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工作是從最初的“新”聞到后來的“辛”聞,從初始接觸的新鮮感到職業瓶頸的破繭,到有了一定積累,厚積薄發的“心”聞,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對全黨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作出重要指示中所說的一樣,以突出問題導向,要帶著問題去學,針對問題去改,把合格的標尺立起來,把做人做事的底線劃出來,用行動體現信仰信念的力量。當今新聞工作及業態發生了深刻變化,如何把貫徹“兩學一做” 學習教育活動與日常工作結合起來,關鍵看清新聞業態發展的方向規律,勇于參與新聞變革,勇挑重擔,勇于擔當。
目前新聞工作正處在網絡時代、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時代。
新聞工作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只有對新聞工作不斷創新,帶著問題去思考。當前新聞工作面臨諸多挑戰,逐一分析如下,其一:在生產端,媒體終于邁進自動化門檻。如今也進入智力密集的新聞業。騰訊Dream Writer如今已累計生成了三萬多篇稿件;分發端,以天天快報、今日頭條為代表的個性化閱讀客戶端,也在掀起一場巨大的變革——把新聞的編輯發布權從人讓渡給算法;在接收端,深度閱讀可望不可及,純文字的傳統閱讀變得更為小眾化和精英化,圖片和視頻開始升格為21世紀主流文本表現形式。微信公眾號一篇圖文的平均閱讀時間只有區區80余秒,全球用戶都在經受注意力渙散的閱讀大轉折。
其二:在科技進步推動下,新聞從業者所擁有的生產工具可謂前所未有的強大而又唾手可得:就在20世紀初,一篇新聞稿件的問世,從記者接獲新聞線索到采訪、整理、寫作、編輯、校對、排版、印刷、配送,全程往往需要經歷十幾個環節,最快也需要在隔日才能抵達讀者。那個時代,人們習慣用“飄著油墨香味”形容最新消息。今天,人們早已無需通過嗅覺去感知新聞的新鮮度,這一切幾乎都可以在線完成。記者從社交網絡中獲取信息,在即時通訊軟件做視頻采訪,最終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的方式直接發布,跳過了紙張、印刷、運輸環節,直接把新聞推送給用戶。這個推送動作,甚至不需要記者或編輯直接完成,而是通過一套算法推薦給感興趣的用戶。
針對當前新聞工作快速變革與發展的要求,通過結合“兩學一做” 學習教育活動,只有帶著問題去學,針對問題去改,拿出只爭朝夕,時不我待、時代亦不待的精神,培養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聞工作者。
做好新時代的新聞工作者必須要具備以下四種基本“技能”:
首先,要有敢為天下先的改革勇氣。老子曾說:“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第六十七章》)然而,我們生逢一個改革的時代,“惟改革創新者勝”,這一判斷更需以“勇氣”來搭配。相較于以往歷史中各種改革的湍急險灘,“中國號”巨輪穿越太平洋的航程更加壯闊也更為艱辛。“是深化一體化進程、還是陷入碎片化漩渦?” “生活從不眷顧因循守舊、滿足現狀者,而將更多機遇留給勇于和善于改革創新的人們”。新聞產業是以新聞信息為主要產品,反映國家和地區現狀、傳播社會消息、呈現時代面貌的信息業態。自誕生以來就肩負著重要使命。作為人類社會的信息樞紐,新聞產業在當今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發揮著比以往更加重要的作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4年北京APEC會議上所說,“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惟改革創新者勝”。過去30多年,憑著“敢闖敢冒”“殺出一條血路”的精神氣魄,中國越過了萬水千山。而今,在新的歷史節點激蕩起新一輪改革大潮,新聞行業尤為顯著。新媒體以其無與倫比的技術優勢使當代信息傳播具備了即時性、交互性以及內容的海量化等特點。傳統媒體的生存與發展受到嚴重威脅,不得不走上了一條與新媒體加速融合、基因重組、同生共長、抱團發展的道路。媒介融合是一個開放的概念與框架,內涵極為豐富、多元,涉及到傳播思維、傳播方式、傳播內容等各個方面的變革與創新。
其次,要有不忘初心、堅持不懈做好新聞人的態度。2016年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前進。”古語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是起點,是心懷的承諾與信念,是困境時履行的責任與擔當。我們不要忘記,在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等不同歷史時期,正是一批又一批共產黨員恪守初心,牢記為黨和人民奉獻一切的價值追求,共同構筑了中國共產黨不斷取得勝利的堅實依靠與力量源泉。黨的事業需要如此,新聞行業亦是如此。新聞媒體在巨大的壓力中求生存、求發展、求轉型、求整合、求變革、求超越,正面臨著一道前所未有的時代考題。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弘揚偉大長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長征路”。在跨越歷史、面向未來新的長征路上,新聞工作者要“繼承前人的事業、進行今天的奮斗、開辟明天的道路”,就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在多元多變的輿論生態中點亮一盞沖破迷霧、正本清源的信仰明燈,“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堅持黨性原則作為新聞工作的生命所系,把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為新聞工作的靈魂所系,把堅持正確輿論導向作為新聞工作的使命所系,以高度的清醒和智慧主動適應、順勢而上,在包容發展中鞏固陣地,在融合競爭中有所作為,在創新變革中實現主導,讓黨的聲音在眾聲喧嘩中更加堅定、更加響亮、更加深入人心。
第三就是要有博文約禮的學習精神。孔子在《論語·雍也》中有言:“博學于文,約之以禮”。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與時俱進,用學習克服“本領恐慌”,既強調學習對黨員干部個人本領提升的意義,又強調學習對社會發展、民族振興的緊迫性和現實性。2013年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說:“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對于新聞工作者來說,一次性高等教育是不夠的。相關的調查顯示,超過三分之二的新聞從業者在入行后接受過額外的培訓。并有四分之三以上的人員表示他們有意接受進一步的新聞培訓。美國報紙總編協會對2000位執行總編和新聞從業者的調查也顯示:美國記者抱怨最多的,不是拿錢少,而是缺少培訓。當前中國社會就是一個學習型社會,當前時代也是一個學習型時代,新聞行業必然也是一個學習型組織。新聞工作者必須擁有綜合學科的知識,這樣才能對發展著、變化著的內容豐富的社會多側面、多視野、多層次地去認識,才能找到反映時代脈搏的新聞。
最后,團結出戰力,交流出成績。古人云:人心齊,泰山移,人多計謀廣,柴多火焰高。習近平在《之江新語》“打好團結牌”一文中說,懂團結是真聰明,會團結是真本領。團結出凝聚力,出戰斗力,出新的生產力,也出干部。打好團結牌,要靠共同的事業、共同的目標、共同的責任來維系,要搞好團結,必須開展經常性的思想交流、思想互動來協調;要靠明確職責分工,各盡其責、各展其長、各盡其能來融洽。只有形成相互學習、相互關心、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的濃厚氛圍,才能真正實現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動上合拍的良好局面。俗話說:“五個指頭各有長短。”人的水平、閱歷、年齡、所受教育程度等不同,其性格、愛好、看問題的角度及其工作方式和處理問題態度會呈現多樣性。
詩人陸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兩學一做” 學習教育活動的核心是“兩學”,學習黨章,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但核心是“一做”,即做一個合格的黨員。我們參與的學習、講座等相關的活動都只能是在思想與認識層面提高個人的意識,真正要落到實處的還需要我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時刻牢記。社會在進步,時代在變革,新聞行業的產業模式、內容形式、傳播渠道等等都在變革,但新聞人追隨時代步伐、完善自身素質的自我要求不會變。
(南京報業傳媒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