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佐+王越
摘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用創新的思路和精神,不斷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引導他們正確的認識人生,正確的認識自我,建立好正確的人生坐標體系就成為目前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課題。
關鍵詞:大學生 思想政治教育
一、新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情況
經濟全球化和高科技的迅猛發展,高等教育的改革發展以及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在對大學生產生重要影響的同時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許多新情況、新問題。
1、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滯后于新的形勢
以往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認識上存在一些偏差,局限于傳統模式,忽視了大學生的內在需要和現實狀況,從而,影響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主要表現在:第一,灌輸式的教育方法強調教育者意志的實現,而把學生純粹當著被動的接受器,否認或忽視學生做為人的客觀存在,否認或忽視學生的權益,忽視對學生個性和潛能的開發,很少從人本價值的挖掘上來切入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深入學生思想實際,不能真正獲得來自學生的反饋效果。由此導致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缺乏針對性,難以找到學生的共鳴點,教育成效很低。第二,封閉性教育,忽視了思想理論和價值觀念轉化為社會行為的實踐環節。所受教育脫離學生的現實生活,使學生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生活缺乏適應能力,因而對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產生懷疑,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降低。第三,隨機性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變成了政治運動的工具,有意無意地回避教育內容的理論深刻性和理論系統性,降低了教育體系的科學性、穩定性和系統性,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難度,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深入開展,不利于促進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整體提高。
2、高校改革和擴大招生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新問題
近年來,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步伐加快,各高校紛紛擴大招生規模,還進行了教育體制改革和后勤社會化,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原來固定班級的學習生活方式被打破,逐步代之以上大課、住公寓等流動性大的學習生活方式,使學生群體日趨分散化、個體化。大學生繳費上學,畢業生不包分配,面向市場、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已逐步被大學生和社會各界接受,但由于種種原因,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矛盾和困難依然突出,很多在校大學生感到前途渺茫,導致學習積極性不高,政治熱情下降。
3、大學生思想多元化的特點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復雜
隨著對外開放的進一步擴大,學生對各種思想道德文化的接受和選擇有了更廣闊的空間。社會上思想道德和價值觀念的多樣性使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呈多元性。目前,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是積極、健康、向上的,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理解透徹,但也有部分學生政治意識模糊,理想信念迷茫和失落。一些學生淡忘國家意識、消解民族身份,失去對傳統的認同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在少數大學生中有所表現,甚至在一定范圍內滋生蔓延。同時一些學生的道德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表現為是非觀念淡薄、缺乏社會責任感、正義感、誠信度下降等。另外,現在大學生中的獨生子女居多,他們更為關注個人發展,以個人利益為中心的意識比較強,團結協作能力較弱,追求實際、實惠的心態比較明顯,不能正確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心理承受能力比較脆弱,在挫折面前應變能力較低,容易出現心理障礙,甚至走向極端。
二、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幾點措施
多年來,我們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已創造了許多行之有效的方法,現在仍然應該加以繼承和發揚。但這些方法畢竟是過去時代的東西,時代的發展、環境的變化,要求我們必須與時俱進,按照新情況、新要求、新環境進行創新、重構,適時轉變過去的工作方法,創造適應新形勢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體系。
1、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觀念要由傳統型向現代化型轉變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提高素質,要有廣、博、專、深的知識儲備,有健全的人格,要善于捕捉時代信息,樹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觀念和智能素質,如時間觀念、效率觀念、競爭觀念、開放觀念、信息觀念、法制觀念及開拓精神、創新能力,要將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納入素質教育的整體目標。思想政治教育要著眼于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不斷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凡超越學生接受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堅決壓縮,凡已過時的道德觀念要大膽更新。要引導和激勵學生不迷信盲從、不墨守成規、獨立思考、銳意進取,要注重對學生的行為規范、倫理道德的修養和人格教育,要重視和發展學生不同的個性愛好、特長。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和知識水平分層要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層次性、針對性,使其更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
2、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由共性化教育向個性化教育轉變。
共性化方法是指在做工作時“一鍋煮”、“一刀切”,對所有的學生采取同樣的方法,在同時、同地進行,不考慮對象的特殊性,只考慮對象的普遍性。這種方法對于表面的、一般性要求的工作是可行的,但如果對工作有更深入地、特殊性的要求則往往行不通。當代大學生,由于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同,社會經歷不同,所處的經濟地位和條件不同,所受的教育和興趣愛好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性格差異。這就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須更加注重教育對象的特殊性和差異性。因此在開展工作時,必須更多地使用個性化教育方法,在開展思想教育過程中,應當采取區別對待的方法,注意先進性要求與廣泛性要求相結合,先分層次、分類型、分對象,再根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對象的特點和個性采取不同的手段和方法,提出不同要求,加強針對性,增強實效性,做到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與此同時,多配合采用正面的鼓勵措施,利用激勵機制和充分體現民主原則,讓不同興趣、習慣、智能,氣質和性格的學生都參與其中,都感受自己是重要的,從而滿足其不同的心理需要,促進其個性發展,以此達到實行教育的目的。
總之,在新的形勢下大學生思想教育將是一個更為復雜的系統工程,對于這一工程的探索、研究還要根據大學生的特點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向縱深發展,積極探索和創新縱向銜接、橫向聯系,學校、家庭、社會溝通,課堂教育、環境熏陶、社會實踐相互補充的思想教育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