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維寧
(西南財經大學會計學院)
【摘要】會計是企業財務運營的重要承擔者和有力執行者,直接關乎企業的正常發展。然而,會計失真損害了正常的社會經濟發展秩序,對于企業正常的財務管理極為不利。本文結合會計信息失真的現況,系統分析其成因,據此提出行之有效的對策。
【關鍵詞】會計管理 信息失真 財務運營 原因 對策
會計信息失真表現在諸多環節,譬如會計報表的編制、原始憑證的填寫、賬目計算等。企業負責人、業務管理人員及會計從業人員等均成為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承擔人。對會計信息失真現象原因的探究,能夠根據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進而全方位提高會計信息質量。
一、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一)國家相關的法律規范不夠健全
“十二五”以來,國家會計領域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性法律規范,然而,這些法律規范所體現出的謹慎性原則不夠明顯,在財務管控中凸顯不確定性因素,直接致使對會計資產和和具體收益的評估缺乏根據性,對負債與經費亦未做出符合實際的評估。除此以外,會計各項法律規范依然存在很大漏洞,這就給會計信息的舞弊提供了可乘之機。“十三五”時期,隨著新業態的持續涌現,新舊動能轉換進程的加快必然要求會計法律制度的與時俱進。倘若會計信息作假的問題無法得以遏制,則必然使利益相關者鋌而走險,鉆法律的空子而為己謀利。
(二)會計工作者的職業素養有待提高
相較于“十二五”時期,“十三五”階段高學歷會計工作者的數量勢必呈直線型增長的態勢,但當前同先進國家相比依然存有差距。如今,我國依然有不少企業的會計工作者延續傳統記賬形式開展工作,會計信息人員數據造假行為頻發,特別是數據作弊為不少企業所詬病。另外,一些會計從業人員對新出臺的會計行業規范和會計從業準則認識不清、理解不夠、掌握不牢;不同會計人員之間的道德水準和業務素質參差不齊,一定程度上影響會計管理整體質量的提高,亦會造成會計失真現象。
(三)企業的外部監督不力
企業會計的外部監督主要包含政府監督和社會審計監督兩項內容。政府監督指的是政府對會計部門的宏觀監督,總體引領和調度會計行業的安全、穩定發展;社會審計監督則是通過對企業會計從業行為加以系統、全面、公正、客觀地評估,以此來規范、約束和監督企業的會計工作。然而,由于企業外部監督體制尚未健全,再加上個別企業負責人擅自違法亂紀,造成不少企業存在巨額的違紀款項。
二、解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有效對策
(一)健全會計領域各項法律規范,嚴肅追究不良的會計管理行為
企業要高度重視法律規范的建設和實施,使會計從業行為始終符合最新頒布出臺的《新會計準則》的精神要求。首先,要強化法律規范建設,明確會計原則,較真碰硬追究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主體責任,同時要對會計信息失真的責任歸屬和范圍加以科學明確和嚴格劃分,進而形成規范會計從業行為的強大制度合力。其次,要讓觸犯會計法律、違反新會計準則的不良行為付出相應的代價,要在學習貫徹會計法的過程中,強化財務法規的權威性和嚴肅性,一旦發生企業單位負責人或會計管理者違法問題,則必須嚴肅追究其經濟和法律上的責任,進而捍衛會計法規的威嚴。再次,會計執法永遠在路上,對于企業單位某些會計從業人員知情不報、瞞報謊報財務會計數據、蓄意營私舞弊的現象,除追究其相應法律責任外,還要依法吊銷其從業資格,特別是對于某些出具虛假審計報告的部門,要依法嚴懲,從根本上凈化會計管理環境,在“嚴”字當頭的關口下,有效引導會計人員秉公執法、依規辦事。
(二)全方位提升會計人員的素養
針對會計從業人員在職業素養上的短板,企業要勇于正視會計人員的短板和弱項,激發會計從業人員的內生動力,汲取和借鑒發達國家會計管理的精華,形成一套合乎國家財會現狀、操作性強、嚴謹性高的會計職業道德體系。將會計誠信的宣傳抓在經常、融入日常,通過對全體會計從業人員的行業培訓和學習教育,使每個人員都能將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重任記在心上、扛在肩上,不忘會計從業初心,恪盡職業操守。其次,要探索形成提升會計從業人員業務素養和職業素養的長效機制,切不可對其狠抓教育一段時間就草草了事,而要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提升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最大限度地確保財務預期目標的實現。再次,要在日常工作實踐中端正會計人員的執法態度,除對相關法律規范進行系統學習和掌握以外,還要特別注重其守法護法責任意識的形成,使其嚴格依法履責。同時,要廣攬合格人才,尤其是深諳會計法規、富有財會工作經驗的優秀人才,以便為會計人才隊伍不斷注入新鮮血液。
(三)健全外部監督體系
長期以來,由于社會審計監督不可避免地受到來自金錢、利益的掣肘而難以發揮其公平性和公正性,最終導致社會審計監督發揮效能的空間被大幅縮窄。從這個視角看,在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的同時,必須更有力地發揮社會審計監督的作用,尤其要拓寬社會審計監督的渠道和途徑。國家在對企業開展權限下放的同時,更要強化對企業會計行為的監管,使企業不再抱有僥幸、投機心理,從源頭上遏制會計信息蔓延的勢頭。
三、結束語
會計信息失真所表現出的現象較多,無論對企業決策還是會計管理均大為不利。企業單位必須深刻地認清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健全會計領域各項法律規范,嚴肅追究不良的會計管理行為,全方位提升會計人員的素養,健全外部監督體系,從而創設一個和諧、平穩的會計環境。
參考文獻:
[1]胡靄臻,陳宏.論會計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6,(17).
[2]鞏炎霞. 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J].財會學習,2016,(16).
[3]馬玉婷.關于會計信息失真的原因和對策分析[J].知識經濟,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