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國梁劉純
(1.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2.河南省體育局 河南鄭州 450000)
樊振東2013至2015年比賽發搶段技術分析
洪國梁1劉純2
(1.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2.河南省體育局 河南鄭州 450000)
隨著世界整體乒乓球運動競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在世界乒壇上如果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就必須堅持不斷創新與自我完善,加強科研的投入比例,依靠先進的科研設備和科學技術,及時總結世界各地優秀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和技戰術特點,了解其技戰術打法的特點、發展動態以及薄弱環節,未雨綢繆方能百戰百勝。該文通過從技戰術層面對樊振東2013—2015年的比賽情況進行科學的數理統計,并對統計的結果進行邏輯分析,得出以下結論:(1)樊振東2013年—2015年比賽中發搶段的使用率屬于適中范圍,得分率均處于及格水平,說明樊振東在追求高質量回球的同時失分率也占有一定的比例。(2)樊振東發球的主要落點為近網>半出臺>出臺。在3年中發球線路有著一定的變化,以斜線球為主。
樊振東 乒乓球技術 發搶段
隨著世界整體乒乓球運動競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在世界乒壇上如果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就必須堅持不斷創新與自我完善,加強科研的投入比例,依靠先進的科研設備和科學技術,及時總結世界各地優秀運動員的競技能力和技戰術特點,了解其技戰術打法的特點、發展動態以及薄弱環節,未雨綢繆方能百戰百勝。
樊振東是我國新生代運動員,目前排名世界第二,第一為馬龍、第三許昕、第四張繼科。1997年出生的樊振東,已經是我國乒乓球國家隊一線主力隊員。
該文通過從技戰術層面對樊振東2013—2015年的比賽情況進行科學的數理統計,并對統計的結果進行邏輯分析,總結其技戰術規律和特點,量化戰術運用特征,分析其優勢所在,挖掘競技潛力,找出得、失分較多的原因,為今后的訓練計劃、訓練內容和技戰術的制定提供一些理論依據。
該文以樊振東2013—2015年參加的18場比賽視頻為研究對象,通過對比賽錄像的觀察,統計各項數據,運用數理統計法對所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2013年、2014年、2015年的各項數據之間的差異以及變化。通過運用“三段統計法”對樊振東在比賽中的技戰術運用情況進行深入研究,主要選取以下技術方面:發球的落點,發搶段各項技戰術特征。通過以上研究,找出樊振東比賽時發搶段技術特征,并尋找出現有的技戰術中存在優略勢,為今后的訓練和比賽中的技戰術的制定提供一些數據支撐,讓越來越多的年輕隊員去借鑒和學習,更高、更快、更好的提高競技水平。
3.1 研究對象
以乒乓球橫板反膠運動員樊振東在2013—2015年參加的18場比賽中所運用的技戰術為研究對象。

圖1 樊振東2013年比賽發搶段得分率與使用率對比

圖2 樊振東2014年比賽發搶段得分率與使用率對比

圖3 樊振東2015年比賽發搶段得分率與使用率對比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該論文的研究需要,在鄭州大學圖書館、中國知識資源數據庫和萬方資源數據庫中查閱大量的乒乓球技戰術相關資料,優秀的碩博論文以及期刊論文,了解關于乒乓球技戰術研究方法的現狀以及發展情況,對所整理的文獻資料進行歸納分析,為該研究提供理論支撐。
3.2.2 錄像觀察法
根據該文研究的需要,選取樊振東2013—2015年參加的18場國內外大賽中的比賽錄像進行觀察,并把所需的打法、線路、技術種類等數據的使用情況進行認真的記錄和統計。
3.2.3 數理統計法
根據該文的研究需要,采用三段指標評估法對樊振東在2013—2015年參加的18場比賽進行統計和總結,并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與評估,根據他們在比賽中回合的板數和技術運用情況進行分段,對發球搶攻段(包括第一板和第三板)的不同技戰術進行歸納總結和整理。
3.2.4 邏輯分析法
對統計結果進行分析,對2013—2015年的各項技戰術情況進行對比分析,對統計所得數據進行客觀、科學的說明和論述。
4.1 樊振東2013、2014、2015年比賽三段總體特征的縱向對比與分析
分別對樊振東2013—2015年參加的18場比賽的三段特征以年為單位統計發搶段,接搶段,相持段各場比賽的使用率和得分率,以圖表形式分析其三段統計數據的具體情況,全面評價各段的技戰術特征。
4.1.1 發搶段
圖1、圖2、圖3分別代表了樊振東2013年、2014年、2015年選取的比賽錄像發搶段得分率與使用率的對比圖。
從圖1可以看出2013年比賽發搶段的得分率呈波浪式,說明在比賽中發揮不太穩定;其中與張繼科的兩場比賽的得分率分別為34.78%和52.78%,兩場比賽的得分率按照三段評估標準,評估結果為不及格,說明張繼科對樊振東的發球很熟悉,能夠較好的處理樊振東的發球,大大的降低了樊振東第三板主動進攻的機會。發搶段的使用率表現適中,曲線變化不太明顯,說明比賽中敢于上手,主動進攻上手意識較強。
從圖2可以看出樊振東2014年比賽中發搶段的得分率變化相對平緩,沒有太大的起伏變化,說明其相對于2013年的發搶段的發揮和穩定性有了一定的提升,使用率方面除對戰日本選手村松雄斗較低外,其他都在30%左右,符合乒乓球運動員三段評估標準,通過觀察比賽錄像,日本選手村松雄斗是削球打法,正手反膠反手正膠,打法比較有特點,國內這種打法的運動員相對較少,以后在平時的訓練和比賽中,應針對這種打法類型的運動員適當增加針對性訓練。
圖3為樊振東2015年發搶段得分率和使用率的對比圖,從圖中可以看出樊振東在2015年的比賽中得分率和使用率變化不是太明顯,相對2013年和2014年發搶的技戰術發揮越來越穩定,發搶意識較強,得分率也趨于穩定的狀態,這和樊振東在2015年的競技成績表現是相符合的,2015年他保持了全年外戰無敗績的記錄。但與許昕的比賽中發搶段得分率和使用率都相對較低,現在許昕的世界排名第三,相對于其他乒乓球運動員競技能力較強,樊振東和許昕的比賽都互有輸贏,所以得分率和使用率較低也符合事實。
綜合對比2013年、2014年、2015年樊振東接搶段使用率趨于越來越穩定,得分率也較為穩定,2013—2015年其發搶段競技水平呈逐漸上升趨勢。
5.1 結論
通過對2013—2015年樊振東比賽錄像的統計分析,樊振東比賽的競技能力對照三段評估標準,2013—2015年的比賽中各段的使用率都適中。樊振東2013—2015年比賽中發搶段的使用率屬于適中范圍,得分率均處于及格水平,說明樊振東在追求高質量回球的同時失分率也站有一定的比例。
接搶段的得分率2013年和2014年處于優秀范圍,2015年是達到良好的標準,說明接搶段為樊振東的優勢段,也是其主要的得分段;從接搶段的使用率數據上得知,接搶段的使用率一直呈上升趨勢。表明樊振東的技術體系比較全面,符合運動員的致勝規律。
樊振東發球的主要落點為近網區,這樣能有效抑制對手的主動進攻,從而就為其第三板主動進攻創造了搶攻的機會;其次為中路半出臺,這兩個發球均為近網球,都起到了抑制對手主動進攻的機會,近網>半出臺>出臺。在三年中發球線路有著一定的變化,以斜線球為主。
5.2 建議
2014年樊振東對戰日本選手村松雄斗發搶使用率較低外,日本選手村松雄斗是削球打法,正手反膠反手正膠,打法比較有特點,國內這種打法的運動員相對較少,以后在平時的訓練和比賽中,應針對這種打法類型的運動員適當增加針對性訓練。
樊振東發球后第三板主動上手意識較強,主動進攻使用率較高,但發球后被攻得分率與使用率較低,說明其發球質量相對較低,在以后的訓練中應增加發球練習,提高發球質量,增加發球被動后的防守練習和攻防轉換能力的訓練,從而增加被動控制后的得分率。
第3板球的線路落點的控制應以反手長球為主,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對手正手的進攻,給自己創造進攻的機會。
[1]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310-311.
[2]唐建軍.運動技術發展:視角理論基礎及其論域[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27(10):116-118.
[3]蘇丕仁.乒乓球運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張瑛秋.中國優秀青年乒乓球運動員技術特征分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5(5):23.
[5]邱鐘惠.現代乒乓球技術的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2.
G846
A
2095-2813(2017)06(c)-0242-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8.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