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進軍+章偉陽??
摘要:結合《高分子化學》課程的特點以及目前我校《高分子化學》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希望通過對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率。本文主要通過聯系實踐與理論教學,利用互聯網提高教學效果等兩個方面對《高分子化學》的教學活動提出了一些改進意見。
關鍵詞:高分子化學 教學改革 建議
中圖分類號:O6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3-0167-01
高分子化學是高分子化工和有關專業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課,是高分子科學與材料科學的基礎,因此,這門課的教學是很重要的。[1]高分子化學課程具有專業理論性強,概念復雜、抽象難懂、內容繁雜等特點。因此,高分子化學的學習比較枯燥,其中很多內容較難掌握,以至于很多學生對高分子化學這門課程的學習缺乏學習興趣,跟不上老師講課的節奏。
一、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起來
如若學生即使學習了理論知識仍無法與生產實際、科學研究緊密結合,課程將失去它的價值。[2]紹興文理學院作為一所普通二本院校,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作為一門工科專業,學生應該主要向生產工程師的方向發展。當然,也不排除有少部分同學有志于從事科學研究方面的工作。我們應該做到“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興趣以及其自身特點引導學生及早做好職業規劃。無論學生想要往哪一個方向發展,都要能夠將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都要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聯系。
致力于成為生產工程師的同學,應該讓他們盡可能多地接觸生產一線,讓他們了解目前高分子材料工業的發展狀況。教師可以聯系與專業相關的高技術企業,讓感興趣的學生在假期的時候集體去參觀學習。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去參加一些與高分子專業相關的博覽會,例如在余姚舉辦的“中國塑料博覽會”(每年一屆)。通過這一系列實踐學習,同學們不僅能夠對高分子材料工業的發展狀況以及高分子材料的市場狀況有一定的了解,還能夠明確應該著重學習哪些理論知識,掌握哪些技能。讓學生努力去了解高分子相關產業,并主動將自身培養成相關產業需要的人才,這將使學生在就業與未來發展中受益匪淺。對那些有志于從事科學研究的同學,應該鼓勵他們參與本專業教師的科研項目,鼓勵他們參加“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挑戰杯”“浙江省大學生化學競賽”等科技創新項目與競賽。同時,我們要將學生的科技創新活動與高分子化學的理論教學有機結合起來。鼓勵學生進行高分子科學學術熱點的研究,通過理論教學指導學生的課外科研活動,學生帶著課外科研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學習理論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既能夠提高學生的科研技能,又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它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理論知識,主動了解高分子科學的學術前沿。
二、基于互聯網技術的高分子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國家對教育信息化發展的持續推進,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構建基于各類應用軟件和網絡信息的教學體系正日益成為教學發展的新趨勢。目前,高分子化學課程已經采用了多媒體教學的方式。高分子化學課程學習起來比較枯燥,授課教師要盡量將PPT課件制作得有趣一些,形象生動一些。課件里面應該盡可能多地插入一些圖片和動畫,要能夠通過這些圖片與動畫,將枯燥的高分子化學理論知識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這樣能夠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有效地減少學生上課“開小差”的現象。多媒體教學遠不是基于互聯網的教學改革的全部。我們應該引導學生們利用MOOC、網易云課堂等在線課程學習平臺進行學習,這樣能夠讓學生們接觸到更多的優質教育資源。另外,高分子化學的網上精品課程學習平臺也應該進一步完善。可以將PPT課件與一些很好的高分子化學教學視頻和參考書(電子版)放到網上學習平臺上。這樣當學生有不理解的問題或者需要復習某些內容,就能夠隨時隨地利用網上學習平臺學習。老師們還可以整理一些經典的高分子化學論文和高分子化學最新的學術熱點研究論文以及學術報告(視頻)放在網上學習平臺,讓感興趣的同學自行學習。將一些高分子化學的練習題與各高校歷年的考研試題及其答案放在網上學習平臺上,這會給想要練習鞏固的同學提供很大的便利,尤其是會給那些有志于考研的同學帶來很大的幫助。另外,高分子化學課程教師可以利用QQ、微信等社交軟件來建立高分子化學的學習交流群。老師可以將課件以及其他的一些教學資料放在群里,利用這個群進行課后答疑或視屏教學。更重要的是老師可以通過這個群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從而得到一些教學反饋,并根據這些反饋對教學方式進行改進。
三、結語
根據我校學生在學習高分子化學這門課程中遇到的問題給出了四個方面的改進建議。其中的核心內容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去主動學習;讓學生能夠將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作者始終認為一個好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的。希望本文能夠給從事高分子教學的老師帶來一定的啟發與幫助。
參考文獻:
[1]潘祖仁.高分子化學(第五版[M].北京:化學化工出版社,2011.
[2]郝智,伍玉姣,羅筑等.高分子教學改革與實踐初探[J].高分子通報,2012(5):116-118.
責任編輯: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