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放風箏,手中掌管著風箏線,時松時緊,時拽時放,控制著風箏飛翔的方向與高度。松弛有度,風箏才可以飛的更高更遠。作為一名班主任,宛如一個牽風箏的人,而學生則像是風箏,班主任必須把握好手中的風箏線,才可以幫助學生飛向更廣闊的天空。
那么,如何做好一個牽風箏的人?又如何把握風箏線的松緊呢?這一年多的班主任工作,讓我有了一些體會與感悟:
原則問題:從一而終,緊成習慣
初中生,十二三歲的年紀,很多習慣還沒有養成,約束力比較差。處于從兒童向青少年轉變的他們,特別容易受周圍環境的影響,特別是周圍的同學。舉一個很顯而易見的例子:班級中如果有一個學生說臟話,老師沒能及時制止或者勒令其整改,那么過一段時間會發現班級有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說臟話。作為班主任,是和孩子們待在一起的時間最長的老師,特別容易發現學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很多小缺點或者說不好的習慣。這個時候班主任可以尋找教育契機,把某個孩子身上折射出來的、很多同學可能存在的問題單獨提出來,作為教育學生的一次機會。
在和學生相處的過程中,存在很多這樣的教育契機,有的問題可能一次的教育還改變不了所有的同學,那么作為班主任就得反復強調,利用一次一次的機會加深學生的印象和記憶,改變學生已有的壞習慣。有的時候,有些事,和學生強調了很多遍,但是有的學生還是做不到,這個時候,我也會沮喪,也會抱怨,會覺得極個別的學生真的是太不懂事了。不過事后想一想:人和人本來就是不同的,有乖巧懂事的學生,不用老師費心,那么就一定存在調皮搗蛋的學生,讓老師憂心。如果每個學生都是什么都會,什么要求都可以做到,又需要老師做什么呢?更何況很多成年人還會犯錯誤呢!
因此,作為班主任不能嫌麻煩,不能怕啰嗦,對于學生的一些有關原則性不良習慣品行絕不能妥協。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使學生牢牢繃緊心中的那個弦,讓他們明白:有所為有所不為。對于原則問題,要將風箏線牢牢抓在自己手中,不能讓學生隨風亂飛。從一而終,緊緊抓牢,之后你會發現,養成的好習慣會讓學生受益終身。
非原則問題:給予空間,培養獨立性
學校其實是一個小社會,是學生最早接觸的小社會雛形。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學生除了學習還可以學到很多知識以外的技能。作為班主任,應該結合平時對每個學生的理解給予每個學生發展自己能力的機會。如何與同學、老師相處?如何更好的履行所擔任的職務?如何處理一些突發事件?如何組織班級活動?等等。這些都是可以讓學生更好成長的機會,教師應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隨后讓學生自己去發揮。這不是說老師一點都不管,而是指在一旁關注,如果學生的處理或采取的方式沒有偏差,那么就交于學生自己處理。如果在處理方式上存在偏差,則班主任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提醒,引導他們走向正確的方向。在班級中,我會找機會放手更多的權利,讓更多的同學參加到班級的管理中來,讓學生更多的感受到他們作為班級主體的地位。
在我們的班級中,班級的衛生管理,當天值日的名單定下來以后,在前期我會適當提醒,當養成習慣后,知道哪些地方容易有問題,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后,則不再需要我的提醒。有學生則會替代我做到衛生的監督和提醒工作。又譬如,我們班的歷史課代表,不需要老師提醒,他自己能做到及時的提醒組長按時、保質保量的檢查背誦任務。當老師比較忙的時候,可以主動幫老師批改默寫作業,還會要求不合格的同學重默或去找歷史老師。當然,有的時候,他們對于歷史太過認真,會耽誤別的學科的學習,會在其他地方存在一點小小的問題。但是,這并沒有關系,只要班主任在這個時候給予適當的提醒,正確的指導,學生反而可以學到更多。相信每一個學生,給予他們空間,培養他們的獨立性,會讓他們更自由的飛翔。
我想做一個牽風箏的人,更希望可以做一個讓風箏飛的更高更遠的人。在作為班主任的過程中,我會時刻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變化,根據每個同學的表現,及時調整手中風箏線的松緊,做到緊而不勒,松而不散。引導每一只風箏飛向更合適自己的天空。
(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學天潤城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