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華娟
淺談如何利用鄉土資源開展幼兒園大班早操活動
文/胡華娟
本學期初,大班孩子需要學習新早操,新操里面涉及隊形的變化,我發現孩子對“隊形”這個詞語很陌生,孩子們都處于懵懂的狀態。老師們一個個干著急,扯著嗓子喊,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因此,我想如果能充分利用好鄉土資源開展好幼兒園大班早操活動,那就是一舉多得的好事。本文主要論述如何利用好鄉土資源開展幼兒園大班早操活動。
幼兒園早操活動是幼兒一日活動的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環節、是增強幼兒體質的有效手段,它對調節幼兒一日活動情緒。發展幼兒基本動作的協調、準確、靈活,對鍛煉人體的肌肉群,培養幼兒的協作能力、合群能力以及對疾病的抵抗能力,吃苦耐勞精神有著獨特的教育作用。
對于游戲場地的選擇,我覺得是一個比較值得探討的問題。新《綱要》指出:幼兒園應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共同為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我園是一所鄉鎮幼兒園,幼兒園的周圍隨處可見是田野、小樹林、農屋、三岔路口等等,復雜多變的地形,正好符合可以開展不同的隊形游戲。老師利用不同場地的地形,設計不同的隊形游戲。通過隊形游戲,讓幼兒愛上運動,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
早操活動如今早己成為幼兒園對幼兒進行身體健康培養的一種常規活動。引導幼兒進行身體鍛煉,提高自身機體的運動能力,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身體鍛煉習慣是幼兒園進行早操活動的三個目標。但是通過一些走訪調查,發現在早操活動中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一是幼兒教師對早操活動不夠重視;二是早操活動的具體內容單一;三是早操活動的質量不高。
2.1 農村幼兒園編排早操活動的原則
首先,結合幼兒園學期幼兒體能發展的目標來編排早操。將早操、體育課和體育游戲及體能訓練有機結合,以達到早操作為學前幼兒體能訓練的基本手段之一,共同為學期幼兒體能發展的教學目標服務。
其次,幼兒早操的運動量要適宜。運動量反映在運動強度和密度上,只有對運動強度和密度加以合理搭配和協調,才能保證幼兒活動量的適宜。
最后,操節合理,全面鍛煉。早操的功能之一,通過早操可以消除孩子大腦皮層因睡眠而殘留的抑制,振奮其精神,使其在思想、精神、體力上作好準備,迎接一天的游戲、學習、勞動等活動,這就要求早操在編排上,要做到操節合理。
2.2 大班幼兒早操活動的編排特點
要求活潑,動作要有一些變化;大班幼兒的運動能力與自我控制能力相對而言,要比小中班幼兒強,因此,可以通過早操動作編排一些必要的變化,進一步發展幼兒的運動能力以及有效促進幼兒大動作技能的發展。幼兒早操動作變化的編排,主要有:動作方向上的變化(前后左右等);幼兒分組與小組配合的各種變化;幼兒集中活動與分散活動的變化等等。
2.3 早操活動的組織形式及結構
隊列變化可提高幼兒在團體中了解與認識自身與團體的關系,增進幼兒的團體的意識,發展幼兒理解指令的能力。同時,隊列變化與訓練,也是熱身運動的一種積極的延續,為幼兒的早操活動作好充分準備。隊列與對行包括:速度的變化,切斷分隊走或左右分隊走。如四路變二路,二路變四路,原形等。
通常情況下,幼兒園進行早操活動都是按照先站隊列,其次進行隊形散開,最后開始做操的順序進行。而組織形式分為兩種,一種是集體隊列法,即以各班為單位,幼兒在到達班級指定的位置后,聽從統一的音樂進行集體進行早操。這種形式要求幼兒動作整齊劃一,場面看起來非常宏大,表現力很強。這種形式對于老師進行早操組織非常有利。第二種是分散隊列法,即幼兒在早操時間,各自跑向自己的活動位置,根據區域的劃分,各自進行自己的早操活動,也就是說不同區域所做的早操并不一樣。這種形式適合高年級的幼兒進行早操活動,其具有靈活多樣性、而對教師的組織要求比較高、并且幼兒教師需要準備多套的早操、但另一方面也激發了教師對早操的自主創造性。
第一,在早操編排中,重點需要考慮幼兒大動作和精細動作二部分的合理搭配;以及在早操的基本結構中,注意將幼兒大動作和精細動作均盡可能包含進去,不僅應包含頭頸運動、上臂運動、腰部運動、擴胸運動、下肢運動等等涉及全身肌肉運動的幼兒大動作,而且應增加一些包括手部和腳部等的精細動作。
第二,在幼兒早操動作編排過程中要根據幼兒感興趣的事物來創編操節內容,以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幼兒活動中的動作動與靜的搭配。
第三,在放松階段,則應該避免平衡、下蹲等等涉及幼兒肌肉緊張的動作,以便使幼兒真正實現放松的目的。
(作者單位:江蘇如皋戴莊幼兒園)