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瑞根
小學科學探究式教學中的課堂提問研究
文/胡瑞根
科學是探索奧秘的重要途徑之一,運用探究式教學方式不僅能夠符合課本教材新標準的要求,而且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本文主要研究對象是小學科學,如何在小學科學學科中發揮探究式提問的作用是本文研究的重點。
近年來,探究式教學被越來越多教育學者所接受,認為探究式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并且在課程新標準中要求老師要有意識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如何在課堂上發揮探究教學的作用?這就需要老師在平時的課程中,積極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整個探索過程,而探索過程中的關鍵步驟就是提問,如何引導學生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就需要老師在過程中不斷的探索,本人結合自身實踐經驗談幾點意見。
1.1 善于利用開放式問題
小學階段的學生都處于幼稚化的年齡,學生對事物總是充滿了無盡的想象。因此為了保證學生能夠快速地理解科學這一學科的主要內容,老師應該多提問一些開放式的問題。老師在一般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比較善于提問封閉式的問題,封閉式問題會將學生思維固定,不利于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所以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多提開放性問題,有效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獨立思考。
1.2 創造教學情景
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思維集中度比較差,為了促進教學過程順利的進行,老師應該根據科學這一學科的特點,創造適當的教學情境幫助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過程,讓故事情境和教學情境成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鼓勵學生根據情境提出問題,問題的類型可以不受限制,目的是全面激發學生的探究潛能。當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的激發以后,在好奇心和興趣的驅動下學生參與探究的熱情將會大幅提高,進一步促進探究教學效果的提升。
2.1 授課內容的溝通
科學是一門知識點比較繁瑣的課程,并且掌握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掌握科學課程是有一定的難度,為此老師在進行探究式課堂提問的教學方式時,應該和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有效的溝通方式將會保證教學方式的事半功倍。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點和關注點,然后利用這些關注點設計學科授課內容,這可以間接引導學生主動提問,促進學生融入探索的活動中,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2.2 授課方式的溝通
在小學科學教學中,老師根據學生認為重點的內容,篩選出具有探索價值的,設計出探究計劃,在授課時,傳統模式是以每一個學生為獨立的個體進行提問,這樣的方式不利于課堂內容順利進行。因此老師可以采用分組教學的方式,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分組的辦法可以采用自愿,有助于學生之間充分的交流和合作,在交流過程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同時在每一個小組中選出一個代表或者小組長,在討論結束之后陳述小組內的觀點或看法,小組長采用組內成員輪流擔任的方式,保證每一次討論學生都可以主動參與其中。
3.1 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
老師授課心態中認為拋出一個問題,立刻得到學生的回應,就能夠凸顯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所以當一些小學科學老師提出問題之后,就希望學生能夠馬上的回答,并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學生回答的內容和方式也都是機械性生硬的回答,并不能體現學生對問題的掌握程度,無法發揮出教學課堂提問的作用,所以小學科學老師在采用探究式課程提問教學時,是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問題思考時間,讓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之后再進行回答。
3.2 做到認真傾聽
大多數小學生心理是比較敏感的,所以老師在上課和提問題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的效率。探究式課堂提問中老師要認真傾聽學生的答案,這樣給予學生一定的重視,讓學生主動的走入探究過程中,幫助學生有效地提高思維能力,建立探索問題的自信心,推動探究式課堂提問進行。
3.3 肯定學生觀點
提問是探究式教學的核心,有效提問可以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激發出學生潛在的探索能力,為深層次的探究奠定基礎,所以老師在學生提出問題之后或者回答問題之后要對學生進行適當指導,對正確答案給予肯定,對不正確的答案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切記不要直接否定,幫助學生建立探究的自信。與此同時,老師應該正確的看待表揚方式,因為表揚有時候會給學生帶來一定的錯覺,認為受到老師的表揚這個探究課就可以結束了,所以不會進行更深入的探究和學習,所以在表揚的時候,老師一定要找準時機適時的表揚學生,肯定學生提問的同時鼓勵學生進一步探索。
綜上所述,小學科學探究教學方式是各界學者和教育學者一致推崇的教學方式,因為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發展學生思維,為今后的各種學科奠定基礎,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還存在不足之處,對此老師有責任進一步創新教學模式,提高科學教學質量,把學生培養成為探索型和創新型人才,從而實現小學科學教學的最終目標。
(作者單位:廣東省深圳市龍華新區大浪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