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玲+鄧德佳
摘要:大學生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重要力量,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接班人。必須科學地建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才能夠保證大學生能夠理智、主動、客觀地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來武裝自己。
關鍵詞:大學生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認知路徑
一、重視價值觀教育的研究工作,理性梳理和掌控當代大學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主旋律的內在規律
1.對于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知規律,要加大力度對其探索,并在人員配備、資金供給、環境創造等方面對此項科研活動予以配合,并積極保障科研活動過程中調研對象調配、資料收集整理以及社會資源的整合等等。
2.不能再延續價值教育的傳統方法,應當突出其核心、主流地位的建構,形成全覆蓋、多滲透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主體地位,不斷拓充現代語境下價值觀念教育的科學結構和內在特點。
3.善于總結各兄弟院校的經驗教訓,勤于參與到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初識、再認識以及內化、完全內化的內在規律,實現價值觀教育逐漸從外部“灌輸”向自覺追求的轉化。
二、充分發揮目前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主陣地的教育功能,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地把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有機地融入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在大學生當中的大眾化接受
思想政治教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培育的主要任務無疑地落到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這塊陣地上,它應該充分發揮各門課程的育人功能,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滲透到大學生學習的各個環節,起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1.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模式,實現教學內容的適時創新,把基礎理論與熱門觀點有機結合起來,使理論內容與時俱進,便于及時帶領學生總結和剖析現實熱點問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普遍貫穿于課堂教學之中。要以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理論為基礎,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在大學校園內得到廣泛弘揚。青年大學生能夠持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辨別是非曲直,激發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情感追求與理性認同,從而引導青年大學生將社會主義價值觀有機轉化成為長效性的自強自立的中華民族圓夢行動。要以科學規范青年大學生對國家意識、民族精神、公民人格等多方面的理論思考,保證他們以端正的世界觀辨別社會是非曲直。要針對大學階段青年學生的身心特點,側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層次的本質內涵和掌握,實現價值觀的理性提升,注重培育價值觀念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2.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手段,改變傳統的說教方式,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創新使用多種現代化的教學工具,以使書本內容不再平淡無味,運用現代化教學軟件使其有血有肉,生動活潑,五彩斑斕,易于接受。讓學生在感性與理性雙方面得到感染,從而充分理解和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要使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教育技術結合,在較短的時間里,讓學生集中地、大量地接受教育信息,有效提高教學效率。要恰如其分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并將啟發式討論、答疑、演講、調研報告等環節靈活運用于教學。要努力創設出師生情感、求知探索精神高度統一、融洽和步調一致的情緒氛圍,達到師生互動、教學相長。大連海事大學的賈鳳姿教授從29年的工作中總結出八種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即對學生不要吝惜愛;問題教學啟發學生;以延伸式教學打動學生;時尚型教學吸引學生;以快樂式的教學方法寓教于樂;方法論教學武裝學生;自助式教學激勵學生;以知識型教學征服學生等。這些經驗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
3.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注重知行合一,因此離不開實踐教學這一重要環節。實踐教學的領域、內容、形式都要不斷進行拓寬,通過對工廠、鄉村、社區、市場等地的調研,切實感受到理論的魅力,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教化功能通過實踐得以充分發揮。若想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吸引力、感染力、說服力,就要不遺余力地把課堂教育延伸到課外,拓展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新內容、新形式、新方法,讓大學生廣泛接觸社會。讓他們在汲取知識的同時,親身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社會主流思潮的熏陶,接受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升華,主動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轉化為奮發向上現實行動。
4.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師資隊伍加建設,定期、甚至隨時更新教師和輔導員的知識結構,按時更新熱點理論和教學技能的交流平臺。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教師和輔導員應積極響應高校工委提出的和大學生“結對子”的要求,主動關心和了解學生,關注和尊重他們的情感、知識經驗和學習興趣,使他們“親其師,而信其道”。與學生交朋友,答疑解惑,及時解決大學生思想上和生活上的難題,在與學生的交流和互動中,潛移默化地傳遞和感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5.考核方式改革。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考核方式不僅包含理論考試,更應當注重道德言行的考核。注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行為、價值取向和政治觀念的變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重在教導學生如何做人,而不是單純照本宣科。在價值理念方面,思政課要培養大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自覺學習的意識,凸顯大學生受眾全體的主體性創造性,把大學生個體對社會事務的感性表象提煉升華為社會共同體的群體意識觀念,通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理性反思和智慧抽象,奠基大學生價值理論的深度和廣度,使其自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和方法手段看待世界。在實踐方面,思政課的考核不能夠僅僅憑借一張卷子,也要考慮到學生具體的現實的思想、道德、素質表現。二者要相互結合,使大學生的價值言行考核并駕齊驅。
三、積極創建能夠提升素質、培養高尚道德情操、營造文化氛圍的大學校園文化,通過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載體,采取各種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全力構建良好的校園文化育人環境,引導和塑造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使之潛移默化地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啟迪和培育
高校學生在大學校園這一成長的搖籃里,如果能夠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感受向上的校園環境,其內心深處的上進心、責任心和民族使命感就會被喚醒,潛移默化地在內心形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校園文化的特殊魅力不容忽視,努力開創和組織各種高校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為貫徹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努力形成全方位育人環境,高校要適機開展各種有教育意義的文體活動,以其寓教于樂的作用感染和教化大學生。要逐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滲透融入校園文化,讓大學生身心完全融入大學生活之中,以致今后完全融入社會主義主流社會之中。充分利用大學階段有限的時間培養大量的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者和生力軍,使大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和體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啟迪和培育。
四、有效利用當今信息社會的強大技術手段,為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開辟新型教育途徑
高校應當在建造大學網絡系統方面不吝其才,搶占高質量、高效率、強吸引力的這一當代教育的新制高點——校園網。
雖然現代化信息技術的發現具有諸多好處:如削減了人們溝通交流時間上的拖延和地域性的障礙,從而成為當代大學生主動、自由地掌控信息,獲得知識技能的一條新渠道。但與此同時,這又是一把“雙刃劍”。具體表現在它既能夠使學生們便捷地獲取海量資訊的同時,又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培養、形成以及應用加以考驗,因為互聯網具有極度的開放、多元、復雜等特點。因此,高校應該高度重視信息技術的影響作用。
五、注重整合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在全社會范圍內普及當今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偉大工程
對于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應當被當作是一個系統過程來看待,即“不能狹隘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教育限定在校園里,而要從學校、家庭和社會‘三位一體的角度加以全面的理解。”由于大學生的生活學習環境不僅局限于校園內部,而是面向社會的各個角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主要面向大學生群體。因此,若想使大學生真正接受社會主流價值,在內心深處真正接受這一思想,還需充分營造一種在全社會范圍內對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傳播的大氛圍,讓高校學生無時無刻不存在于社會主義價值觀培育體系當中。在全社會范圍內建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傳播平臺,讓高校學生無時無刻不存在于社會主義價值觀培育體系當中,以全社會的力量幫扶成就他們對社會主義主流價值和主體信仰的理解認同和判斷選擇。
六、強化制度保障體制,把建立健全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宣傳活動的長效機制以制度化的形式體現出來
充分利用外部推動和內在主體認同的雙重合力,促進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自覺追求。要從領導機制、組織機制、財務機制到管理機制、監督機制都要形成一體化的聯動的制度模式,以此保證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的長期性和實效性,齊心合力共同塑造大學生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社會主義理想。
注:此文系沈陽市社科聯2017年課題《當代大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途徑和方法研究》成果一部分,課題號sysk2017_18_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