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烈雄
基于論述心理學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以教育心理學為例
文/林烈雄
在當代社會,人們的壓力越來越大,心理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教育心理學作為中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當代中職院校學生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本文在分析論述心理學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闡述了中職院校教育當中心理學的重要性,并且以教育心理學為例深入探討了以心理學為原則的課堂教學模式,包括”桌簽應用”、”師生共講”、”師生共評”等具體措施。通過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實踐的結果顯示,這種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動機機能、情感機能和核心控制機能,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還訓練了學生的基本教學技能,這種模式能夠促進學生和教師的共同成長。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們已經進入了嶄新的信息時代,人們對信息采集和處理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在現代科學技術技術的幫助下,信息的傳播也越來越便利和快捷。與此同時,網絡技術也正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這樣的變化使得心理教學工作者在心理學教育工作中面臨著新的挑戰。心理教育的目的是為了保證學生主體精神的健康,同時促進受教者積極主動的進行心理疾病的預防,使得受教者的心理處于良性的循環,形成優質的心理元素,培養健康向上的興趣愛好。在信息時代中,信息技術已經滲透在人們生產生活的各個行業,成為人類社會發展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對人的影響越來也大。我們無法避開時代的發展,因此必須通過合理的心理教育,幫助人們規避風險,在信息化浪潮中游刃有余的發展。在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已經實施多年,并日趨于普及。如何在新形式新背景下對心理學的課堂模式進行改革,成為我們急需解決的問題。
課堂教學是學校實現培養目標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是提高中職教育質量的關鍵,是決受教者未來發展的重要因素。在倡導重視課堂教學的大環境中,怎樣才能使心理學的課堂教學充滿生機與活力,成為 當下心理學課堂教學改革研究的重點內容。為此,切實提高心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中職院校教學質量管理的落腳點。“有效”是要求教學模式能達到預期目的。
2.1 教師的責任
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布道者,在人類文化的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現代教師除了具有 “傳道、 授業、 解惑” 的職責,同時還是知識傳播者、學習發動者、組織者和評定者。因此為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教師必須認真和深入地研究如何讓學生學會跟上教師的思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捕捉學習的疑點、獲取新知識的能力;研究如何讓學生能夠適應新的形勢和要求,把握學生的學習心理,從實際出發滿足學生的實際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時刻幫助學生消除負面、消極的學習心理,戰勝各種心理障礙,合理有效地將教育心理學應用于課堂教學中。
2.2 運用心理學理論進行知識分解
數據顯示,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能夠集中精力堅持認真聽講超過30分鐘以上的人數不超過15%,因此,20-30分鐘注意力集中的極限是客觀存在的。因此,老師在授課過程中,沒有必要在有限課堂時間內將知識一股腦灌輸給學生,因為學生在上課三十分鐘后,聽課效率會大打折扣。考慮到注意力集中時間的極限,最好的方法是把知識內容分解,將課堂練習等加入課堂教學之中,這樣不但能夠避開學生注意力不集中的時間短,還能鞏固新學習的知識,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2.3 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現代教育觀對當下師生關系作出了重新的定位。由于信息時代的到來,老師已經不再是傳播知識的主要來源,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等多種途徑獲取想要學習的內容。在這種社會背景下,老師不再是教育的掌控者,領導者,不再是教學的中心,而是“平等地位的首席”。如果中職院校的教學模式仍然以傳統的教學方式運行,學生和老師缺乏溝通交流,學生被動的接收知識,那么教學成果就會大打折扣。所以在現代教育觀中,老師在心理學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應當轉變思維,不要把自己放在一個領導者的位置上,應該和學生平等溝通,教學相長,作為參與者加入到教學活動中。不斷探索,使學生提高了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開拓學生的思維。老師和學生通過共同合作完成教學任務。
2.4 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類獲取信息的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這說明,如果獲取信息的過程中包含聽、說、讀、寫并且能操作,通過多種感官刺激獲取的信息量,會比單一通過聽講獲得的信息量大的多。因此,老師可以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進行教學,依托網絡渠道和網絡平臺,把他們關注的學習熱點問題以新穎的方式體現出來,幫他們剖析各種學習難點。依托網絡交流平臺,調動受教育者主動學習的能動性,培養對心理學的興趣,在主動學習和交流中找到進步和提高的突破點,更好地實現心理學教育改革的目標。
在本文中,我們針對中職院校教育當中心理學的重要性進行剖析,分析出了信息時代心理學教育面臨的新情況,闡明了心理學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重要性,并且針對以心理學為原則的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問題給出了四點意見,我們認為,教師在課堂中要重視學生的第一印象、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運用心理學理論進行知識分解;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并且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希望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對基于論述心理學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有所幫助。
(作者單位:茂名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