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振鋒+陳墚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浙江 溫州 325000)
【摘要】當前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逐步加速,發展前景良好、市場規模巨大;但也面臨運營能力有限、服務體系不健全,人才匱乏等問題。為此,本文提出了建設淘寶村、發展電商新業態、促進電子商務產業集聚、扶持網絡創業等創新發展路徑。
【關鍵詞】溫州 農村電子商務 創新 路徑
一、研究背景
(一)國家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
2015年"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創客"概念,對于激發人們的創造力,尤其是激發青年的創造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由此,國內掀起了“大眾創業”、“草根創業”新浪潮,“萬眾創新”、“人人創新”新態勢。當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被視作中國新常態下經濟發展“雙引擎”之一,國家也出臺多項政策,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形態。
(二)電子商務正在廣大農村普及應用
隨著網絡購物的普及發展,農產品網購成為潮流,象水果、干貨、特產等網絡銷路越來越大,部分農民也開始嘗試網購農資物品。去年8月商務部、農業部等19個部委聯合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意見,由此可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得到了國家層面的重視。
根據阿里研究院發布的數字,過去三年淘寶農村消費占比不斷提升,2016 年已突破5000億元。互聯網的逐漸普及和農村網民數量的攀升,提升了農村電商市場發展潛力。
(三)溫州農副產品急需拓展新的銷售渠道
過去幾年,泰順縣的獼猴桃、文成縣的蔬菜、永嘉縣的柚子都曾出現過嚴重滯銷的情況,農民積極性受到很大打擊。隨著電子商務逐漸成為解決農產品“滯銷、賣難、買貴”問題的新途徑,借助農產品網絡銷售渠道擴大銷路,積極開展農村電子商務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溫州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分析
(一)政府層面非常重視
近年來,溫州市把電子商務作為振興實體經濟的“一號新產業”來抓,著力構建電子商務產業體系,全面實施“電商換市”,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通過電子商務與傳統農業、電子商務與農村流通體系建設的深度融合,激發傳統農業和農村經濟創新提升發展,以農村電子商務作為溫州農業產業化新的增長點。
(二)農村電商運營能力有限
目前溫州很多經濟作物和地方特色產品的網絡銷路還沒有打開,網絡知名度不高,農民網絡營銷和推廣能力還需提高。在農村青年創業方面,溫州在農資、加工、銷售等領域涌現出一些創業典型,不過整體進步較為緩慢,經營模式比較單一,好的創業項目不多,對周圍青年的就業帶動作用還不夠大。
(三)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不健全
當前,溫州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在平臺建設、基礎設施、網絡應用和人才準備方面存在諸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溫州農村網絡設施建設明顯不足,網速偏慢;物流建設進程緩慢,尚未形成現代流通機制;溫州農民運用電子商務的意識不強烈,農村電子商務服務體系不健全。
三、農村電子商務創新發展路徑
溫州各村鎮要借力“互聯網+”整體推進農村電子商務各領域發展,豐富農村電子商務業態,大力扶持科技創新和網絡創業,積極完善農村電商服務體系,包裝和打造農產品品牌,培育和扶持電商示范企業,實現鄉土特產的網絡增值。
(一)拓展農產品網銷渠道,打造農產品電商品牌
(1)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拓展網絡銷售渠道。整合各縣市豐富的農業特產,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產品,鼓勵農民自制農產品,做原生態產品電商;依托電商集散中心和主流電商平臺對外推廣銷售,提升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水平。
主管部門要扶持農民、農企積極利用淘寶網、京東等大型電子商務平臺,以及趕街、樂村淘、一畝田等農業電商垂直平臺,加快網絡新媒體的應用,鼓勵涉農企業、企業會員(網店)注冊微博ID、微信公眾賬號,借助微博、微信公眾號、微商城等新型移動社交媒體和商務平臺開展“微營銷”,通過網絡與廣大消費者互動,提升特色農產品的線上知名度。
(2)積極建設淘寶村,實現網商集聚發展。當前淘寶村建設已成為農村電商發展的重要抓手。截止2015年12月,全國22個省份202個縣建設了農村淘寶村,并擁有超過一萬個村級服務站,擁有很強的影響力、服務能力。
溫州各縣市區經濟發展迥異,農產品各有特色,因此各縣區、各鄉鎮可依托本地優勢產業建設淘寶村,帶動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實現網商集聚發展。象永嘉、甌海可依托水果、藥材、玩具等產業,蒼南圍繞針織品、茶葉,瑞安圍繞成品鞋、水果蔬菜,平陽圍繞皮帶、禮品等,各自打造若干淘寶村,政府也可以引導包裝,申報阿里巴巴產業帶。
(3)創建農產品電商品牌,提升產品產業競爭力。未來農產品電商,必須要走標準化、品牌化發展道路。為此,要支持和激勵我市農業電子商務企業和商戶創立網絡品牌,扶持農業龍頭企業、電子商務知名企業注冊和培育基于特色農產品的網絡品牌。
具體舉措:借力“名特優新”、“一村一品”等理念,開發“名優特新”產品,體現地域特色和風土人文屬性;在政府和行業部門的指導下,根據農產品產地和產品種類,制定相應的電商類農產品標準,規范農產品生產、加工、包裝等流程;利用網絡事件傳播、營銷活動策劃、網紅代言等方式營造網絡知名度;使農產品通過品牌化網絡營銷實現優質優價。
(二)完善農村電商生態系統、搭建完整的服務鏈
(1)提升農村電子商務服務水平。創新電子商務服務“三農”模式,完善農產品流通服務體系,建設新型的農業合作社,制定農產品流通加工標準,建設倉儲物流體系;幫扶企業(商戶)積極申報QS認證,開展公司化運營。積極推進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平臺、配送服務中心和農村電商服務點等建設,建設涵蓋縣、鄉、村三級網絡的農村電商公共服務平臺,實現農產品信息匯集、供需對接和城鄉直接配送。
(2)構建完善的農產品流通體系。統籌城鄉流通業發展,構建農副產品進城、工業和農資產品下鄉的城鄉雙向綠色物流體系;整合溫州各縣市區豐富的農業特產,依托集散中心集中對外推廣銷售;廣泛收集主流電商平臺和實體市場的需求信息,推送給農戶,建設C2B模式的預定預約平臺。以電子商務平臺為基礎,通過搭建縣、村兩級服務網絡,突破物流和信息流瓶頸,實現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最終形成完善的現代農村流通體系。
研究制定促進快遞業普及發展和降低物流成本的政策措施,給予快遞物流企業、物流配送站點進村入戶配送專項補貼,著力解決農村電子商務“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3)建設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園區,推動產業集聚。溫州各縣市區農村已涌現出鹿城藤橋鎮、蒼南五鳳鄉、文成黃坦鎮、瑞安高樓鄉、永嘉縣楓林鎮等一批農業強鎮(鄉),以及瑞安梅嶼蔬菜產業示范區、蒼南縣五鳳茶葉產業園區等一批現代農業園區。基于農業產業的規模化,要繼續促進農產品電商產業集聚發展,積極借助淘寶、京東、一號店等知名電商平臺,開展淘寶地方特色館、京東線上特色館建設,整合園區、物流、平臺、服務諸要素,實現電子商務產業集聚。
為此,全市范圍內合理選址,建設若干農業電子商務園區,完善農產品電商產業鏈,建設產品分揀中心、包裝加工中心、圖片拍攝處理、電子商務代運營、第三方物流網點、倉儲和配送中心,以及營銷策劃企業等;通過網絡化改造,推進工農貿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產業鏈建設;推進農產品產銷對接、農商對接、農超對接等網絡化,提升農產品的品質、口碑與美譽度,助推農產品產業升級。
(4)加強電子商務人才培育,振興農村電商服務業。地方政府、行業組織要積極與阿里巴巴等公司,阿里網商學院、淘寶大學等培訓機構,溫州大學、浙工貿等高校合作,建設農村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積極利用奧康、紅蜻蜓等省級電子商務實踐基地,以及多個省級電商培訓機構的資源,開展基礎操作培訓、普及型培訓、高級培訓、網絡實戰培訓等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社會培訓,鼓勵農民、待業青年、大學生村官、實體企業員工等群體積極參加電商培訓,掌握電子商務運營技能,實現互聯網就業人群合理遷移。
定期舉辦農村經濟發展論壇、農產品電商沙龍、農村電子商務研討會等,邀請國內外農村電商專家/網商交流講學,創造良好的網商學習交流平臺。積極培育和引進專業人才,發展農村電商服務業,提供圖片拍攝處理、網銷策劃、品牌推廣與管理咨詢等服務,解決農村電商經營者所急需。
(三)以創新引領農村電商發展,扶持農村青年創新創業
(1)大力發展旅游電商、跨境電商、移動電商等新業態。農村經濟要實現跨越式發展,必須促進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新模式、新業態發展,找到新的機會和增長點。借助溫州各縣市區豐富的旅游資源,可以鼓勵、扶持旅游電子商務發展,以智慧景區、休閑民俗、鄉村旅游等業務為主,加快旅游產品和旅游要素的網絡化,通過網絡推廣、網絡預訂、O2O消費等模式,做大產業規模;鼓勵農村青年借助速賣通、敦煌網等跨境電子商務平臺,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擴展銷售渠道;鼓勵涉農企業和商家開展移動電子商務試點,通過微店、有贊商城、手機淘寶等平臺,開展移動營銷、移動支付,提高網絡零售業績和服務水平。
(2)探索科技、機制、商業創新,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積極學習借鑒O2O、C2B、B2B2C等電商運營模式,三只松鼠、江小白、褚橙等優秀案例,開展農村電商運營模式創新,探索農產品直供、農業物資直送、微創電商城等新項目。開展機制創新,整合多方資源,引入投資方、技術方、媒體方,加上當地運營企業,制定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深入業務合作,做大做強。
推動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大數據電商建設,推進農業電商與物聯網的融合應用;推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大力發展農產品開發、種植存儲技術攻關,鼓勵開辦農業科技型企業,培育新興農副產業,建設新型的農業合作社,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3)扶持農村青年網絡創業,培育網絡經營實體。各縣市區要建設農村電商創業孵化基地,推進青年創新創業孵化;鼓勵和帶動廣大農村青年基于地方資源優勢和個人智力成果,開展農村創業創新活動;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將在技術、運營、人才、場地、資金等方面給予指導、支持和幫助;深入挖掘和培育業務骨干、創業帶頭人,組織若干支農村電商服務隊伍,對各類創業項目進行跟蹤指導,提高項目可行性和時效性。
此外,要努力培育農民網商,壯大網銷隊伍。依托廣大農村青年群體,成立農民網商協會,發揮其生產農產品、熟悉農產品,與農產品利益密切相關的特征與優勢,發展農產品電商。鼓勵農村青年學習互聯網和淘寶課程,積極外出學習考察、開拓視野,掌握發布產品、產品定價、拍照美工、營銷推廣等技能,不斷壯大網商群體,擴大網絡銷售額。
四、總結
當前電子商務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本文建議溫州各縣市區農村因地制宜開展電子商務,實現農副產業轉型升級,幫助農民走上電子商務扶貧致富道路,助力農村青年網絡創業,有助于實現農村經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鯤,孟華.李克強:掀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J].遠望雜志,2014,(10).
[2]張振華.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困境與創新路徑[J].對外經貿實務,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