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慧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區域經濟合作新模式:“一帶一路”
陳晨慧 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
本文歸納了近年來“一帶一路”區域經濟合作最新的理論范式,并在此基礎上總結了“一帶一路”戰略的重點合作領域。“一帶一路”戰略作為一項宏大的區域合作新構想引起了國內外廣泛的關注,因此本文著重分析了“一帶一路”建設的戰略意義并最終提出“一帶一路”戰略未來的發展方向。
區域經濟合作 “一帶一路”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兩大潮流是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在此條件下,區域經濟合作逐步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顯著特征。2013年中國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旨在建立全新的區域合作組織,實現共贏發展。
在與“一帶一路”區域合作的相關理論研究中,做了以下歸納:
(一)“一帶一路”區域合作理論
首先,“一帶一路”是一種全新的區域經濟合作模式,它超越了傳統區域經濟合作的范疇,不僅僅是鄰國間的區域合作,而更是一個國際區域經濟合作網絡。劉衛東認為它是以國家間的合作為主,不具有非相鄰國家的排他性。柳思思提出“一帶一路”實質上是跨越邊境的次區域合作:以區位作為核心單位,更注重中觀甚至微觀領域,具有包容性。除此之外,孫久文提出了“一帶一路”戰略的國際合作應采用以發展產業和科技等非政治議題的,且涵蓋大量小的制度建設的功能型合作。
(二)“一帶一路”重點合作領域
貿易領域中,鄒嘉齡通過分析得出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依賴關系有顯著提升。能源領域上,鄒提出在“一帶一路”能源大開發的背景下,要加強與俄羅斯和中東地區的能源合作,擴寬能源進口來源,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同時,設施聯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最基礎的合作目標,繆林燕認為在基礎設施建設上,亞投行、國家開發銀行等應該充分發揮政策性機構優勢,利用基建貸款來撬動基礎設施領域的合作。
目前,與中國達成合作的沿線國家已經超過60個,這些國家累計人口約45億,經濟總量達20萬億美元。
“一帶一路”戰略為各國帶來了發展機遇。就拿中國內陸沿邊地區來說,這些地區面臨產業規模小、人口稀少、基礎設施落后等問題。但是內陸欠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不應只簡單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而是要開辟一種具有內陸邊境地區特色的新區域經濟合作模式。事實上,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亞非發展中國家有著廣闊的市場空間。除了資源環境條件優越,勞動力低廉等優勢,中國與這些國家投資合作互補性較強,具有經濟梯度轉移的互補優勢,若是與這些國家開展產業上下游合作,加深產業分工縱深,可謂合作前景光明。比如,中國已開展東北地區的圖們江區域開發與東北亞的合作、西北的新疆借助上海合作組織經濟合作機制與中亞的合作等。
同時,通過“一帶一路”戰略可以加強中國與沿線國家的貿易合作。據商務部數據顯示:中國與“一帶一路”經濟走廊國家間雙邊貿易額(不含歐盟)已從2000 年的588.7億美元增加至2015 年的8089.6 億美元,年均增長19.1%。特別需要指出的是中國與西亞貿易的沖突性較弱,中國以工業制成品為主,而西亞以能源為主,兩地貿易逐步呈現出互補的格局,因此加強兩地貿易合作可以實現互惠共贏。
除此之外,加快沿線地區交通、通信等基礎配套設施的投資建設既可以使中國先進技術走出去,又能帶動沿線國家發展。如中國先進的高鐵技術能有效彌補沿線國家在大型鐵路網絡建設中的不足。當然,建設過程中也存在一定挑戰:比如,由于涉及國家眾多、地理跨度大增加了交通網絡和能源運輸管道網絡建設過程中的成本,降低了輻射的范圍和效率;與此同時,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資金仍存在很大缺口等。
現如今,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已取得了卓有成效的進展。但相比這些硬件基礎設施方面的互聯互通,創造政策溝通、民心相通、貨幣聯通、貿易暢通等軟件環境還有待加強,這才是戰略實施的重點與難點。
[1]劉衛東.“一帶一路”戰略的科學內涵與科學問題[J]. 地理科學進展.2015(5)
[2]薛力.中國“一帶一路”戰略面對的外交風險[J].國際經濟評論.2015(2)
[3]繆林燕.貫徹“一帶一路”戰略 金融支持互聯互通基礎設施建設[J].國際工程與勞務2015(3)
[4]韓永輝,羅曉斐,鄒建華.中國與西亞地區貿易合作的競爭性和互補性研究——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例[J].中國流通經濟.2015(12)
[5]郭子閱.“一帶一路”戰略發展現狀、問題及趨勢[J]
[6]柳思思.“一帶一路”:跨境次區域合作理論研究的新進路[J].南亞研究.2014(2)
[7]孫久文,顧夢琛.“一帶一路”戰略的國際區域合作重點方向探討[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5)
[8]鄒赟.“一帶一路”戰略下對外能源合作中的大國競爭及對策[J].改革與戰略.2015(11)
[9]鄒嘉齡.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格局及其經濟貢獻[J].地理科學進展.2015(5)
[10]馬東.全球區域經濟合作新形勢下中國實施“一帶一路”戰略的對策[J].改革與戰略.2016(12)
[11]王建國.論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形勢下的“一帶一路[J].企業導報.2015(18)
[12]張紅霞,王丹陽.“一帶一路”區域合作網絡的新經濟空間效應.甘肅社會科學.2016(1)
[13]閆程莉,張長,任俊.2015年中國區域經濟學研究熱點綜述.廣西財經學院學報.2016(4)
[14]劉瑋,李逸飛,李靜.十三五”時期中國區域經濟學熱點問題的研究動態.區域經濟評論.2016(4)
[15]申現杰,肖金成.國際區域經濟合作新形勢與我國“一帶一路”合作戰略.宏觀經濟研究.2014(11)
陳晨慧(1996-),女,漢族,江蘇揚州人,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本科生,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