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超+王毅恒
摘 要:微課以短小精悍易學性,迅速成為教育領域研究的熱點。其應用有助于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學實踐以及學校的教育發展,在高校教學中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本文在論述微課概念和特征的基礎上,分析微課應用于高校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策略,給出了高校專業課程教學的建設工作思路,并對如何利用微課提升專業課程教學效果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校;專業課程;微課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4.258
0 引言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契機,如今信息技術和網絡影響著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教育教學更不例外[1] 。我國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提出:“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實現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創新,對于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構建學習型社會和人力資源強國具有重大意義。” 微課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融入到高校教育教學改革之中,成為當前高等教育領域研究的又一大熱點,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探究微課在高校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推廣方法也就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微課在高校專業課程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高校專業課程中通常包括基礎理論課和專業課兩個部分,基礎理論課是各類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只有學好基礎理論課,才能通過專業課程的學習完成某一領域知識或技能的專門訓練,為以后的工作做好準備,但近年來,國內越來越多的高校實施了學分制改革,很多專業課程在培養方案制訂時學時不夠,并且很多學生選課不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而是就易避難,“湊學分”,影響學習質量,輕視實踐環節的訓練,缺乏創新精神。探究微課在突破傳統課堂的教學模式中的方式與成效,對高校專業課程教學中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1 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微課的特點是“短、小、精、悍”,而且微課適于在網絡中傳播,突破了“以學校為中心”的傳統的教育教學體系,更好地滿足學生對不同專業學科知識點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學生通過尋找并發現合適自己的微課,在學習中不斷探索與發現、分析與實踐、質疑與創造,這種變被動為主動的引導模式對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1.2 實施微課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
微課的核心資源是微視頻,在整個微視頻的錄制過程中,從理論講解到實踐操作,都需要教師個人完成。而回看教師自己的教學視頻,能讓教師自己更直觀地自己教學中的問題,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特別是看學校其他優秀教師的教學視頻,扎實的基本功、精彩的微課設計展示,加上現場與同行交流,都可以讓我們的教學水平得到提高。
1.3 有利于專業知識講授方式及內容的優化
專業課程的講課內容以及講課思路往往與講課老師的知識結構有很大的關系,并且隨著學術研究的發展,這些知識會處于變化的狀態中,教師在不同時期對于該門專業課程的講解會有不同的思路和表述。通過微課將核心的知識點內容的講解思路整理記錄下來,這將有助于老師審視不同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保留精彩的知識點講授思路,有利于教學內容和講授方式的優化。
2 微課的含義及特征
胡鐵生[2]認為:微課是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2014 年教育部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下發的“第二屆全國高校(本科)微課教學比賽方案”中的定義,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簡短、完整的教學活動。從上述的定義可知,微課并不是一個孤立的教學環節,而是一個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進行設計后開展的完整的教學活動,微課的特征之一就是“微”字,通過“微視頻”的方式,微課可以將知識點進行分解剖析,針對教學過程中特定的重點、難點設計教學視頻,這種“微視頻”模式,有利于將知識點的教學做小做精,短小精致的課程也符合人們的記憶和學習習慣,從而提高知識獲取的有效性。
微課是主要以視頻為表現形式,它是一種微型課程,視頻時間短但卻能清晰完整的闡述學習內容的特性,使其具有以下兩大主要特點:
(1)視頻時間短,方便學生學習。每個知識點視頻的時長一般在5分鐘左右,最長不超過10分鐘,視頻文件可以很容易發布到網絡或存儲在移動終端設備,方便人們利用移動終端在閑暇之時進行觀看學習,從而實現移動學習、泛在學習,而不會占用很多時間。
(2)教學針對性強,內容少而精。 微課學習常常是片段化的學習。傳統教學過于龐大的系統課程常常讓學習者望而卻步,而微課教學內容應遵循少而精的原則。微課的問題聚焦,主題突出,更強調解決現實問題。它的教學設計以實用性學習目標為主,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中心組織學習內容,僅呈現針對某個小知識點或具體問題的教學內容,包含的學習資源應圍繞某一主題展開。
微課的特征是“短、小、精、悍”,突破了“以學校為中心”的傳統的教育教學體系,更好地滿足學生對不同專業學科知識點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3 促進微課在高校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3.1 基于專業課程信息化與應用化的教學模式
微課借助于互聯網平臺和信息通信技術,如何利用互聯網的創新成果助力學校教育質量的提升,是值得深入思考與認真謀劃的重要問題。現在,很多高校目前正處于向應用技術型學校轉型階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實施基于專業課程的信息化與應用化二合一的教學模式。信息化是指建立基于開放的資源共享課程平臺,師生可以充分利用資源、共建資源,實現課程綜合實踐能力提升的信息化教學;應用化教學是指教師講授理論生活化、通透化,學生學習情景化、體驗化,實現知能并舉、學以致用的目的的教學過程。
3.2 基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行為屬于教學準備行為的一個主要方面。從應用的角度來看,微課是為學生提供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個性化自主學習的教學資源。那么,基于微課的教學設計行為就要充分考慮到這兩點,選擇一個主題突出、重點明確的教學內容,并充分調動必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形成清晰的教學思路,是微課教學設計的關鍵,更是獲得良好應用效果的關鍵。教師充分利用微課資源,創設條件滿足學生預習、學習、討論、復習、拓展等不同階段的學習需求,強化課前、課中和課后等不同教學環節的引領、指導和組織作用。
4 專業課程微課視頻設計研究
對高校專業課程而言,微課可以提升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效果,而微課的主體內容是微課視頻,微課視頻的質量直接決定了微課的建設水平和應用效果。怎樣做好微課視頻呢?微課視頻設計的水平就直接決定了視頻質量。但是開發一節微課不僅僅是一個視頻的錄制,而且還要包括教案設計、腳本設計、課件設計、測試及練習設計等。總之,微課的制作流程大致可分為分析——設計——開發——實施等幾個環節。
4.1 微課視頻的制作方式
微課視頻的主要制作途徑與方式主要有攝像機拍攝、智能手機拍攝、錄屏軟件錄制、軟件制作合成。制作方式如下表1
4.2 微課資源要素組成
微課資源要素有很多,并不是許多人誤認為的僅僅就是徼視頻的單一資源。它的資源要素組成主要包含以下幾個部分:核心資源一一微視頻,也稱微課視頻或者微課教學視頻片段;與教學環節配套的教學設計,即微教案;輔助教學的素材課件,即微課件;練習測試題,即微練習;教學反思,即微反思;教學點評,即微點評;教學反饋,即微反饋。在這些構成資源中,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是固定的靜態的提前設計生成的。而微反思、微點評、微反饋是動態的,后續生成的,可擴充修改。
5 結束語
隨著微課在教育領域中應用的不斷擴大,必將促進教師重新用一種新的思考方式去組織和開展有效教學[3]。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微課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關注。微課的在高校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極大地提高專業課程教學的質量。雖然,高校專業課程微課教學仍存在一定問題,但是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和研究者的多方面研究,微課在高校專業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會越來越完善。因此有效的將微課教學引用到專業課程中,可以更好的完善課程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使培養的人才更全面的適應社會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王奕標.信息技術何以未能有效變革教育的框架分析——兼論技術變革教育的“社會變革中介論”[J].電化教育研究,2012(02):12-15.
[2]胡鐵生.“微課”: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電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劉小晶.基于五星教學原理的微課教學設計研究[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5(01):82-89.
基金項目:此文為四川理工學院教學科研基金項目研究成果,項目名稱《微課在工程經濟學課程教學中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JG--1641
作者簡介:趙超(1977-),男,遼寧遼陽人,碩士,主要從事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