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朝紅 斯董瑾 李碧駒
代表履職從網上走向“掌上”
/肖朝紅 斯董瑾 李碧駒

手機,成了杭州市每位人大代表巡河時的標配。 李碧駒攝
“治水有事找河長,治水不力找代表。”
在杭州市2000多名各級人大代表的手機上,都裝有一個“杭州河道治水”APP應用平臺,點擊“代表監督”模塊,首先躍入眼簾的便是這句話。
這個模塊,是杭州市人大常委會今年5月剛開發的治水監督“新武器”,更是杭州市各級人大代表的治水監督“掌上神器”。
據統計,截至2017年6月26日,治水監督APP平臺已建立各類代表賬戶2031個,監督河道(段)1284條,各級代表參與巡河活動5485人次,參與監督河長工作818人次,投訴河道問題49起。
西湖區是杭州市人大治水監督APP的先行試點單位之一,162名市、區、鎮人大代表率先裝上了治水監督“掌上神器”。
按照就近、就便原則,西湖區人大僅用了4天時間,完成了轄區156條河道和162名代表的配河任務。
這在西湖區三墩鎮人大看來,幾乎是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三墩鎮轄區內共有65條河道,占西湖區總河道的40%以上,比杭州個別城區的總河道數還要多。“把代表根據就近就便原則分到對應的河道,光帶這么多代表找到自己的河道,收集匯總每個代表反映的問題,然后根據層級分類反映到鄉鎮、部門,再把鄉鎮和部門的意見反饋給代表,這工作量就大得驚人。”三墩鎮人大有關負責人坦言,要是沒這個APP,都不知該如何完成今年的“剿劣”監督任務。
有了這個APP后,三墩鎮人大只要把代表與河道進行匹配,并指導代表安裝和使用APP,那工作量最大、操作最復雜的找河道、問題交辦和反饋環節,就交由系統完成了,其效率比人工操作要高得多。
當然,最滿意的還要數代表們的“用戶體驗”。
“您好,我是西湖區人大代表朱連琴,是沿山河蔣村段的監督員,該河段因昨天下雨,河道上漂浮物劇增,需要及時清理。”朱代表說,以前要是碰到河道漂浮物問題,她往往會選擇不反映,因為等她逐級反映上去后,這些漂浮物都不知漂到哪條河道了,“現在有了APP,即時反映,馬上處理,我們代表監督起來更有勁兒了。”
西湖區人大代表伊建敏,是知名餐飲企業“伊家鮮”的老總,他對這個APP也是贊不絕口,“以前有些問題反映比較麻煩,要是剛好手頭有點事一耽擱,又想不起來是在哪一段發現的問題了。這下好了,隨手拍,隨手記,隨手傳,問題馬上就能反映。”
據了解,繼江干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的先行試點后,杭州市人大目前已在全市范圍內推廣運用該APP平臺,市、區、鄉鎮三級人大代表2000多人,根據就近就便原則關聯了聯系河道。如此一來,人大代表不僅可以自由掌控履職時間,也可以相對便捷地到達聯系河道,為代表監督提供了便利,有效調動了代表履職積極性。同時,代表們還可隨時隨地通過該APP查看所聯系河道的水質等基本信息,查詢該河道河長的工作情況,接收代表巡河、監督和投訴的反饋信息,為代表有效實施動態監督、跟蹤監督提供了技術支撐。
“這條河道我常走,以前看到河面有漂浮物,或者涵洞里有污水流出,找街道、社區要打一大圈電話才知道誰負責,現在只要手機拍拍照,留個言,上傳一下,就有人管了,真是太方便了。”張仲明是杭州市連任三屆的老代表,一裝上APP,他立即對自己聯系的浙大護校河開展巡查,“現在的高科技真是厲害,APP一點開,河道位置一目了然,巡過的線路也標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當地群眾向張仲明反映,浙大護校河的配水水流量大、流速快,橋墩泥沙經長期沖刷后,橋基穩定性已出現安全隱患。得知情況后,張仲明馬上趕赴實地踏看,并通過APP發送照片反映情況。街道收到信息后,馬上提出了“安裝水泥涵管,阻擋河水沖刷”的治理方案。
與張仲明有同感的代表還有不少。江干區的189名市、區兩級人大代表也是杭州試點的先行者,他們認為,這個APP既讓他們在監督治水時多了一雙“眼睛”和“耳朵”,也為河道污染問題處理提供了一條快速通道。日前,江干區人大代表肖茶仙通過APP上傳了勤豐港附近福壽螺遍布,以及河道邊出現垂釣等問題。江干區治水辦收到消息后,第一時間派人清掃了河邊的福壽螺,勸導了違法垂釣現象,并及時向她反饋了解決情況。
拱墅區人大代表丁慧娜負責的河道是阮家橋河,5月份以來,她已巡河39次,發現的河岸垃圾桶損壞、水面有漂浮物等問題,目前均已得到解決,贏得了周邊老百姓的肯定。
據了解,所有安裝了該APP的人大代表,通過APP反映的問題,都會直接經后臺系統即時發送給河長和治水辦,督促河長盡快解決,并在5個工作日內反饋代表,再由代表評價投訴處理的滿意度。
杭州市人大常委會有關工作人員認為,通過這一APP還實現了監督從“文件跑路”到“信息跑路”的轉變,一改以往通過檢查報告、審議意見函等“文件跑路”的監督方式,既節省了時間,又提高了效率。在此過程中,市、區兩級人大常委會和治水辦還可在系統后臺實時查看并掌握流轉進程,視情對有關環節進行督辦。
“APP能非常及時地反映情況和問題,但和微信群比起來,大家的交流還是不夠直接,能否設置可與河長直接互動的網絡聊天模塊。”杭州市、西湖區人大代表劉珂是一名建筑設計師,他常常利用午休時間沿著余杭塘河南岸(豐潭路至古翠路段)巡查,這是他使用了一個多月APP后的感受。
西湖區的162位人大代表是我省首批使用APP軟件監督治水的先行軍,在試點階段,他們不僅使用APP平臺積極參與剿劣監督活動,更為平臺的提升完善建言獻策:“平臺穩定性要增強”“余杭塘河的定位標注錯了”“反映問題必須要發照片,能否增加只發文字的功能”“河道漂浮物問題河長5日內反饋時間太長,建議對不同問題要有不同的處理時限”“建議河長閱讀代表投訴后,要留有痕跡,讓代表知曉河長已在處理”……
杭州市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人大代表治水監督APP的全面推廣,為人大監督工作創新做了一次有益的嘗試,也為代表履職信息化作出了新探索。下一步,杭州市人大常委會將在充分聽取各區、縣(市)人大常委會和各級人大代表對APP推廣工作意見建議的基礎上,總結有益經驗,完善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APP等新興媒介在推動人大監督工作方面的有力作用。
針對部分代表提出的加強代表與河長之間互動、分類設定處理時限等問題,市人大常委會將會同市治水辦進一步優化代表巡河、監督、投訴的處理流程,規范處理時限,完善APP后臺的流轉和處理過程,讓代表能夠更直觀地了解自己的巡河、監督、投訴等履職行為的處理進度,讓河長能夠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閱辦、處理和反饋的工作內容和時限,讓市、區兩級人大常委會和河長辦管理員能夠及時掌握代表的整體履職情況和個案處理情況,使代表監督與河長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進五水共治工作。
同時,還將通過拓展APP平臺內容和功能,爭取做到向代表實時推送水質監測數據,讓代表實時查詢每個河長和治水相關部門的履職情況,并將代表反映問題中涉及環境執法的內容同步抄送執法部門等,從而真正發揮APP平臺的“大數據”優勢,實現“大數據”定時推送河道水質的監督服務,“大數據”助推監管水環境執法服務,“大數據”監督促進系統與跨行政區域協同治水的服務,“大數據”監督河長、環保局長、治水辦主任的履職服務,“大數據”評價人大代表監督治水建議辦理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