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杰+付建祥
摘要:存款保險制度運行了70多年,積累了一定的國際經驗,有必要進行總結,為我國存款保險制度建設提供可借鑒之策。我國銀行體系的特有結構、居民金融資產的構成特點、農村多元化金融體系的建設以及金融業互相交叉的風險現狀,都表明存款保險制度對我國至關重要。2015年,千呼百喚之下,我國符合中國國情,借鑒國際經驗的中國模式存款保險制度終于出臺。
關鍵詞:經驗借鑒 存款保險制度模式思考
一、導論
自1934年美國首先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在80年多的發展中,世界上許多國家已經建立了存款保險制度,國際經驗顯示它能夠有效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及促進金融機構的有序持續發展。而我國在2015仍然徘徊隱性保險制度上,中國居民的儲蓄特點、中國的社會保障體系以及中國金融業包括銀行業的發展,都表面我國急需建立一套適合我國金融穩定發展的制度體系,并對我國建立完善的、可行的、高效的存款保險制度。終于,2015年5月1日,中國的保險存款制度出臺。
二、國際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優缺點
(一)國際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優點
存款保險制度可有效提高金融體系的穩定性,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維持正常的金融秩序。存款保險制度有利于保護存款人的利益,總體上增強銀行信用,提高社會公眾對銀行體系的信心。存款保險制度能促進銀行業適度競爭,為公眾提供質優價廉的服務。存款保險制度是保護中小銀行,促進公平競爭的有效方法之一。
(二)國際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缺點
存款保險制度其最根本的問題在于它可能誘發道德風險。存款保險制度刺激銀行承受更多的風險,鼓勵銀行的冒險行為。存款保險制度還產生了逆向選擇的問題。在存在存款保險制度的情形下,由于風險鎖定存款保險,存款人更敢于冒險選擇能提供非正常高回報的高風險銀行,從而損害經濟資源和市場約束的效率。存款保險制度本身也有成本。對銀行而言,繳納保險費用將會增加其運營成本,減少利潤。對存款人而言,銀行會將存款保險的費用間接轉移到儲戶身上。對存款保險機構來說,其也存在自身的運營成本,也有自己的利益,有可能將自身利益置于存款人和納稅人的利益之上,這樣處理問題是就會產生利益傾向,從而出現問題。
三、中國模式的存款保險制度
(一)中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必要性
1、我國居民儲蓄特點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數據顯示,中國的國民儲蓄率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前列,90年代初居民儲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5%以上,到2005年中國儲蓄率更是高達51%,而全球平均儲蓄率僅為19.7%。2009年我國居民儲蓄余額已經突破了18萬億元,儲蓄率在全世界排名第一,人均儲蓄超過1萬元。2013年9月,我國居民儲蓄連續3個月突破43萬億元,人均儲蓄超過3萬元,為全球儲蓄金額最多的國家。
以國家統計局的數字進行分析,中國的儲蓄率高達52%,這在世界上是絕無僅有的,我國的存款保障更為重要,尤其在以金融為經濟核心的時代,在全球一體化影響日益強化、存款資金規模日趨龐大的情況下,再由政府獨自承擔隱性保護人的角色顯然有力不從心之感,而且也有失社會公平。
2、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
現階段由于我國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為主體的社會保障體系正在改革完善之中,民眾的養老保險水平總體較低,醫療保險遠未達到保障基本醫療需求的程度,失業保險也不健全,幼兒和高中教育尚未實現義務制,因此,我國民眾還需依靠平時的節儉來儲備養老、醫療、失業資金以及養育后代的培育費用,這便導致了我國儲蓄率始終保持世界最高水平的狀況,居民金融資產結構中存款始終占據第一位,且存款余額呈現逐年遞增的趨勢。據統計,2007年我國居民儲蓄存款余額為172 534億元,2008年達到217 885億元。顯然,這么大筆資金的安全保障在我國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關系到幾代人的民生大事和社會全局的穩定。因此,從穩定金融秩序和保證社會安定的角度考慮,也表明顯性存款保險制度極其必要。再次,從農村多元金融機構的健全角度考察,也需要顯性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
(三)中國存款保險制度的思考
1、我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積極影響
在中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有利于革新傳統觀念,提高公眾風險意識。長期以來,在計劃經濟體制模式下,中國的銀行儲蓄存款不僅沒有風險,而且收益可觀,一直是人們投資的首選渠道。在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破產不僅在理論上已被公眾接受,而且在實踐中已實施,因此作為經營貨幣這一特殊商品的商業銀行所潛在的風險也應為公眾所接受。
其次,建立存款保險制度還有利于加強中央銀行的監管力度,減輕中央銀行的負擔。存款保險的目的要求了存款保險機構要對日常的銀行經營活動進行監督,定期對銀行的財務狀況進行檢查,審查其上報的統計報表和賬目。當銀行管理不善或經營非法、風險較大的業務時,存款保險機構可以提出警告,勒令整改,幫助銀行渡過難關,或促成其它銀行的并購,從而實現中央銀行的監管意圖。
對于政府來說,在銀行出現問題時,存款保險機構可以通過其積累的存款保險基金對其進行救助,從而不再需要國家出面由財政直接出資補償或有中央銀行再貸款,從而大大減輕了國家的壓力及財政負擔。
2、中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的消極影響
國際上實行存款保險制度所存在的缺陷及消極影響在中國依然存在,如其引起的道德風險。雖然中國的存款保險制度與隱性變為顯性,有明確法律制度的支持,但道德風險依然存在。中國居民喜歡儲存,儲存率高,在實行存款保險制度之后,居民不再考慮考慮銀行的經驗風險,把錢存在利率高的銀行可能影響經濟資源的有效配置;銀行有存款保險制度做保障,可能為了追求高利潤、高回報而過度投機且追求風險。
而且中國銀行有顯著的中國特點,中國五大國有銀行是一個問題,五大銀行有政府為其做后盾,無償享受政府提供的保險,為了節省運行成本會不愿加入存款保險體系。如果不把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納入這一體系,那么由于保險基金數額小、范圍狹窄,就很難保證銀行資金發生大量損失的時候對儲戶進行賠付,從而導致存款保險制度不能正常運轉。
參考文獻:
[1]董琳琳.簡析歐盟1994年存款保險制度[J].金卡工程·經濟與法,2009.
[2]日本存款保險制度課題組編著.日本存款保險制度[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