,書記員事務性工作減少約50%,案件平均審判效率提高30%左右。
電子卷宗是建設“智慧法院”的前提和基礎。智慧審判蘇州模式的一大亮點,便是電子卷宗的隨案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

蘇州市中院積極探索智慧審判,借助科技手段輔助和服務法官辦案。 中新社/圖
當事人提交訴狀時,立案人員便第一時間將有關材料掃描生成電子卷宗,通過二維碼實現關聯后,相關立案信息自動回填,對比傳統的手工錄入方式,可節省一半以上時間。立案完成后,電子卷宗在系統中進行對應流轉,貫穿審判執行、結案歸檔等各個流程。
“借助電子卷宗,法官可以在家中閱卷辦案,當事人和律師可以網上閱卷,了解案件流程信息,這也成為蘇州中院推進司法公開的一項全新舉措。”蘇州中級人民法院副院長曹忠明說。
據統計,通過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立案時間平均減少50%以上。
沒有高質量的電子卷宗,就談不上深度應用。今年以來,蘇州中院在優化電子卷宗管理上狠下功夫,改造了電子卷宗的編目設置,保證了卷宗材料明晰好用。
以往的電子卷宗證據材料雜亂無序、名稱不全、不便調閱利用。蘇州中院辦公室副主任熊一森介紹,升級后的電子卷宗編目從法官辦案習慣出發,由原來的“電子卷”分為“證據材料”和“法律文書”兩類及相應的子目錄進行展示,智能提取每份材料標題設置為文件名,并自動歸入到上述相應目錄下,大大節省了以往掃描人員人工輸入標題和尋找存儲位置的時間。
升級后的電子卷宗編目,通過樹狀結構及思維導圖方式呈現,讓法官一目了然。同時,法官可針對某份材料進行批注并保存,以供后續閱卷時參考。對此,蘇州中院民四庭法官沈莉菁感觸頗多:“通過新增的證據材料閱卷筆錄和全文檢索功能,快速查閱包括證據、庭審筆錄、閱卷筆錄等在內所有卷宗內容,效率大大提高了。”
“此前的電子卷宗是在紙質卷宗歸檔時掃描生成,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時間。”民一庭書記員郭瑋在談及電子卷宗歸檔問題時說。借助新系統的電子卷宗歸檔功能,書記員在歸檔時只需選定所需的電子卷宗材料,一鍵點擊,即可將材料自動歸入到按歸檔要求建立的影像卷目錄之下,并轉換成JPG格式的影像卷。
遇到電子卷與紙質卷的順序不一致,怎么辦?郭瑋補充道:“這個問題現在也迎刃而解。”影像卷生成后,書記員只需點擊相應案件,排序好的所有材料就會自動按序編寫頁碼,此外,書記員還可對影像卷內電子材料的順序進行拖拽調整,以確保電子卷與紙質卷的順序完全一致。

庭審智能語音識別系統的使用,極大提高了庭審的質量和效率。
蘇州中院一號法庭,一起買賣合同糾紛案件的庭審正在進行中。記者看到,在庭審的質證環節,當事人并沒有像以往那樣將證據材料逐一向法官和對方當事人傳遞,在審判席和各方當事人面前的電腦顯示屏上,所有的證據材料同步統一播放、展示,大大節省了舉證、質證環節的時間。
原來,這是蘇州中院在全國首創的“隨講隨翻”電子質證系統。這套系統對傳統的庭審舉證、質證方式進行了徹底革新,實現了法庭庭審過程中文檔、圖像、音頻、視頻等電子證據材料的實時調取、同步顯示和電子舉證、質證,點擊法庭座位上的顯示屏即可展示證據,庭審效率顯著提升。
“庭審中舉證、質證環節用時至少縮短一半以上,而且人員不再走動,法庭秩序井然!”民二庭法官俞水娟對這套新系統給予很高評價。
傳統庭審中的紙質證據材料傳遞質證方式除走動、耗時外,還存在檢索難、不同步問題。“隨講隨翻”電子質證系統內含語音“喚醒”證據展示的功能,一并解決了這個問題。系統能夠自動識別庭審中說話人的特定指令,準確檢索到電子卷宗中相應的文檔、圖像、音頻、視頻等電子證據,并實時顯示在各方當事人面前的電腦顯示屏上,庭審節奏比從前順暢了許多。
庭審中記者還發現,語音“喚醒”證據展示后,雙方當事人均可在顯示屏上對展示的證據進行打點標記,提請對方當事人和法官注意,進而有針對性地發表意見。同時,法官標注的內容可以不向各方當事人表明,確保了安全性。民二庭法官高小剛認為,這一功能對于法官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庭審結束后,法官可以選擇將標注的內容推送到辦案平臺的內卷中保存,以便在庭后閱卷中起到自我提示的作用。
此外,科技法庭電腦全部升級為27寸大屏顯示器,并運用“左看右寫”分屏顯示技術,左屏展示電子證據、右屏顯示智能語音庭審筆錄,雙屏智能同步推進,增強“隨講隨翻”功能實效,保證庭審進程有條不紊。
“根據合同條款,保險公司只承擔30%的賠償責任……”“我辦理的是全額保險附加不計免賠,應該全賠……”蘇州市工業園區人民法院里,一起保險合同糾紛正在開庭中,法庭角落里一個發光的特殊“書記員”正在工作,訴訟雙方話音剛落,相應的文字筆錄隨即出現在大屏幕上。面對這樣一起矛盾激烈、案情復雜的糾紛,全然聽不到緊張的敲擊鍵盤聲,書記員坐在電腦前偶爾動手修改,輕松完成庭審記錄。
22頁筆錄,一個半小時的開庭時間……一連串驚人的數據不斷刷新人們對庭審記錄速度的認知。
這起案件,原告投保人提交了多達16組證據,保險公司方面也是態度強硬決不讓步,本以為是一場持久戰,沒想到僅花了一個半小時就結束了。
“還以為要開一天的庭,現在語音轉錄省去了等待書記員記錄的時間,效率大大提高。”代理此案的李律師對全新的智慧法庭豎起了大拇指。
傳統庭審現場,因書記員輸入效率低,時常出現“暫停”現象。為解決這一難題,2016年3月,蘇州中院與科大訊飛公司合作,探索人工智能和語音大數據在法庭庭審中的開發應用。4月下旬,蘇州中院開始在實戰中測試使用庭審智能語音識別系統。
據統計,傳統的手工輸入在每分鐘120至150字左右,但是語音轉錄可以達到每分鐘250至300字,尤其是在疑難復雜、博弈性強、對抗性強的案件庭審中特別需要詳細地記錄訴訟雙方觀點,這樣才能更好地查明事實,語音轉錄完全滿足這樣的庭審要求。
實際上,提升整個庭審效率的關鍵是實現庭審語音文字轉換和自動標注發言人角色。科大訊飛平嵌事業部總監劉江說,這一針對各種各樣的法庭的應用場景,確定庭審多角色標注功能已完全實現。通俗地講,就是哪句話是哪個角色說的,都能準確識別標注,真正實現了法庭各個發言人的角色分離。另外,從口語化到書面語的轉化且符合法律語言的規范性要求也已實現。
“不過,機器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準確。”劉江說,針對這個問題公司也做出了對應措施,在人工手動修訂一些識別錯誤的時候,機器會自動去學習改變當前的錯誤模式,并把這個模式快速地疊加到這種改錯中去,即具備自主個案學習能力,以提升語音識別率等功能。
受傳統思維模式及辦案習慣影響,在智慧審判系統推廣伊始,不少法官和書記員對這套全新的系統存在抵觸心理,實際使用的情況并不盡如人意。市中院審管辦主任趙海生說:“為此,我們在今年及時制定了實施方案,院庭長對系統使用情況加強督促檢查,并帶頭使用,躬親示范。”通過一系列舉措,智慧審判的根系在蘇州法院不斷扎穩扎牢。
目前,蘇州已在市中院包括蘇州知識產權法庭在內的全部法庭和園區法院、虎丘法院、張家港法院、昆山法院、吳江法院、相城法院部署庭審語音識別平臺。通過上千個庭審應用,庭審筆錄的完整度接近100%,確保了記錄的客觀性和規范性。帶有口音的普通話語音識別正確率達到90%,因書記員輸入效率低導致庭審暫停現象基本消除,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等環節庭審流暢度顯著提升。庭審筆錄的完整度大幅提高。庭審時間平均縮短20%—30%,復雜庭審時間縮短超過50%,庭審的質量和效率明顯提高。
接下來,語音識別技術還將和電子卷宗深度應用等技術相配合,用于合議庭合議、審委會討論、裁判文書的制作、日常辦公等。同時,積極探索開發便攜式語音識別撰寫設備,及時滿足法官外出辦案、巡回審判等文字錄入需求。
開完庭回到辦公室,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法院刑庭庭長沈麗打開電腦上的法院信息管理系統,點擊剛剛審結的宋某醉駕一案,選擇“危險駕駛罪”模板,輸入擬判決結果:拘役2個月20天,罰金3000元。按下“創建文書”,電腦立即跳出雙屏模式,左屏為該案起訴書等文書,右屏是系統自動生成的該案判決書。
5分鐘后,宋某醉駕案判決書核對修改完畢。謹慎起見,沈麗點擊進入“同案同判數據監測系統”。系統結合江蘇省有關危險駕駛罪的量刑指導意見,通過大數據分析近年來全省各地法院審結的相似案件,自動生成宋某醉駕案預判結果:拘役2個月15天,罰金3500元。對比顯示:該案量刑偏離度為7%,綜合預警等級為1級(最低等級)。
也就是說,沈麗對該案作出的判決,量刑幅度與生效裁判文書庫里的其他相似案件差不多,同判度較高。
“系統‘案情智能研判’功能,通過自動抓取起訴書中的關鍵詞,比如醉駕案中被告人酒精含量、是否有劣跡等,向法官推送全國范圍內匹配度由高到低的相似案例,以及相關法律法規供參考。”沈麗一邊演示一邊贊嘆道,信息化對法官的幫助太大了。
據悉,在推進網上辦案和卷宗同步數字化的同時,通過對辦案全程留痕加強監督制約,并研發典型案例、法律法規、裁判文書等審判信息智能檢索、推送系統,為法官辦案及時提供參考信息,防止“同案不同判”。同時,開發了包括婚姻家庭糾紛、金融借款糾紛、毒品犯罪等40多個審判業務主題分析和審執動態、長期未結案件、發改案件、涉訴信訪等10多個審判管理業務模塊,實時掌握審判工作情況,改變了傳統的人盯人、人盯案的管理方式。
“智慧審判蘇州模式實現網上辦案、網上審批、全程留痕,并構建了同案不同判預警監測等系統,有助于院庭長對案件進行動態跟蹤管理,確保審判權執行權規范有序運行。”趙海生表示。
隨著智慧審判各項系統的部署、應用和深化,其實踐成效也逐步顯現出來。
目前,案例文獻自動推送、簡易判決一鍵生成和同案同判數據監測等三大平臺正在蘇州市吳江區法院試點完善中。而電子卷宗隨案生成、庭審語音智能轉寫、電子質證隨講隨翻、材料流轉云柜互聯和文書制作左看右寫等五大平臺今年上半年已建成完善,并在全市法院推廣運用。
蘇州中院黨組書記、院長徐清宇介紹,下一步,蘇州中院將搭建審判運行態勢分析、院庭長辦案、裁判文書上網發布等可視化管理平臺,建設長期未結案件自動預警和管理系統、庭審自動評查系統,研發案件分析、案例參考、類案推送、良性規范、執行關聯等審判支持系統,輔助法官辦案,服務院庭長審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