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菁高級中學創辦于1882年,它的前身是江蘇學政兼兵部左侍郎黃體芳在左宗棠的協助下而創辦的“南菁書院”。清末,她是江蘇全省的最高學府和教育中心。百年南菁,歷經滄桑,在長期的辦學歷史中,南菁培養了大批杰出人才,如黃炎培、陸定一等國家領導人,蔣新松等10多位院士和10多位將軍,還有汪曾祺、顧明遠、沈鵬、曹鵬等一大批文學家、教育家、藝術家。在長期的發展歷程中,南菁形成了優良的辦學傳統,忠恕勤儉的南菁校訓和重實、圖嚴、求新的南菁精神熏陶著一代代南菁學子。正如南菁68屆校友、亞投行首任行長金立群所說:“在南菁中學逗留的短暫時光給我啟迪,豐富了我的思想,確定了我的價值取向,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此后的走向。”從金立群校友的回憶中不難發現,南菁這所學校的魅力在于她的價值引領,在于她對學生的一生產生積極影響,這些也正是今天南菁教育需秉持的核心價值。
以南菁傳統書院文化的精心提煉打造人文校園
南菁自書院創建至今已經有135年的歷史,跨越三個世紀的辦學歷程,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學校在新校建設中充分挖掘校史文化資源,將書院文化有機融入校園環境文化的整體設計中。高雅厚重的學校文化總是體現出和諧、包容的特質,處處給人以愉悅的美感,陶冶著師生的性情,孕育出師生心靈深處對美的無限追求。以書院碑廊、南菁課生名錄、箭炬老校門、宗棠古井等歷史遺存精華的復制、移植、創制,承載文化的沿承,構成了典雅厚重的校園文化景觀,被譽為最有中國文化情懷的學校。更為重要的是,南菁厚重的歷史積淀孕育了豐富的精神文化,引領著學生追求價值,走向崇高。
南菁校園的建筑、園林、景點等的設計和建造中都蘊含著學校的教育追求,充滿著文化內涵和美感,校園每時、每處、每物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體現出學校的辦學追求,讓人陶醉其中并受其浸潤。學校的標志性建筑之一正學亭上掛著南菁創始人左宗棠的對聯:輔世長民莫如德,經天緯地之為文。意為:人最大的德體現在為國家民族和人民服務,最大的才華體現在服務社會的實踐中。這幅對聯定格南菁教育的價值追求,成為師生的精神指引。現代軸線上的正學亭,亭名源于南菁先賢、江蘇學政王先謙聯語“由正學生正識、以實心行實事”,每天從那經過的學生不止一次地感受著學習和做人的根本,即行正求實。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充分體現了校園文化景觀建設的整體性和藝術性,把教育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高度的結合起來,學校的文化景觀回答了一個學生從走進校門到步入社會乃至成就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所必須思考和面對的問題。 校門口的“南方之學,得其菁華”巨石:告訴學生進入的是一所什么樣的學校(南方菁華);正學亭:告訴學生如何學習,向著怎樣的目標努力?(學什么,目標是什么:正學亭對聯“輔世長民莫如德,經天緯地之謂文”;怎樣學:正學亭另一幅對聯:以實心行實事,以正學求正識;書味亭對聯“繹志多忘嗟老大,讀書有味且從容”);你離開學校后應該做什么,什么樣的人生最有價值,最有意義?(做什么,沈鵬個人捐贈的藝術館告訴學生要回報社會,造福他人)。
通過文化環境建設,南菁努力建設充滿文化品味的校園環境,營造一種潤物無聲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充滿價值追求的文化校園里浸潤、成長。學校努力將厚重精深的傳統文化與匠心營造的環境文化巧妙結合起來,在無意識的日常浸染中默默的進行著有意識的學校傳統教育和價值精神培育。在南菁,以雕塑、雕像、體現學校辦學追求的楹聯字畫、文化景觀,甚至學校的鈴聲、場所的命名、道路指示牌,都是文化的符號,彰顯著學校辦學的價值追求,為學生價值觀的形成營造了一種文化的場,讓學生一旦“在場”就能受到教育。
以美育課程體系整體建構重構審美的中學生活
南菁教育提出“重構中學生活”的主張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即教育要美化人的精神世界,引領人的價值追求。
進一步講,南菁重構的中學生活究竟是要實現一種什么樣的“生活”呢?什么樣的生活才能使學生成長為“完整的人”呢?我們的回答是“審美的生活”——200年前,德國哲學家席勒就提出“只有美的觀念才能使人成為整體”;馬克思也說,只有人才懂得按照美的規律來構造生活。南菁高中正是以美育為其特色,以充滿想象的藝術生活氛圍作為落實核心素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立足點和主戰場。
南菁是江蘇省唯一的美育課程基地,按照“課程目標的整體性、課程結構的多元性、課程教學的審美性”三個原則,整體構建學校課程體系,以此實現對學生素養的整體關照。南菁認為,一個學校的品位,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校特色中的“真善美”的含量,從一定意義上來說,學校是知識美、智慧美、思想美、行為美等一切美的發祥地。因此,近年來,學校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和教育部中學校長培訓中心專家團隊的指導下,充分發揮師生在學校課程整體設計中的作用。經過方案征集、多次討論,最終形成了“大美育課程體系”——“兩軸、三級、五域”的總體結構,課程模型是兩軸扇面結構,雙軸內扇面縱向劃分為三個層次,分別代表基礎課程、拓展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程,橫向劃分為五個區域,代表學生發展重要的素養或目標。南菁高中的課程體系對核心素養的關照重點體現在五域,即“人文社科、科技創新、生活健康、藝術審美、公民社會”五大領域,在五大領域下的課程設計,充分體現多元性、獨特性和拓展性的要求,重視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的結合,關注教學方式的改變,讓學生在豐富的課程內容和課程實踐中提升核心素養。
以深化課程教學改革踐行立德樹人的教育使命
要實現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立德樹人的教育根本任務,需要樹立課程育人的理念,而課程育人的關鍵是在學校課堂教學生活中將核心素養要求加以實踐,從而整體提升學校育人品質。南菁高中在對教育本質進行深層叩問的基礎上提出:課堂的本質是學生學習,而學生學習的本質是生命個體的豐富和拓展,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自由地探索未知世界的過程。
創生育人為本的教學文化,引領傳統課堂進行一場靜悄悄的革命。
南菁教育堅持崇高的價值追求,以課程建設為載體,以師生富有個性的全面發展為旨歸,著重培養師生的文化情懷和精神氣質。我們將南菁氣質的內容概括為:有思想會表達,有愛心能寬容,有責任敢擔當。南菁氣質的凝練,充分體現了教育培養人高貴的品質和高貴精神的價值追求,但其落實離不開教學方式的轉變,南菁進一步提出審美課堂的教學主張。其基本內涵是:營造充滿美學精神的教學文化,激發學生內在的生命活力,以促進學生學習為教學導向;課堂教學強化課程意識和育人意識,從注重知識傳承轉向全面育人,培養學生關鍵能力與學科素養;創設促進教與學轉化的教學情境,教學充分體現教與學的統一、目的與過程統一、價值與方法的統一、科學與藝術統一。基于課堂教學真實狀態提出的這些教學主張,旨在促進課堂教學實現“教與學”關系的根本調整,讓學習成為學生自主的追求。南菁把教學深度變革的空間留給老師,讓老師們根據自己的教學風格去優化課堂教學。總的原則是讓教學充滿對美的追求,讓學生有學習的自由和自主學習的權利,學生學習行為在課堂上真正發生,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能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精神,將教學目標與核心素養要求有機統一。在這樣的理念下,南菁的課堂教學開始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情感狀態,激發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盡量滿足學生自我實現的需要,讓他們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思考。事實證明,當學生以積極的情感、進取態度、昂揚自信的生命狀態投入到課堂上的時候,課堂就成了一個充滿生機的、成就學生個體生命完整的審美空間。
以美育的學科滲透賦予教學更多的文化承載,以價值追求引領教學方式變革。
在中學生課業負擔本來就非常繁重的情況下,學校課程實施不能再依靠增加內容,占有學生更多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來實現。因此,南菁高中確定將學科滲透作為學校課程實施的重要路徑,將美育的要求與學科教學相融合,賦予課堂教學更豐富的審美價值追求。高中學科所呈現的無非是自然科學或人文社會科學,體現的是人類對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的認識,美蘊含其中,無痕無味。通過充分挖掘學科中蘊含的美的元素,在基礎學科教育中進行美育滲透,讓學生喜歡并享受學習,進而實現教學方式的轉變,將教學過程變成了審美過程。如語文組組織的課本劇大賽,將文本研讀、學生體驗、藝術設計、舞臺表演等教育板塊內容有機統整,轉變了教學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科素養,也使學生的多種能力得到了提高。歷史組開設的文物鑒定課程,無論朝代的辨別、真偽的辨別,都需要掌握相關的歷史、文學、藝術、科學的知識才可以進行。當課堂的充滿了對美的追求,學生的學習生活不再是枯燥的訓練和考試,而是生命的自由成長,學生的核心素養才有可能得到切實的關照。
以課程整合開發拓展課堂教學視野,推動教學方式轉變。
田慧生研究員曾指出,“把握好全科育人與德育、語文、歷史、體育、藝術等學科統籌的關系。……一方面是因為德育、語文、歷史等學科在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具有特殊意義。另一方面,長期以來,重智育,輕德育、體育、藝術教育的現象沒有得到根本改變,必須切實扭轉。”南菁高中以學生全面發展為價值追求,根據學生的審美需要進行課程整合,這是一個師生合作的課程開發過程,也是教學方式轉變的過程。在課程整合中,學生有選擇學習內容的權利,學校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按照學生核心素養培育的需要,構建綜合的課程體系。在課程開發與實施中,學生的學習從理論上升到實踐,關注現實,走進生活,合作研究成為常態的學習方式。
課程建設承載著促進人全面發展的價值需求,學生在課堂上不僅要學習知識,更要努力地完善人格、豐富情感、提升精神的境界。正如席勒所說,美育的目的不是單純地促進某一種心理功能的發展,而是通過在內心中達到審美狀態使各種心理功能達到和諧,即通過美育使受教育者具有協調和諧的心理狀態和人格狀態,從而為各種能力的高度發展和充分協調提供基礎。圍繞南菁美育課程開展的教學,超越了知識本身,充分滿足人的生命價值需要,彰顯出深刻的人文關懷。南菁高中課程深度變革的動力正是基于滿足人的需要,讓學生實現科學精神與人文素養協調發展。通過教學將科學認知與人文精神融化在學習者的心靈深處,融注在他們的學識、品質和行為之中,開展對客觀事實“真”的認知,對道德行為“善”的選擇,對生活世界“美”的品味,最終達到真善美的和諧統一。
南菁高中以傳統書院教育文化筑牢學生的精神底色,以書院教育精神涵育師生的道德品格,依托大美育課程重構營造審美的中學生活,較好地實現了南菁文化的百年傳承與時代轉換。南菁學生在主體參與、情感體驗與積極創造中不斷成長,南菁教育在逐漸走向美學境界的發展軌跡中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