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闖
(遼寧寶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企業經營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的組織形式越來越多樣化,簡單的經營管理模式已無法抵御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各種變幻莫測的風險。全面預算管理作為一種更先進的企業經營管理模式,將預算管理的職能和作用進一步深化。有了全面預算管理,企業可以按照預算的既定目標進行生產經營,各項決策均有據可依、有章可查,避免了生產經營過程中的各種隨身所欲、主觀臆斷,從而使企業的內部管理更加科學化和規范化、增強自身的競爭實力和抵御風險的能力,順利實現戰略目標和經營目標。
【關鍵詞】企業 全面預算 考核
一、全面預算的內容
企業應根據長期市場預測和自身的生產能力,編制長期銷售預算,在長期銷售預算的基礎上確定未來一個財務年度的年度銷售預算,并據此確定相應的資本支出預算。銷售預算是全面預算的編制起點,銷售預算確定之后,需要的銷售費用便可確定,同時根據“以銷定產”的原則,可以進行生產預算。生產預算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費用的預算,直接材料預算過程中除了需要考慮計劃的銷售量外,還需要考慮存貨的期初庫存與期末庫存。接下來再進行產品成本預算和現金預算,這兩者是前面所有預算的匯總,而利潤表預算和資產負債表預算則是所有預算的綜合。
全面預算按其涵蓋的時間長短分為長期預算和短期預算。長期預算包括長期銷售預售和資本支出預算,有時還包括長期籌資預算和研究與開發預算。短期預算一般指年度預算,或半年度、季度或月度預算,如直接材料預算、現金預算等。通常情況下,以一個會計年度為界限,有時也把至年期的預算劃分為中期預算。全面預算按其涉及的內容分為總預算和專門預算。總預算是指利潤表預算和資產負債表預算,他們反映企業的總體狀況,是各種專門預算的綜合。專門預算是指其他反映企業某一方面經濟活動的預算。
全面預算按其涉及的業務活動領域分為銷售預算、生產預算和財務預算。前兩個預算統稱為業務預算,用于計劃企業的基本經濟業務。財務預算是關于資金籌措和使用的預算,包括短期的現金收支預算和信貸預算,以及長期的資本支出預算和長期資金籌措預算。
企業全面預算是各級部門工作的奮斗目標、協調工具、控制標準和考核依據,在經營過程中發揮著重大作用。企業的主要目標是盈利,為了實現企業的利潤目標,需要根據預算安排各部門的具體目標,將企業的總目標分解成各級各部門的子目標,動員全體員工為了各自的目標而奮斗。
二、全面預算的方法
全面預算的編制方法多種多樣,企業可以根據其經濟活動的特點選擇適合自身的編制方法,或釆用幾種方法相結合。預算編制的方法根據業務量基礎的數量特征不同,可分為固定預算法和彈性預算法;根據預算期的時間特征不同,可分為定期預算法和滾動預算法;根據預算編制出發點的特征不同,可分為零基預算法和增量預算法。
(一)固定預算法與彈性預算法
(1)固定預算法
固定預算法又稱靜態預算法,是指在編制預算時,只根據預算期內正常、可實現的某一固定的業務量(如生產量、銷售量等)水平作為唯一基礎來編制預算的方法。它不考慮預算期內業務量水平可能發生的變動,而只是以某一固定的業務量水平進行預算編制,并將預算執行的實際結果與靜態的預算數據進行分析比較,以此作為業績評價和考核的依據。固定預算法存在適應性和可比性差的缺點,一般適用于經營業務穩定、產品產銷量穩定,能準確預測產品需求及產品成本的企業,也可用于編制固定費用預算。
(2)彈性預算法
彈性預算法又稱動態預算法,是在成本性態分析的基礎上,依據業務量、成本和利潤之間的聯動關系,按照預算期內可能的一系列業務量(如生產量、銷售量、工時等)水平編制系列預算的系列預算方法。編制彈性預算,要選用一個最能代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水平的業務量計量單位。它考慮了預算期內業務量水平可能的波動范圍,為實際結果與預算的比較提供了一個動態的基礎,能為企業的業績評價和考核提供更有效的依據。與按固定業務量水平編制的固定預算相比,彈性預算有兩個顯著的優點:①彈性預算是按一系列業務量水平編制的,從而擴大了預算的適用范圍;②彈性預算是按成本性態分類列示的,在預算執行中可以計算一定實際業務量的預算成本,便于預算執行的評價和考核。在實際工作中,彈性預算主要用于成本、費用和利潤預算的編制。
(二)定期預算法與滾動預算法
(1)定期預算法
定期預算法是以固定不變的會計期間作為預算期間進行預算編制的。它保證了預算期間與會計期間在時期上配比,便于依據會計報告的數據與預算進行比較,評價和考核預算的執行過程。但不利于前后各期的預算銜接,不能適應持續經營的業務活動過程預算管理。
(2)滾動預算法
滾動預算法又稱連續預算法或永續預算法,是在上期預算完成情況基礎上,調整和編制下期預算,并將預算期間逐期連續向后滾動推移,使預算期間保持一定的時期跨度。這種方法的理論依據是:人們對未來的了解程度具有對近期把握較大,對遠期把握較小的特征。它遵循了企業持續經營的生產經營活動規律,保證了預算的連續性和完整性,有利于企業管理人員對預算資料做經常性分析研究,并按照當期預算的執行情況,對預算進行修正,使其更加精確,符合實際經營情況;也可以使管理人員經常對未來時期的經營活動進行策劃,使企業始終有一個長遠的總體規劃。但滾動預算工作量相對較大。
(三)零基預算法與增量預算法
(1)零基預算法
零基預算法是“以零為基礎編制預算”的方法,采用零基預算法在編制費用預算時,不考慮以往期間的費用項目與費用數額,主要根據預算期的需要分析費用項目和數額的合理性,綜合平衡編制費用預算。零基預算主要用于間接費用的預算編制,其優點是不受以前期間費用項目和費用高低的影響,可以調動各部門控制和降低費用的主動性。但編制零基預算的工作量比較大,可能不符合企業的“成本效益”原則。
(2)增量預算法
增量預算法又稱調整預算法,它是以基期水平為基礎,分析預算期業務量水平及有關影響因素的變動情況,通過調整基期項目及數額,編制相關預算的方法。釆用增量預算法編制預算的前提條件是:現有的業務活動是企業所必需的;原有的各項業務都是合理的。增量預算法的缺點是當預算期的情況發生變化時,預算數額受到基期不合理因素的干擾,可能導致預算的不準確,不利于調動各部門達成預算目標的積極性。
三、全面預算的考核與評價
全面預算管理的考評是指運用評價指標、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通過定量和定性分析,科學地揭示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周期內的經營效益及員工的工作業績,它是全面預算管理體系不可或缺的環節,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通過全面預算管理的考評,可以及時發現和糾正企業實際經營與預算之間不合理的偏差,實現對生產經營管理活動過程的監督控制;同時,全面預算的考評也是一個對員工工作過程與結果進行監督控制和評價的管理過程,其考評結果可以作為員工加薪、獎金、職位晉升和崗位輪換的依據,可以作為潛能開發和員工培訓的依據,也可以作為人事政策、激勵措施的依據,考評的結果可供生產、采購、營銷、研發和財務等部門決策和制定工作計劃時參考。
企業在進行全面預算管理的考核與評價時,應遵循一定的原則,包括:(1)全面性原則。企業應當建立一套全面的指標考核體系,對影響企業業績水平的各個因素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綜合評判。此原則有效地避免了片面和帶有個人喜好的評價。(2)客觀性原則。企業在進行全面預算管理的考核和評價時,應當充分體現市場競爭環境的特征,依據測算的、同一期間的國內行業標準或者國際行業標準,客觀公正地評價企業的經營成果和管理狀況。(3)效益性原則。企業在進行全面預算管理的考核和評價時,應當以考察投資回報水平為重點,運用投入產出分析的基本方法,真實反映企業的投資運營效果和資本保值增值水平。(4)發展性原則。企業在進行全面預算管理的考核和評價時,應當在綜合反映企業年度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基礎上,客觀分析企業年度之間的增長狀況和發展水平,科學預測企業的未來發展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淑革.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中的運用.經濟與管理[J].2004(5):75-76
[2]朱紅蕊.集團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研究[J].科技信息.2008(7)
[3]韓吉茂.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問題與對策[J].遼寧經濟.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