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魯阿里
摘要:隨著彝區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外來文化的不斷引入,彝區人民的社會意識和婚姻觀念不斷發生變化,使彝族的婚姻普遍脆弱。但是彝族習慣法中婦女對未成年子女無撫養權,甚至有的女性離婚后,見不到自己的親生子女。這樣不僅侵奪了彝族婦女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權,也不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長。本文從彝族離異家庭中婦女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權現狀及其存法律問題進行探究和梳理,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彝族 未成年子女 撫養權 問題
一、彝族離異家庭中未成年子女的撫養現狀
在經濟轉型期,我國社會結構、經濟結構、文化結構及傳統倫理道德受到沖擊,彝區人民的社會意識和婚姻觀念不斷發生變化,使彝族的婚姻普遍脆弱。在彝族地區,由于受自然條件的影響,發生的糾紛基本上都是依靠彝族習慣法來調解,婚姻糾紛也不例外。彝族習慣法是彝族人長期社會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一套行為規范,隨著社會的不斷變化與發展,它地方法性濃厚、具有滯后性,所以彝族習慣法與國家成文法沖突的現象普遍存在。
個案一:峨邊彝族自治縣西河鎮底底古村阿仲某某,吉克某某結婚,按照彝族婚姻習俗男方給女方家婚嫁錢0.25萬元。當時女方阿仲某某25歲,男方吉克某某22歲,婚后第三年生了大兒子李A,第六年生了二兒子李B。婚后女方阿仲某某一直在男方家務農,照顧男方的父母和兩個未成年的兒子。
此后,女方一直在男方家照顧孩子,男方一直在外務工,僵持了兩年后,雙方在彝族民間調解員魯克某某的調解下,雙方達成了如下離婚協議:女方無過錯,是男方無正當理由拋妻,所以男方向女方家族打100件啤酒并且向女方家族賠禮道歉,另外還給予女方過錯賠償金、青春損失費和調解費共4萬元整。兩個未成年的兒子都歸男方撫養。女方不用給付撫養費,可以隨時見兩個兒子。筆者在采訪阿仲某某時,她哭訴道:從離婚離婚5年來她只見過孩子一次,那次見面的機會都是因為孩子住校讀書,所以她就買了幾套衣服偷偷地跑到孩子的學校見孩子。生怕被男方家發現,再三叮囑大兒子李A把新衣服放在學校里洗換,不準帶回家。
個案二:吉克某某嫁給魯克某某,懷胎7個月的時候,男方遭遇車禍當場死亡。魯克某某是家里唯一的兒子,家族中又沒有合轉房的近親屬,所以這樁婚姻關系在雙方家族的協議下解除。對于遺腹子所達成的協議是:女方吉克某某在其娘家生養,孩子取名時,必須跟男方姓。男方要根據實際情況給予一定的撫養費,撫養費的具體數額沒有明確的規定。孩子到入學年齡時,男方家就把孩子接來撫養。
二、彝族離異家庭中婦女對未成年子女撫養權存在的問題
彝族習慣法對離婚后子女撫養權的判決上存在諸多問題。如:在解除婚姻時,不考慮未成年子女的成長環境、不考慮男女雙方的經濟能力、職業、生活環境、不考慮未成年子女的意愿。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權無條件的歸男方所有且子女必須跟父親姓。
彝族人民對子女撫養權的認識存在誤區:彝族有句諺語是這么說的“人類都是父親的孩子”。彝族人覺得,妻子是男方家出了錢娶到的,所以婚后所生子女都是男方家。所以認為只有男方有撫養權。要是把這個撫養權讓給女方的話,會讓男方整個家族丟臉。在男方無條件撫養的情況下,寧愿讓男方家族輪流撫養離異家庭中的未成年子女,也不能讓女方來撫養未成年子女,更不會向女方收取撫養費。所以,一般來說彝族離異中的婦女對未成年子女無撫養權。只有遺腹子考慮到孩子需要喂乳,雙方就不存在“身價錢”退賠的糾紛,就沒有矛盾。
這樣不僅侵奪了婦女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權,而且不利于彝區離異家庭中未成年子女的健康成長。彝區的有些婦女在婚姻上被拋棄和遭受離開孩子的雙重打擊,文中個案一阿仲某某就是這種情況。無故被男方所拋棄。自己辛苦生養的兩個兒子,也不能歸其撫養。執行探望權的過程中,男方覺得,離婚時,女方索要了錢,而且在索賠的過程中產生了矛盾,雖然最后達成協議時,女方可以隨時見孩子,但是在執行探望權的時候,男方不會配合,甚至阻礙執行。
三、完善彝族離異家庭中婦女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權制度
1、通過基層組織宣傳法律知識。提高婦女的維權意識
彝族是一個有著悠久的歷史、獨特的文化的古老民族之一,只要分布在中國的西南部。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發生的糾紛基本上靠民間“德古”來調解,德古調解的結果雖然并不一定都公平,但是大家都會樂意接受。所以彝族農村地區普遍缺乏法律意識,德古在調解糾紛過程中只用彝族習慣法、遵循先例,全靠彝族德古來調解婚姻糾紛的話,所調解的結果可能不符合國家法的精神,甚至與國家法沖突。所以為了更好的保護彝區婦女的合法權益,要通過基層組織來宣傳法律知識,積極引導彝區人民知法、懂法、守法。這樣的話,彝族婦女在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會順利的通過國家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要充分體現“未成年兒童最大利益”原則
彝族德古在解決婚姻糾紛時,要考慮夫妻雙方的經濟條件、考慮未成年子女成長的有利因素,選擇其中有利于孩子成長的一方來撫養離異后的未成年子女。比如說男方吸毒、無經濟來源等情況,女方條件明顯比男方優越的情形下,就把未成年子女讓女方來撫養。男方給付一點撫養費,若是女方條件沒有男方好,沒有撫養的能力,就讓男方來撫養,女方給付一點撫養費。在婚姻關系終止后,雙方都要履行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義務,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義務不能因為婚姻關系的終止而終止。在撫養權利義務確定后,中途出現了不利于未成年子女成長的因素時,就變更撫養權。這樣才能讓彝區離異家庭中的未成年子女健康成長。
3、考慮未成年子女的意愿
在處理彝區離異家庭中未成年子女撫養權問題時,必須考慮未成年子女的意愿,不能強制未成年子女跟任何一方生活。這樣不僅對孩子的健康成長不利,也不利于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參考文獻:
[1]李秀華.婦女婚姻家庭法律地位實證研究[M].知識產權出版社,2004.
[2]張曉蓓.彝族婦女在婚姻習慣法里的法律地位[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03(6).
[3]馮敏.涼山彝族婦女的婚姻地位[R].民族學研究,199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