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越來越多的公辦體制內的教師、領導離開體制,進入民間教育集團,中國民辦教育的力量和水平已經開始崛起。可以認為,以民間資本為核心所創建的教育集團及學校,具備著自身的優勢,脫離了體制教育的民間學校,更能大膽地以自己的理念為核心來構建辦學,辦出自己的特色。民間辦學的崛起,民間力量的增長,將會打破我國長期既定的教育結構,民間學校會吸引越來越多的體制內的優秀教師前往私立學校工作,這是社會多元化發展的必然結果。然而,民間辦學的崛起,是否便意味著公辦學校終有一天會被“架空”?筆者以為此認知有誤,此認識之所以有誤,就在于我們從一開始就誤解了公辦學校的真正定位在何處。我們只有理解了公辦學校的真正定位和價值,我們也就能理解,公辦學校永遠不可能被“架空”。
公辦學校與私立學校承擔著不同的價值
私立學校之所以能夠有效地吸引到眾多的優秀教師入職,不止在于私立學校具有著更高的薪酬,同時也在于私立學校在辦學方面也更為開放和自由。在現代的中國教育發展狀況之下,需要越來越多的學校對自身做出不同的自我定位。所謂自我定位在于,學校自我反思:“本校要創辦什么樣的學校,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具有著民間資金支持下的私立學校,在定位方面,可以做出更為大膽的創新,培養更具個性化的學生。可以說,私立學校的崛起,是適應了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多元社會發展的趨勢,它們在培養更具自由個性的各類人才方面具有著獨特的優勢,也給具有著一定的情懷和教育理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個平臺。
然而,問題卻始終具有著它的兩面性。私立學校可培養個性學生不假,但它卻無力為整個中國教育事業,為更多的學生,尤其是寒門子弟提供受教育的機會。私立學校辦學的資金運作,包括校園經費運作,教師薪金的發放,如若背后無強大的資金集團支持,便只能依靠學生入學之時所支付的學費。如果說,私立學校在精英的培養方面具有著自己的優勢,精英教育(姑且稱私立學校的教育理念為精英教育)也意味著,受教育者家庭承擔更為昂貴的教育費用。而這種精英教育,不可能向全社會推廣,多數的家庭也無力為子女的教育支付較為昂貴的費用,并且,在學生個人成長層面而言,并不意味著個性化的教育一定真正適應每一個學生的發展。
相比于此,公辦學校則具有著自己的優勢。作為體制化的學校,相比于私立學校,具備以下兩大優勢:第一,公辦學校的辦學思路和理念雖未必如私立學校般大膽創新,但長期的辦學經驗賦予了公辦學校在既定的教學思路之下更為成熟的教學方法。成熟的辦學也意味著,它能照顧到更多學生的發展狀況,而不會因為所謂個性化的教育,以小部分優秀學生為重心,而著實不顧某些個性教育理念并適合大多數學生現象的出現。公辦學校,相比于私立學校的精英教育理念,更為強調普及人民大眾需求的“大眾教育”。第二,公辦學校的辦學資金來源于政府撥款,在免費義務教育的政策指導之下,家長和學生所承擔的教育費用較少,更為適應中等收入及其以下的家庭。而這樣的優勢,卻能真正體現出當前中國教育的一個重大目標:教育公平。而教育公平,也能真正保證多數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權利。第三,深入到社會大眾的公辦學校,更能了解到中國社會在不同時期所面對的不同的社會問題。例如,現在中國教育界需面對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而這樣的社會現狀的深層次的問題,只有強調真正普及教育的公辦學校,才能遇到,也才能根據該狀況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而這類問題的面對和回應,才是真正深入中國教育領域的“真問題”。
因此,公辦學校和私立學校實則承載著不同的教育目標、教育價值。私立學校接近于所謂精英教育,公辦學校則接近于大眾教育。私立學校擅長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和開放的教育環境對于新的教育理念的探索,而公辦教育則深根于大眾教育,創辦普及群眾的教育,采用最為成熟的教育方法,也面對著真正的社會深層的結構性問題,問題的面對也便是學校自身的發展優勢和資源。兩類性質學校定位的不同決定了私立學校的蓬勃發展,也決不可能將公辦學校架空。
公辦學校職責:將大眾教育辦出新高度
公辦學校雖具備著自身優勢,而公辦學校內的優秀教師流向私立學校這一現象,對于公辦學校而言,依然是一大危機。在教學資源和環境不同于私立中學的狀況之下,對于自身危機的解決,公辦學校切忌和私立學校的長處相比較,這是以己之短斗他人之所長。危機真正解決之道,在于立足公辦學校自身的定位,尋求公辦學校自身所要面對的真正職責,圍繞此職責的解決提升教師的專業發展,給教師發展留空間,給學生發展和問題解決提供平臺。
依此,公辦學校的職責就在于,將大眾教育辦出新的高度。大眾教育并非沒有高度可言,大眾教育的高度不同于精英教育,大眾教育高度的提高不是將所教內容的拔高,不是將教育理念的目標拔高,而是在面對大眾教育的深層次的既定問題之下,如何盡可能地解決這些問題并提出更好的對策,這是公辦學校所立足的大眾教育所應發展的根本思路。例如,基于寒門家庭學生的知識和基礎薄弱的問題,教育的提升不是考慮如何將所教內容復雜化,不是考慮如何培養個性化的天才,而是在既定的學生問題之下,如何盡可能的幫助這批學生夯實基礎,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大眾教育所面對的學生問題,都是社會問題在學生身上的反映,對于這些學生問題的解決,是在為社會問題的解決做出自身的貢獻。依此,學校的發展,恰恰可以依靠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為根基,采取對問題進行深入的課題研究為基本方式,將學校辦學辦出新高度。
公辦學校教師:教師專業發展多路徑的開辟
對于教師而言,教師個人的成長性需求主要在于教師的專業發展。公辦學校優秀教師之所以流向民辦私立學校,也在于部分教師認定民辦學校更有利于他們的專業發展,而實際,教師專業發展在不同性質的學校也具有著不同的體現。在公辦學校的環境之下,教師的專業發展主要體現在,應對解決寒門子弟甚至是隨遷子女在學習和生活中所出現的一系列問題的能力。而現今的教育界,對于這些問題學生的關注度甚低,對于這些公辦學校里的教師自然也就缺少關注,關注度的降低恰恰是在專業發展的方面沒有給予這些教師以公正的評價,部分優秀教師的流動也自然是情理之中。因此,要更好地留住這些優秀教師繼續在公辦學校工作,為大眾教育服務,公辦學校和公辦教育部門必須抓住公辦教育的機遇。公辦教育的機遇便在于大眾教育中所面臨的一些難題。難題的出現不可怕,恰恰是公辦學校突破自身,發展自己特色教育方法的突破口,并將這些問題的解決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內容,對于解決這些問題的教師給予高度的評價,給予廣闊的能夠發展空間和發展平臺。教育部門也應該加大在該教育領域的教育投入,從而吸引更多的優秀教師,讓優秀的教師在公辦學校也能獲得一種受尊敬、受重視、獲得認可的感覺,也能獲得自己發展的方向。教師專業發展不是只有一條道路,對于教師專業發展的多路徑的開辟,是公辦學校吸引教師的重要方法,也是進一步履行學校職責的有效保障。
總結
民辦教育的發展對于公辦學校而言并非洪水猛獸,相反,民辦教育的發展更應反向刺激公辦學校思考自身的定位為何,并建構出圍繞該定位為核心的學校自身發展職責的確立、教師專業發展方向的確立。并且,給予教師在該定位方向的專業發展以高度的關注、認可和獎勵。以此,公辦學校才能發展出屬于自己的新高度,和民辦學校一起,將中國教育辦得更加豐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