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耀 山東大學(威海)
對我國商業銀行商業模式的分析
——以中國銀行為例
穆耀 山東大學(威海)
近年來,我國的商業銀行業發展迅速,商業銀行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中之重。因此,對商業銀行的商業模式的分析是進行商業模式創新與促進經濟增長的基礎。本文從商業模式的核心三要素出發,即顧客價值、業務流程和利潤,對中國銀行的商業模式進行簡單分析,希望從中可以尋找到不斷完善我國商業銀行商業模式的方法,促進我國商業銀行盈利模式不斷創新,使我國商業銀行更好的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中國銀行 商業模式 服務
現代的商業銀行屬于服務行業。就其本質而言,其經營目標是在滿足顧客需求的前提下追求利潤的最大化。同時,商業銀行是以經營存款、放款,辦理轉賬結算為主要業務,以盈利為主要經營目標的金融企業。而中國銀行作為中國大陸的一家綜合性商業銀行,是全球市值第三大的銀行,其主要經營商業銀行業務,包括公司金融業務、個人金融業務和金融市場業務等多項業務。
1.客戶定位
中國銀行市場定位服務對象是所有人,但是更傾向于中高端客戶,主要包括中小型企業、央企、國際大企業以及私人銀行和其他商業銀行等。
2.顧客價值分析
中國銀行的目標顧客購買銀行服務時,是為了獲得相應的顧客價值。這些顧客價值主要包括功能性價值、心理性價值、社會性價值以及經濟性價值。
(1)功能性顧客價值
即顧客選擇購買銀行服務時所追求的物理性價值。也就是說顧客從銀行服務中所能獲得的優質的金融服務及該銀行服務為自己生活帶來的便利和績效等效用。同時,功能性價值是目標顧客追求價值時考慮的首要因素,也是顧客采取購買行為的前提條件。
(2)心理性顧客價值
即銀行服務能給顧客帶來的體驗滿足感。比如,在購買、消費銀行服務時,顧客越來越重視心理體驗,包括銀行服務環境給顧客帶來的愉悅感、服務人員的熱情給顧客帶來的受尊重感等等。因此,心理性價值也是影響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的重要因素。
(3)社會性顧客價值
即顧客在社會生活中,為滿足更高心理追求而在與他人直接或間接關系中所獲得的、能夠體現其尊嚴、身份和社會存在感、影響力等效用的社會關系價值。社這種顧客價值主要影響的是新顧客的購買選擇。
(4)經濟性顧客價值
即顧客從銀行服務中得到的收益與付出的成本對比的結果。顧客在從銀行服務中得到功能性價值、心理性價值和社會性價值的同時,還需要付出相應的成本。比如,某些銀行服務業務的賬戶管理費等等,在經濟性顧客價值的影響下,只有成本較低時,顧客才可能采取購買行動。
3.服務內容分析
中國銀行為其客戶提供的服務主要包括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創造、金融服務。
(1)信用中介職能
這是所有銀行基本和首要的職能。中國銀行的信用中介職能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通過辦理負債業務講社會上各種暫時閑置的資金集中起來;另一方面,又通過辦理資產業務將其投放到各產業和經濟部門。
(2)支付中介職能
即政府、企業、個人及各種組織在中國銀行開立賬戶,他們之間的資金往來通過中國銀行來進行。這種利用賬戶進行的資金往來就是中國銀行提供的支付中介服務。
(3)信用創造職能
中國銀行的信用創造職能主要表現為創造信用流通工具和創造存款貨幣,同時利用創造出的支票和存款貨幣為客戶服務。
(4)提供金融服務的職能
即中國銀行為了加強與客戶的信用聯系,加強競爭能力,以取得高額利潤,會為客戶提供各種金融服務,如信托、租賃、保管、咨詢等。
1.資金來源業務
(1)各項存款
在中國銀行業務運營的過程中,其吸收的存款是最重要的資金來源,也是其負債業務的主要內容。客戶向中國銀行提供這種負債的多少和期限,在某種程度上都取決于客戶本身,中國銀行再將客戶提供的這些負債運用到其資產業務,主要包括客戶的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儲蓄存款。
(2)借款業務
中國銀行在內部的業務運營中,會進行借款業務。主要包括銀行同業的借款、發行資本債券、向國際金融市場借款等。
(3)自有資本
即是中國銀行擁有的永久歸銀行支配使用的資金。包括股本、資本盈余、未分配利潤、公積金和風險準備金等。
2.資金運用業務
(1)現金資產
中國銀行會保留一部分現金存款來應付客戶的提取而形成現金資產。主要包括庫存現金、法定存款準備金和在其他銀行的存款等。即在中國銀行的整個運營過程中,中國銀行必須要保留一部分流動資金來應對客戶。
(2)票據業務
包括票據貼現和票據抵押放款兩種運營方式,票據貼現就是銀行購買未到期的票據,在扣除從貼現日起至票據到期日止的利息后,將余額以現款方式付給客戶或轉入其活期賬戶的業務。而票據抵押貸款是一種銀行發放的以未到期的票據作為抵押的貸款。
(3)貸款業務
這是中國銀行將其所吸收的資金按照一定的利率貸放給客戶,并約期歸還的運營過程,是中國銀行的主要資產業務,也是取得利潤的主要途徑。主要包括抵押貸款、擔保貸款和信用貸款等。
(4)證券投資業務
這是中國銀行在公開市場上購進有價證券,如購買國債、公司債券等形成的資金運用業務。
3.其他業務
(1)中間業務
中國銀行的中間業務是指以中介人的身份代客戶辦理各種委托事項,從中收取手續費的業務。如,結算業務、信托業務、代理業務、租賃業務。
(2)表外業務
即不直接影響其資產負債表內的金額,但可能成為或有資產、或有負債的業務。
綜上所述,中國銀行在業務運營的過程中,主要通過負債業務、資產業務和其他業務進行整個過程的運行。其中,負債業務是為了獲得社會中的資金資源,資產業務是為了盈利而進行的社會投資,其他業務則主要是中國銀行在委托、代理方面的客戶服務回報。這三類業務的同時運營,實現了資源的獲取、價值的創造和價值的傳遞,構成了完整的業務系統。
我國商業銀行在運營中呈現了一定的同質性,其盈利模式具有一定的類似性。因此我通過對一些相關論文的查閱和引用,大概將中國銀行盈利模式分為利差盈利模式、產品細分盈利模式和客戶細分盈利模式。
1.利差盈利模式分析
利差盈利模式是以存貸款之間利率差為主要利潤來源的盈利模式。通俗來講,就是中國銀行以較低利息吸收存款,而以高于存款利率的利率進行貸款,從而獲取較高的利息差額作為利潤,即通過上述的負債業務和資產業務來實現。利差盈利模式也是我國眾多商業銀行的傳統盈利模式之一,其操作模式簡單,獲得利潤高,相對風險較小,利潤來源穩定。
2.產品細分盈利模式分析
產品細分盈利模式是指中國銀行將自己設計的金融類產品進一步細化,以需求為導向進行產品設計和細分。即中國銀行將其運營業務分為中間業務和非中間業務,中間業務型產品和服務較少的涉及自有資產,一方面它提供了較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適應現代經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它有著服務客戶穩定客戶促進傳統業務發展的作用。同時,中間業務型產品具有成本低、收益穩定、風險較小的獨特優勢。
3.客戶細分盈利模式分析
即隨著客戶需求多樣化與個性化的不斷發展,以信用為基礎的傳統的中國銀行和企業的關系將會消失,而以客戶為中心的戰略型伙伴銀企關系將成為其發展的主要方向。簡單來說,就是中國銀行將不斷向客戶提供個性化的金融服務產品,對客戶實行細分盈利戰略,甚至實行對客戶一對一的盈利戰略,即金融服務的精細化。
在經濟體制不斷變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推進的今天,中國銀行應不斷調整自身的商業模式,以適應銀行業對外開放程度的不斷提高趨勢。中央政府和相關機構也應不斷加強我國金融體制的創新制度的建立步伐,使我國在金融服務和產品創新方面邁出實質性的步伐。中國銀行等一系列商業銀行也應該不斷調整自身的產品供給,設計出符合消費者的各種金融產品,實現產品和服務的多樣化,并且不斷的重視普通客戶的價值,最終努力推動商業模式的創新,為金融服務業帶來新的機遇。
與此同時,我國其他商業銀行也應不斷的吸收國內外的先進經驗,不斷克服我國經濟體制中的弊端和不足,不斷創造出更加符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發展的新產品,不斷增強我國商業銀行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提高我國金融業的服務水平。
[1]寇茜.我國商業銀行盈利模式的思考[J].西安金融,2005(10).
[2]朱芳華.我國商業銀行盈利模式的轉變[J].商場現代化,2010(16).
[3]原磊.商業模式體系重構[J].中國工業經濟,2007,(6).
[4]李志輝.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和變遷[M].格致出版社,2008:118-121.
[5]連平.加大力度推進商業銀行經營模式轉型.金融時報,2010/4/15.
穆耀(1997.7-),男,山東省菏澤人,本科學歷,就讀于山東大學(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