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萍
摘要:隨著網絡快節奏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逐漸多元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自信是最基本的自信,微文化就是在繼承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前提下不斷創新,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繼承。大學生作為接受新事物最快的群體,深受微文化的影響。本文從它帶來的消極影響出發,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削弱、大學生價值觀判斷模糊、大學生道德行為脫節等方面,找到相應的對策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關鍵詞:微文化 大學生 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7)14-0142-01
一、微文化傳播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
(一)微文化的發展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削弱
大學生有思維新穎、接受能力強、想法活躍等特點。而微文化作為一種新的信息傳播方式,恰恰適應了大學生的需求,在微文化的環境下,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傳播者。在這種形勢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網絡輿論分為三個地帶:紅色地帶、黑色地帶、灰色地帶。紅色地帶就是我們黨的主要陣地,也就是借助網絡這個平臺宣傳主流思想和生活中正面的力量;黑色地帶是負面消息,在傳播的過程中主要宣傳消極思想,腐敗的價值觀;灰色文化是在網絡傳播消息時,宣傳中立思想或者模糊不定的評價和結論,在似是而非的輿論評價中,大學生容易喪失自己的判斷。
(二)微文化的發展使得大學生價值觀判斷模糊
微文化作為意識形態傳播的途徑,不良的意識形態傳播的影響是不容小覷的。比如歷史虛無主義、普世價值等。支持歷史虛無主義的人通過各種手段歪曲英雄、模糊歷史,否定中國共產黨的執政。他們把從鴉片戰爭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這段歷史全盤否定,標榜自己的創新理念。大學生是新事物的接受群體,他們有的人在跟隨大流,甚至加入到倡導歷史虛無的群體中,比如,歷史中出現的英雄人物黃繼光,他用自己的胸膛擋住了敵人的子彈這一話題,在微博上有許多大學生說出了的自己想法,有的說“黃繼光這個人是根本不存在吧,肯定是假的”,有的人說“其他人趴了那么長時間一動不動,就他一個人去玩命,真虧”。看到這些評論我們也不由得發出一聲嘆息。回看歷史,他們的事跡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體現,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但是,現在不良信息網絡的肆意傳播,使得大學生不明是非對錯。
(三)微文化的發展導致大學生道德行為脫節
在現實生活中,所有的人都要遵守道德規范,它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范,我們會根據自己的道德信念去評價事物的好壞以及人性的善惡。面對經濟全球化和世界多元化的發展,西方的價值觀逐漸滲透到中國,大學生的道德觀也受到了強烈的沖擊。首先,微文化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視頻、圖片、音樂等等吸引了大學生的注意。而有些微文化包裝出來的產品的感官誘惑力使得大學生喪失了對事物的理智判斷和思考。
二、微文化環境中對大學生價值觀導向的對策研究
(一)加強政府對微文化的監管,完善微文化的管理制度
我黨的十八大曾首次以“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24個字來高度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組成。面對微文化帶來的一些消極影響,政府應倡導一種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面對國際之間的競爭,處理好國際關系很重要,政府方面應該在參與國際交往的同時,從根本上把握網絡話語主動權,堅持走出去戰略,使中國的微文化發展融入到國際交往中。
(二)加強校園微文化的平臺建設、優化教育環境
大學是一個傳授知識、提高自身能力的場所,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同時,大學的發展又映射著整個社會,對未來社會的發展起著一定的示范作用。所以,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平臺,可以促進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應該建設校園微文化的平臺,這就要以學校的師生作為主體、建設以學校為單位的官方微博,強化微博的指導功能、宣傳功能和服務功能,而教育工作者要依據我國的法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引導,貼近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
(三)加強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大學生的價值判斷
大學生是新鮮事物接收能力比較快的群體,在微文化迅速發展的今天,加強媒介的綜合素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加強大學生的媒介教育。高校可以開展關于微文化發展的講座,引導大學生積極適應時代的發展,開展相關的課程或者在校園內設置微博傳播的平臺,通過校園互聯網的傳播讓大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受到正確價值觀的啟發,還可以播放經典電影,用生動的畫面、鮮明的故事情節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觀。
參考文獻:
[1]嚴宏偉.微媒體輿論引導策略、方法、案例[M].北京:國家行政學院出版,2013.
[2]李長學.微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D].遼寧大學,2015.
[3]李璇.新媒體中青年亞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J].思想理論,2013(13):64-68.
[4]梅萍,羅佳. 大眾文化對大學生價值觀影響的研究現狀及趨勢[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4.
[5]楊威.“微時代”中思想政治工作如何突破[J].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2010( 4).
責任編輯:孫 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