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禎
(常熟理工學院 人文學院, 江蘇 蘇州 215500)
立足培訓需求的鄉村教師專業發展路徑探析
——基于某市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調查研究
閆 禎
(常熟理工學院 人文學院, 江蘇 蘇州 215500)
關注鄉村教師專業成長,是教師培訓工作的時代需求。本文應用結構化和半結構化的調查問卷,對鄉村教師專業成長需求做了明確的調研,根據國家有關鄉村教師專業成長的相關文件和數據,通過對比、推理分析,提出了立足鄉村教師專業成長需求,開展針對性的培訓活動,以促進鄉村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路徑。
培訓需求;鄉村教師;專業成長
鄉村教育是當前我國教育發展的主要內容,鄉村教師專業發展與提升是鄉村教育發展的主要動力。2015年6月國務院下發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明確指出“采取切實措施加強老少邊窮島等邊遠貧困地區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明顯縮小城鄉師資水平差距,讓每個鄉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落實鄉村教師政策計劃,開展鄉村教師教育與培訓工作,促進鄉村教師專業發展成為基礎教育發展的當務之急。
發展鄉村教育,教師是關鍵,必須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為了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一年多來,全國各省積極響應國務院號召,采取多方面措施和出臺相關政策,大力支持鄉村教師培訓和專業提升,極大地調動了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積極性,取得了一些明顯成效和良好的經驗。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如培訓項目針對性、實效性不高,教師參加培訓的動力不足、專業發展能力不強等。因此,如何有效地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開展基于鄉村教師專業發展需求的培訓工作,需要加強調查研究與分析,以構建具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加快鄉村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步伐。
本次調查,選擇了某市4個縣(區)1000名鄉村教師,采用結構化和半結構化的形式設計問卷,以鄉村教學點及學生規模在100人以下的學校作為調研對象,對鄉村教師隊伍整體狀況、能力素質、培訓內容、教學理念、學習方式等方面的需求進行了調研。共發放問卷1000份,收回有效問卷965份,回收率是96.5%。將回收的調研數據通過SPSS for Windows 21進行了數據錄入與統計處理,主要運用了頻率統計、交叉表 、均值比較等方法。從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來看,無論是性別、教齡、職務、職稱,還是學校類別、學校所在地、任教學科、所帶班級、教學工作任務量,都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1]。從學校類別和教師教齡來看,被調查者主要來自基礎教育階段鄉村學校(小學和初中),教齡相對比較長,一般都是學校里有經驗的老師。從教師職稱和所教課程來看,職稱主要以初級和中級為主,所教課程主要以三大科(語文、數學和英語)為主,每周平均課時數為12.77節,最多的為30節,詳細內容見表1。
(一)鄉村教師的教學行為現狀
在教學內容方面,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會通過多種渠道充實教學內容,采取的方法依次為上網搜尋(80%)、購買相關資料和書籍(43%)、找同事或到圖書館借資料(27%)。在教學方法方面,大多數被調查者能夠使用計算機等現代教育技術與傳統教學方法結合進行教學(只使用傳統教學方法的占30%)。在教學手段方面,絕大多數(92%)的教師會采用一些輔助的教學手段,尤其是課件制作(64%)。
在教學反思方面,大部分教師會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評價和反思,78%的教師會寫教學后記,67%的教師會寫教學體會,54%的教師會進行自我評價。但進行教學研究和撰寫教研論文的教師比較少,各占到13%和28%。在課外活動組織方面,幾乎所有的教師都會找一些其他的教育形式,其中83%的教師開展研究性學習和組織學科競賽。(具體見圖1)

表1 調查的鄉村教師基本情況表( N=965)

圖1 鄉村教師教學反思情況
從上述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鄉村中小學教師基本掌握了一些現代化的教學方法,具備了使用網絡教學資源的能力,都有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的主觀愿望,對教學過程能夠進行反思,但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還面臨諸多的困難。調查結果顯示,鄉村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面臨的最大問題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缺乏新教育信息的交流渠道(占72.9%)、缺乏對教育教學方法的了解和運用(占62.5%)、缺乏教學科研意識和方法(占39.6%)。這些問題反映了當前鄉村中小學教師面對新課程心有余而力不足的尷尬狀態,同時也指出了鄉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的方向。
(二)鄉村教師的培訓需求
1.對培訓內容的需求
在本次調查中,被調查者認為青年骨干教師培訓課程主要應該由師德修養(認為其第一位的占47%,第二位占11.2%,第三位占12.4%)、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其第一位的占16.7%,第二位占22.3%,第三位占9.3%)、學科前沿與綜合性知識(認為其第一位的占17.7%,第二位占25.6%,第三位占14.4%)和教育教學研究(認為其第一位的占6%,第二位占16.3%,第三位占18.6%)等部分組成。
同時,從調查數據可以看出,35.4%的教師認為培訓的內容不符合教師工作需要,18.8%的教師認為培訓師資不符合繼續教育需要,41.7%的教師認為當前培訓形式不符合繼續教育需要,20.8%的教師認為培訓手段落后,37.5%的教師認為培訓組織混亂,培訓經費太高。
另外被調查者認為,目前教師教學中最需要的知識排在前三位的依次為:任教學科專業與前沿知識(49%),對課改、新課標、新教材理解與把握的知識(24%)和青少年學習心理方面的知識(10%),課堂教學組織與管理方面的知識(7%),教師專業發展方面的知識(6%),教學方法選擇與運用方面的知識(4%)。被調查者對教育理論方面的培訓需求最為期待,認為能夠解決教學中的困惑和問題,獲得適用的新知識、新理念,可以提高工作技術和技巧,詳細統計情況見表2。
2.對自身專業成長的需求
在本次調查中,在應對新課程的挑戰中,被調查者認為最關鍵的品質主要是:對教學的興趣和熱愛(67%)、人格等綜合素質(44.7%)、教育智慧(32%)和良好的工作習慣(31.6%)。實施新課程的首要因素是敬業精神(42.8%)、教學能力(30%)學科專業知識(15.3%)、教科研能力(8%)[2]。
同時,在教育教學專業能力方面,被調查者認為其主要欠缺的是教育科研和論文撰寫能力(59%),多媒體、信息網絡的應用能力(45%),分析處理教學內容、整理課程教材的能力(37%)。從知識、技能方面看,被調查的鄉村教師任教學科知識和教學技能掌握得較好,但在科技人文素養、教育理論知識、現代教育技術等方面存在顯著不足,與理想狀態存在較大差距。這些方面鄉村教師自評平均值較低,有些項目自評與他評的差異達到顯著或極其顯著的程度(見表3)。
在教育教學能力方面,鄉村教師自評和校長的評價一致性程度較高,絕大多數項目自評與他評無顯著差異。鄉村教師組織教學能力與語言表達能力普遍較好,但教育科研、教育創新、教學反思等方面能力有待提高。其中,在教師科研能力的培養中,65%的被調查者將研究成果應用于教育實踐排在最感興趣的前三位,62%的被調查者將教育研究方法排在最感興趣的前三位,54%被調查者將如何選題和撰寫論文排在最感興趣的前三位。
另外,被調查者認為青年骨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依次為:教研意識和能力薄弱(55.3%),教學方法單一(49.3%),知識結構狹窄(38.6%),缺乏專家引領(34.9%)以及教育觀念陳舊(27.6%)。(具體見圖2)。

表2 教育理論方面的需求

表3 教育教學能力
被調查者認為在目前教學中亟待提高的能力依次為:科學的教育方法和創新教育能力(49.8%),分析處理教學內容、整合課程教材的能力(41.9%),設計教學模式、實施教學方案的能力(41.4%),以及教育科研和論文寫作能力(34.9%)、多媒體、信息網絡的應用能力(30.7%)。(具體見圖3)。

圖2 教師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圖3 教師教學中亟待提高的能力
3.對培訓方式的需求
在培訓的動因方面,75%的被調查者將提高教學技能排在了前三位,59%的被調查者將力爭成為學科骨干或帶頭人排在了前三位,43%的被調查者將教育改革發展需要排在前三位。(具體見圖4)。在對培訓者的要求方面,最喜歡的授課教師分別為:經驗豐富的一線骨干教師(81%),課改專家(59%),教科研人員(37%)。

圖4 教師培訓動因
在培訓方式方面,調查者希望參加的培訓形式主要有:觀摩名師課堂教學(74%),專家研究互動和交流對話(43%),案例評析和參與式培訓(39%),以及專家講座、報告(37%)。另外,被調查者認為提高骨干教師教學研究能力的途徑為:專題沙龍(15.3%)、教育故事(17.8%)、專家指導下自學—反思(19.6%)、實地參觀考察(32.8%)、專家指導下的課題研究(14.9%)、同行經驗、教學展示(10.6%)(具體見圖5)。

圖5 教師對培訓方式的需求
在培訓類型方面,目前培訓者希望參加的培訓類型主要有:提高教學技能、技巧的培訓(58%),解決實際問題的培訓(46%),掌握學科前沿動向、課改理念的培訓(36.7%),掌握教育技術的培訓(32.7%)。(具體見圖6)。

圖6 教師對培訓類型的需求
在對培訓時間要求方面,11.42%的被調查者認為一次培訓的時間應該為10天,29%的被調查者認為一次培訓的時間應該為7天,其余的人認為一次培訓的時間應該為5天或3天。由此發現,被調查者認為一次集中培訓的時間平均為7.75天。
(一)以實際需求為導向,提升教師的實踐性知識
邀請對中小學一線教學了解的、具有豐富經驗的專家或者一線教師來進行授課是鄉村教師的強烈需求。為此,在具體的培訓工作中,要積極邀請長期深入教學一線的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教學名師和知名專家學者,結合基礎教育階段教師的實際需求,多組織一些講座、觀摩課、示范課以及課堂演示活動,引領參加培訓的教師生動有效地解決教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幫助他們積累和豐富教育教學實踐經驗[3]。同時,以召開座談會為主要形式,多安排一線骨干教師與培訓學員面對面交流等教學研討活動,聆聽和分享一線教師的意見和建議,幫助培訓學員轉變教育教學觀念,增強培訓學員的實踐性知識[4]。另外,合理安排時間,積極開展實地觀摩和考察調研,考察和觀摩名師的課堂教學,零距離體驗和感受名師和名校教育教學經驗,努力拓展培訓學員的實踐視野。
(二)以解決常見的問題為突破口,增強培訓工作的針對性
貼近教育教學的實際情況,著眼于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困惑和問題,堅持教育理論與教學實際緊密聯系的原則,分層、分類設立培訓班。精選和豐富培訓內容,增強培訓內容的針對性與可操作性,如多媒體及信息網絡的應用能力、現代教育理論、教學能力技巧、心理健康輔導和終身學習能力等[5]。采取靈活多樣的培訓形式,實現培訓形式從單一的聽講座報告中走向多元性,實踐性,如案例分析、方法點撥、實地參觀等。切實通過培訓解決一些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突出培訓的實用性、實效性和針對性,努力促進教師結合實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學能力。
(三)以溝通交流為途徑,提高培訓工作的質量與效益
減少培訓時間,增加一線人員的引領,加強交流和溝通,講求實效,加強培訓跟蹤指導工作,提高培訓質量[6]。同時,加強與培訓學員的交流,了解學員的實際需要,注重培訓后的總結與交流,從解決實際問題出發,真正提高教師培訓的實效性。另外,堅持“走出去學習,請進來輔導”的思路,把擴大培訓面、增強培訓教師的水平作為年度師資隊伍建設的常規工作,定期組織教師參加不同類型和層次的培訓,幫助教師開闊眼界,促進教師專業成長與發展。
(四)立足鄉村教師的現實需要,設計培訓課程
培訓實施過程中,老師們最喜歡向培訓者提的一個要求就是“請你告訴我該怎么做”,其實老師們的需求很具體,但我們在培訓的時候關注了過多的“是什么”“為什么”的問題,而到了關鍵的“怎么辦”時,又輕描淡寫、一筆帶過,教師們當然不滿意。當前,課程改革正進入深水區,課堂教學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優效”的方向發展,教師如何轉變自己的角色,引導、指導學生自主學習,成為廣泛關注的焦點,也是廣大一線教師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輪教師培訓應圍繞“提高教師指導學生學習的能力”這個核心設計內容。但實施過程中一定要突出“做”字來做文章,強調在“做中學”,只有老師們行動了,才可能有改進、有轉變、有提高,才能改變過去培訓中的“聽了激動,回去不動”的現象,培訓才有實效。當然,除此以外,順應當前教育改革發展形勢和教師專業發展的其他培訓內容也是必需的,如:規劃綱要專題、師德專題、班主任工作專題、專業知識更新和學科素養提升等[7]。
(五)創新豐富培訓的模式和方法
從教師的希望和教師培訓工作發展的趨勢來看,集中培訓、校本研修和遠程培訓相結合的“混合培訓學習模式”是開展中小學教師全員培訓的主要途徑[8]。但在實施過程中,三種方式一定要既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又能互相彌補各自不足,成為有機結合的整體。集中主要解決培訓的組織部署、階段性總結、交流研討和問題指導等,遠程主要解決專業引領、問題指導、交流展示等,校本研修主要解決“做”的問題。同時,要進一步豐富培訓的方式,像名師講學、脫產研修、案例觀摩、送教上門等教師們喜聞樂見的培訓方式,要作為常用的方式貫穿于教師培訓的始終。
[1]譚春梅.論多維度教育訴求下教師專業發展的建構[J].中國成人教育,2013(5):110-112.
[2]郝敏寧.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分析[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07.
[3]王樹洲.中小學骨干教師素質狀況及培訓需求研究[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4):99-104.
[4]張海燕,賈思彤.新疆小學科學教師培訓需求分析研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4(11):23-25.
[5]曾水兵,聶雯嬪.關于農村教師培訓需求的調查與思考——以西部某省“國培計劃”參培學員為調查對象[J].中國教師,2012(11):55-58.
[6]趙德成,梁永正.培訓需求分析:內涵、模式與推進[J].教師教育研究,2010(6):9-14.
[7]萬澤民.關于農村教師培訓需求的調查研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4(7):18-19.
[8]閆禎,李菁.校本研修:西部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路徑[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16(2):29-32.
On the Path of Rur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Training Needs: An Investigation of Rur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a City
YAN Zhen
(School of humanities, Changsh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shu 215500, China)
Focusing on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rural teachers is the times’ requirement for teachers’ training. In this paper, the structured and semi-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is designed to make a clear survey of the demands for rural teacher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Based on China’s relevant documents and data about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rural teachers, and by mean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reasoning, the paper propose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eds targeted at rural teachers by undertaking targeted training activities so as to find an effective path to promote rur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raining needs; rural teachers; professional growth
G52
A
1008-2794(2017)03-00107-05
2016-10-02
常熟理工學院科研啟動基金項目“基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基礎教育理論研究與課堂教學實踐探索”(XZ1619)
閆 禎(1970— ),男,甘肅鎮原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基礎教育、教師教育、課程與教學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